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地“开年第一事”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山东、安徽等省份将在这一天召开“新春第一会”。
从目前公布的议程和主题来看,广东、山东、安徽的“新春第一会”虽普遍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侧重均有所不同。
广东:大会将在“创新之城”深圳召开
据南方+客户端介绍,新春第一会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动员令”,足以见广东对于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的重视。大会地点的选择也颇具“深”意,大会将在“创新之城”深圳召开。
2月17日晚,广东广播电视台消息介绍,广东省委、省政府继去年“新春第一会”吹响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之后,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2月18日又将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来自政府、科技、教育、企业等代表将围绕广东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科技创新,目标指向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相比去年,今年大会核心议题更加集中突出。
上述广东媒体介绍,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4年“九大任务”中,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首位,并明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具体要求。
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部署的积极行动。
从预告的今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主要议题来看,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发挥金融“活水”作用,赋能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从中不难看出,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词,而目标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强、新优势更突出。
山东“新春第一会”,为何落子开放和招商
2月18日上午,“山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介绍,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面对不确定性,只有从确定性出发,以自身的确定性发展对冲不确定性,从“山重水复”之中寻找“柳暗花明”,才能化危为机、占据主动。
在当前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稳住外贸基本盘是重中之重。2023年,山东对俄罗斯、中东欧、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7.6%、18.6%、18.1%,开放市场更加多元。今年以来,实施“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行动、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招商等一系列行动,再次释放出山东开拓新市场、新空间的积极信号。
文章认为,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就是要以项目招引和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大盘之“稳”;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撬动经济新增长、塑造发展新优势。
应对挑战,关键还是要修好内功。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环境好,资本和要素就往哪里跑。招商引资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和服务的竞争。于市场主体而言,营商环境不是空洞的口号,它蕴含在一个个“草根”创业故事中,表现在企业的办事效率上,也体现在“遇事不求人”的社会氛围中。
放眼全省,聚焦提升创新驱动力,瞄准绿色低碳,一些地方招引项目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既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各地招引优质项目作出了示范和表率。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龙年来临,我们要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深化高水平开放、拓展高质量招商引资,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民营企业家成为安徽“新春第一会”的主角
“聊时局”微信公众号18日报道介绍,2月18日9时,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安徽召开“新春第一会”——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规格高,省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同时“一竿子插到底”,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安徽大剧院,各省辖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民营企业家,是今天会议的主角。“聊时局”获悉,现场将通报表扬全省100家优秀民营企业、10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还将对2023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通报表扬。
上述报道介绍,在安徽,民营企业家当主角是常态。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8”条,提出“3个70%”要素保障机制,即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其中政府性引导基金投向民营企业的占比70%左右;保障用地需求,统筹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在70%左右;保障能耗需求,全省每年新增能耗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占全部项目比重在70%左右。
同时,自2023年8月起,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听取他们的诉求、心声,征求他们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针对企业反映的困难,能够现场解决的明确方案;解决不了的,确定牵头部门,规定反馈、解决时间。
此外,去年底,备受瞩目的徽商总会正式成立。至此,遍布全球的徽商有了“娘家”,征战商海、报效乡梓有了更加有力的载体支撑。
在一系列精准举措支持下,安徽民营经济“56789”特征进一步凸显——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6.4%的税收、60.9%的GDP、70%以上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