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稳增长提振信贷需求

  • 发布时间:2016-02-17 07:13: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任晓  责任编辑:王斌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这种“井喷”状况难以持续,但全年信贷增长仍可能达13万亿元,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增强。

  “井喷”料难持续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04万亿元。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2万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1.6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1月信贷增长较突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94万亿元和478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719亿元,也较前期显著上升。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没有发生较明显变化。

  连平表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井喷”有三个特征。一是稳增长政策提振信贷需求。前期稳增长政策催生的各种基建等投资项目促进信贷需求提升,加上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类项目推进实施进一步带动融资尤其是中长期信贷的需求。这将是未来经济能否企稳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强的有力证明。二是年初信贷投放的季节性特征。银行业机构普遍会在年初尽早进行信贷投放,以增加全年利息收入,特别是在经济下行、优质资产较稀缺的情况下,这一季节性特征更明显。通常各家商业银行为增加全年信贷投放的灵活度,年初会大幅增加票据融资。这种强季节性特征的信贷增长在未来几个月内大概率会有所回落。三是跨年特征。一些银行在完成前一年信贷目标后,部分待投项目延续至下一年投放。此外,1月信贷大幅增长可能与表外融资到期转表内有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的作用,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人民币贷款来置换美元贷款,这可以从外币贷款余额连续6个月负增长得到佐证。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从众多迹象来看,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井喷”主要是银行冲“开门红”的行为。在不良资产逐步暴露、息差逐步缩小的大环境下,银行净利润可能出现负增长,银行势必想尽各种办法提高收益,而“早放贷、早受益”是传统的提高收益方式之一,只是在今年初被银行用到极致。

  全年新增信贷或超13万亿元

  连平认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更趋灵活,调控频率有所提高,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更合理和及时。在操作频率上,公开市场操作的时间窗口更宽;在工具使用规模上,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业务向市场投放的流动性规模有按需增加的趋势;在期限搭配上,7天和28天的工具交叉使用,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抵押补充贷款)相互配合,既应对即期的流动性风险,又纾缓了中期的流动性压力。

  连平指出,总体来看,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增强。目前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的压力依然不小,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预计信贷季节性高速增长将会回落,而货币政策很可能继续保持稳健,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下降。

  温彬预计,全年信贷增速在14%左右,新增信贷将超过13万亿元,投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一是稳增长,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调结构,主要是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惠民生,主要是居民消费贷款和按揭贷款。短期来看,春节前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通过逆回购、SLF、MLF等多种政策工具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宽松和货币市场利率稳定。随着上述政策工具陆续到期,央行仍有必要通过降准来对冲到期的流动性需求。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