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27日讯(记者 曾蔷)3月27日,光大银行召开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于去年12月从中国银行调任的行长王志恒携该行高管层出席,就2022年经营业绩、“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推进情况、数字银行建设成果,以及2023年提升营收打法等市场关切问题进行了具体回应。
“只有把业务增长点聚焦在广大客户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上,发挥金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上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战略愿景,才能更好地回报股东和社会。”王志恒在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光大银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建设,总量规模平稳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效益总体稳定、风险防控保持稳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据2022年年度报告,截至2022年末,光大银行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元,达6.3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8%;零售AUM规模达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2%;对公FPA总量达4.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4200亿元。2022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516.3亿元,实现净利润450.4亿元,同比增长3.2%。
不断细化实现“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的内涵和路径
2022年是光大银行提出“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的第五年。据介绍,2022年,光大银行锚定AUM(零售资产管理规模)、FPA(对公综合融资规模)和GMV(同业金融交易额)三大北极星指标,着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客户质量改善、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成效提升。锚定零售客户AUM指标,坚定深耕线下“第一曲线”,拓展线上“第二曲线”,构建零售“双曲线”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分层分群、数据驱动、渠道协同、交易转化”的客户经营体系,优化客户体验。截至2022年末,该行零售AUM规模达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2%;零售存款、零售信贷规模均突破1万亿元大关;零售营收占比43.52%,同比提升2.05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高。锚定对公客户FPA指标,延伸“商行+投行+资管+交易”服务链条,构建商投行一体化竞争新优势。截至2022年末,对公FPA总量达4.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4200亿元。
王志恒表示,总的来说“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符合银行业发展方向,光大银行将坚持这一战略愿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该行在不断细化实现这一愿景的内涵和路径。
具体而言,一是推进财富管理银行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心怀国之大者。光大银行今年针对全行业务发展做了一些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出公司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形成了任务清单和具体工作举措,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
二是必须坚持数字化经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数字化转型,光大银行将全面发展数字化获客、数字化产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渠道、数字化运营,同时把服务融入更多的生产生活的场景,形成开放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为此,今年该行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人员队伍的建设,还将启动核心系统升级工程。
三是光大银行积累了非常好的实践和经验,将继续坚持。比如,会继续坚持三大北极星指标、聚焦重点领域;继续强化“阳光”系列品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特色传承,打造手机银行、云缴费双APP为核心的“财富+”的开放平台等。
四是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当前面临严峻复杂经营环境大的形势下,要实现银行的发展战略愿景,必须树牢正确的发展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回归本源,遵循正确的经营哲学和经营逻辑,讲规矩、守底线、知敬畏,同时要有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我们认为风险是可以经营的,合规是必须坚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经营能力都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也以此为基础不断压实自身各级管理职责,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完善风险治理体系。”王志恒表示。
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4%
近年来,光大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执行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不断强化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建设“123+N”数字银行发展体系。 截至2022年末,全行科技投入61.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较上年增加3.4亿元,增长5.9%;全行科技人员3212人,较上年增加851人。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表示,光大银行对科技投入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存算能力和自主能力大幅提升。光大银行实现全栈云平台双栈并举,一栈多芯,在一个技术体系下容纳多种类型的芯片提供服务,使得承受能力、计算效率大幅提升。该行应用系统上云率接近90%,数据体量一年增长了40%,外部数据接入种类增长76%,通过内部数据+外部数据的融合,使得大数据内容更加丰富。
第二,业技融合能力大幅提升。通过深化业技融合的机制不断提高响应和系统的开发效率,去年光大银行累计投产需求超过3万个,增幅同比提升20%。该行还开展了两期近百人的业务人员、科技人员6个月的双向交流,强化岗位和意识上的基业融合,持续赋能业务效率和效果。
第三,数据应用分析能力明显提升,光大银行在去年成立数据资产管理部,开启从生产要素的视角和应用数据的新阶段。该行去年获得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四级认证,通过资格认证的数据分析师达到300多人。
第四,智能化运营能力明显提升。智能化反欺诈平台助力欺诈风险核查效率提高50%,支持零售自动化审批场景80余个,新增放款金额超过4100亿,构建数据驱动的批量+实时的零售客户数字化智能营销体系,大幅提升精准营销能力,提供零售营销模型达到183个。
2023年从四大方面要效益
对于2023年提升营收、业绩打法,王志恒表示,展望2023年,确实依然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光大银行管理层还是有信心。一方面,信心来源于整体中国经济恢复的预期和本身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向市场要效益。抓住今年宏观形势好转的实际来增加收益。结合光大银行自身的情况,一方面今年会加大信贷的投入,通过加大投入,并且靠前投放来以量补价,提升效益;另一方面是客户基础,该行对公客户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是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给扩大客户基础带来很好的空间,所以光大银行会不断通过客户基础的扩大来实现更多的客户服务,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更多的收入。零售端有广阔的客户基础,通过深挖客户基础带来更多收入,这是一方面。另外,随着今年经济形势的好转,资本市场应该会逐渐回暖,在这个过程中绿色中收的机会也是存在的。去年总量还不是太高,但是增速和增量还都是比较高的,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另外希望金融市场业务能在今年整个的变动中去抢抓一些机会,通过这些来向市场寻求更多的效益。
第二,向管理要效益。首先是财务成本的管控,资金成本、负债成本、运营成本、资本成本,这些管理都还有改善的空间,提升财务资源价值的创造能力,用最小的财务成本促进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存款成本的控制,是今年整个营收、利润增长的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持续推动存款成本管控。另外强化重点地区的支持作用,重点区域分行的贡献在光大体系超过了70%,针对这些区域会进一步系统分析它的贡献和与同业的差距,找准发力的方向,进一步加强资源的配置和政策倾斜的力度,推动这些区域加快发展。同时向管理要效益的过程中强化业务的协同,利用光大集团的综合金融和产融合作,陆港两地的优势和集团的协同,共建客户服务生态圈。今年要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总行机关客户经营、产品设计、技术支撑等一系列的能力,为基层减幅,解决基层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全行的经营效率。
第三,向改革要效益。此前零售信贷的改革,对零售信贷业务的发展形成很好支撑。科技体系的改革对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撑,今年会择机推动一系列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如说正在推动的总行公司金融和战略客户的架构转型,通过这个改革进一步提升总行总对总的营销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带动全行的业务发展。通过改革能够激发全行的活力,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
最后,向风险要效益。一方面要管控住新发生不良,通过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特别加强过程管理,能够及时退出一些潜在问题的客户,减少新的不良的发生。另外一方面存量的不良以及已核销的一些资产,经过几年的加大核销力度,已核销的资产占比并不低,过去实现很好的清收成果,贡献超过7亿,今年会继续加大力度,向不良资产要效益,管控好不良的生成率,使全行的资产质量保持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对整体的利润形成贡献和支撑。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