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观数据描绘经济脉络,从细微之处透析发展机遇。中国网财经《财访间》栏目聚焦“低碳中国”,专访能源、气候等领域专家学者,解题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网财经6月15日讯(记者 张世福 畅帅帅 王晨曦)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发文明确,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为6月13日至19日,全国低碳日定为6月15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走向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中央和地方路线图陆续出台,当前进度如何?面临哪些机遇?企业该如何践行双碳目标?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了知名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
中国网财经: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日益严峻,您认为有哪些有效的解决方式?
张奥平:
目前来看,气候变暖是近几十年当中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有的经济体对这个问题很看重,有的经济体的重视程度偏弱,但主要经济体对气候变暖问题普遍达成了共识。所以我们看到,近10年以来,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发展和建设。
我认为目前真正有效的解决方式,应该还是更多的去统一全球低碳绿色化的发展目标,让大家凝聚共识,而不能只有主要经济体在努力。
双碳目标提出近两年的时间,如何看待我国双碳目标当前的进展?
张奥平:
目前来看,我国围绕双碳目标部署的政策举措,是比较务实并且有效的。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部分地方和企业也遇到一些问题,政策也都处于不断地调整当中。
比如去年部分地方实施“运动式”碳减排,造成了去年上半年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等现象,有企业被动停工停产。现象发生之后,也非常快速地纠正过来了。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双碳目标要放到“十四五”统一来考核,不再按单年度考核。
所以我国的双碳目标当前的进展是务实且有效的。此外,在推进过程中,我认为有一些政策目标要更加精耕细作地完成,这个需要各部门、各地区统一目标,因地制宜,防止单打一、一刀切。
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所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不把分兵把关变成只顾自己、不及其余,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又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制定和实施政策,都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遵循经济规律,以实践效果检验政策的成败优劣。
在碳减排目标的实施中,各部门和各地方也要注意避免合成谬误,只顾自己、不及其余。
中国网财经:从能源角度来看,我国推进双碳目标面临哪些机遇?未来的能源靠什么?
张奥平:
机遇分为几点,首先从中观产业来看,毫无疑问双碳目标让我国整个技术改造实现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实现了整体的转型升级,达到了新的突破点。过去的制造业投资中,涉及到的技改目前占比已经达到40%以上,它是一个主要的项目。
所以如果能够把一些新能源发展,尤其是绿色低碳化的发展通过技术改造更加高效地实现,让整个有效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实现更好的突破,对于我国当前需要提振房地产投资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现状,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站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目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新能源相关的低碳绿色化技术的投资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仅只是某一个单独的产业技术,而是一个普适性的技术,能够给很多行业带来价值,这个是我认为的机遇。
关于未来的能源,毫无疑问一定是一些能够实现应用的新能源。当然,站在投资、风投的角度来看,很多人认为未来会引进一些更加先进的能源或者先进能源的技术。
我认为要站在市场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未来的能源。从大量的市场主体、企业以及居民消费者所使用的产品出发,去探究这些产品所消耗的新能源中更重要的是哪个?那我们当下应该更多的围绕这些点去发展,而不是急于去攻破一些所谓的新技术。因为这些技术未必能够带来一定的商业价值。
中国网财经: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为6月13日至19日,全国低碳日定为6月15日。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企业该如何践行双碳目标?
张奥平:
双碳目标带来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变革,在靠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大变革下,它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创新驱动被很多市场主体简单理解为是一种科技创新投资,或者硬科技型投资,而比较忽视能源的发展,很多企业都会觉得专精特新、数字化改革很重要,很少考虑“绿色低碳化”。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对于“绿色低碳化”不太敏感,确实“绿色低碳化”距离大部分中小企业相对较远。但这个“远”其实是当下应该去抓住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一种长期发展的战略,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个潜质。
换句话说,围绕整个绿色低碳化的发展来看,涉及技术改造的一些相关项目,国家会拿出大笔资金、资源支持发展,因此哪些企业能更早走在产业变革趋势之前,就能提早抓住机会,打好基础。
延伸来看,绿色低碳化其实跟朝着数字化、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是一样的,都是“一把手工程”。
建议企业的创始人及董事长一定要亲身理解绿色低碳化,亲自去抓这件事情。它不是单一的单元式的改变,而是一个企业方方面面的变化,它可能涉及到企业生产,甚至涉及到企业宣传。把绿色低碳化宣传出去,就很有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资金,甚至有些风险投资机构已经把企业的绿色低碳化当成一个考量指标。
(责任编辑:畅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