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站在世界地图前制定的五年规划
- 发布时间:2015-10-27 19:45:53 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张恒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将是制定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五中全会就将为“全面小康”绘制路线图。
“十三五”将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制定五年规划,集中体现在“一带一路”进入“十三五”规划。这一战略构想将树立“十三五”规划中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改革开放之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引进来”为主;当下,我国已经步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阶段。这要求中国更自觉地梳理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对接。这就要求中国经济需要在各个层面上与“一带一路”有关各国进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也是中国建立创新驱动型国家和“走出去”的根本。“十三五”将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第一个五年,对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升级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布局,“十三五”期间,中国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中国制造”将实现从制造引领到创新引领、从供应链战略到价值链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经营的转型升级。
自贸区战略将成为我国用全球化视野谋划国际经济合作新方略的重要形式。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还需要完成从产品“走出去”深化到服务“走出去”,而遍布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就是为这种深化搭建的一座座桥梁。“十三五”期间,我国自贸区战略将在广度上不断扩展,双边、多边、区域开放合作将全面展开。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有效推动全球产业链高中低端深度融合。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金融机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大幅上升,成为“资本出口国”的中国,将迎来从工业经济飞跃到金融飞跃的新机遇。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金融机构开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目前,中资银行已在海外设立上千家分支机构,在更好为中资企业、个人提供海外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视野。并且,人民币已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有望近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成为其中唯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建设,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成立,充分显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改革国际金融秩序所做出的努力。“十三五”期间,上述金融机构将陆续投入正式运营,必将为中国和全球金融开创新局面。
全方位的开放将带来全方面的新福祉,集中体现在生态化的人居环境上。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超越了片面强调碳排放的“气候变化”思路,达到“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十三五”期间,中国将通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缔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王文、贾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