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深圳银行业去年资产总额6.83万亿 大中城市排名第3

  • 发布时间:2016-04-27 09:29:53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波

  中国网财经4月27日讯 4月26日,第41场银行业新闻例行发布会在京召开,深圳银监局副局长陈飞鸿以“强化引领 支持创新 推动深圳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主题,介绍深圳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开展情况,一同参与本次发布的还有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吴新军。

  “十二五”期间,深圳银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截至2015年末,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6.83万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位,比2010年末增长95.96%;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7万亿元和3.24万亿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比2010年末分别增长90%和92.93%。不良贷款率1.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0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2015年实现净利润956.03亿元,比2010年增长1.33倍。

  近年来,深圳银监局依托深圳民营企业多、高科技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特点,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以“为民服务、为民监管”为主线,以“小微金融、科技金融、惠民金融”为着力点,以“市场主导、监管引领、创新驱动、服务保障”为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有效支持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一、加强引领,推动小微金融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深圳是“小微之都”,有近110万家小微企业和近100万户个体工商户,创造了40%以上的税收,解决了45%以上的就业,拉动了60%以上的GDP。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既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深圳银监局一直以来将推进小微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通过“四个加强”,着力解决小微金融服务中面临的“四个难题”,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环境,持续推动深圳银行业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差异化监管政策引领,着力解决“不愿贷”问题。相比于大中型企业,由于小额分散的特点,小微企业的信贷成本较高,客观上制约了银行的贷款意愿。为激发深圳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解决小微业务发展后顾之忧,深圳银监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目标,加强机制建设,先后出台了《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深圳银监局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指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通过网点准入名额奖励、监管指标差异化考核、先进银行通报表彰等措施,加大正向激励,加强窗口指导,推动银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入。在我局差异化监管引领下,辖内各银行不断改进小微金融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内部尽职免责和绩效考评制度,有效提升业务部门和一线员工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不敢贷”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症结在于缺信息、缺信用。为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深圳银监局先后搭建了两个信息平台,架起银企对接的桥梁,拉近银行与小微企业的距离,更高效地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一个是银企合作平台。自2011年起,深圳银监局开始推进“微笑工程”建设,创设“微笑指数”(小微企业运营暨金融服务监测体系),定期监测辖内小微企业的运营和融资情况,建立“微笑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银企交流对接,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信息服务。另一个是银税合作平台。我局与税务部门联手打造基于“互联网+”的银税合作综合服务新模式,通过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共享区域内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2015年10月该平台上线以来,辖内已有10家商业银行通过“银税合作”平台向864家纳税信用小微客户发放贷款957笔,累计贷款金额4.66亿元。

  三是加强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不会贷”问题。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深圳银监局推动辖内银行全面落实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和“四单原则”等政策要求,鼓励银行建立健全多层次、专业化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小微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主要表现在:专营机构体系更加健全,辖内31家银行设立了小微企业专营部门,配备了7000余名专业人员,以专业的机构、团队和人员扎根基层、下沉重心服务小微企业。其中,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从事小微金融业务人员占分行人员超过一半。管理机制更加科学,辖内银行从审批流程、风控体系、产品设计、考核激励等方面入手,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授信管理机制,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产品服务创新更加丰富,辖内银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综合服务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有效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近年来,深圳银行业涌现出众多小微金融先进服务模式和做法,辖内先后有22家机构荣获全国以及省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四是加强小微企业服务减费让利,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加大对违规收费的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自2012年银监会开展整治不规范经营活动以来,累计对65家机构开展检查,对违规银行罚款36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50万元;督导辖内机构减费让利,2014年以来,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取消和整合精简收费2719项,降低257个项目收费标准,主动清退收费5075.85万元;督促银行改革贷款期限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年审制、循环制和续贷管理方式,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经过多年努力,深圳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质效有了显著提升。截至2016年3月末,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06.29亿元,同比增长20.03%;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1.1万户,同比增加1.5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5.98%,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深圳银监局的小微金融服务工作也获得社会各界肯定,先后两次获得深圳市政府金融创新特别奖。

  二、发挥优势,助力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深圳是“创新之城”,作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三成以上。长期以来,深圳银监局一直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积极引导银行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今年,深圳银监局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通知》,打造加强版的科技金融“矩阵图”、“工具箱”和“生态圈”。

  一是优化工作体系“矩阵图”。把脉银行科技金融发展痛点,提出“三化”要求,即专业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模式和长效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开通科技金融准入绿色通道,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等新型组织形式,新设或改造部分支行为科技支行;明确提高对科创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对科技金融风险实行尽职免责。截至目前,深圳已设有1家总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15家科技支行。中资银行普遍在分行层面设立了科技金融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办公室等科技金融部门,建立起有别于传统企业的授信准入、风险评级、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制度,并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在人财物等方面向科技金融部门加以倾斜。

  二是丰富产品服务“工具箱”。优先支持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鼓励银行创新担保和增信手段,丰富信贷品种;参照《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以适当方式探索投贷联动,尝试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机制安排;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提供财务顾问、资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依托自贸区金融政策优势,支持科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目前,深圳已有22家银行推出了“孵化贷”、“成长贷”、“研发贷”、“加速贷”、“知识产权贷”、“集合担保贷”等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了多系列、多层次、多阶段、广覆盖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2月末,深圳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贷款户数3030家,贷款余额2673.69亿元,同比增长17.25%。

  三是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积极参与制定深圳市《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联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财政委、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建立健全补偿、代偿、贴保、贴息相结合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持续推动银行聚合政府、创投、担保、保险、园区、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构筑立体化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南山区为例,从2008年至今,有18家银行与南山区科技局开展合作,累计为超过500家符合条件的中小科创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009笔、56.4亿元,平均抵押率是385%,是普通企业的五到九倍,不良率仅0.1%。

  三、健全体系,全面提升惠民金融服务水平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年轻白领、外来务工人员、创业人士较多,金融服务需求具有鲜明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深圳银监局从不同客户的需求出发,从机构设立、渠道建设、消费者保护以及服务标准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辖内机构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让所有阶层和群体都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一是引进普惠新机构,实现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服务延伸。针对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低收入人群服务不充分的情况,深圳银监局积极支持两家新型机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招联消费金融公司落户深圳,并鼓励两家机构探索创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挖掘客户资源,有效降低服务门槛,进一步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16年3月末,两家机构服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近1000万名客户,累计发放贷款近400亿元,户均不到一万元。其中,微众银行借助股东的大数据优势,结合传统银行风控手段,为缺乏信用记录、不符合传统授信标准的中低收入人群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目前该行贷款客户近五成为普惠客户群体。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与股东招行、联通共建风控模型,切入各种消费场景,为没有传统信贷记录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贷款服务,该公司中低收入客户占比90%以上,户均贷款额约4000元,真正让更多的普罗大众享受到了消费金融的便利。

  二是拓展便民新渠道,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引导银行科学规划网点布局,推动资源向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倾斜,近三年在原特区外新设网点222家,占深圳全部新设网点的一半以上。鼓励银行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网点经营模式,在社区和小微企业集聚地区设立社区支行,并通过错时营业等手段强化金融服务,以开到“家门口的银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设立社区支行221家。鼓励传统网点智能化改造,打造“互联网+”新型渠道,在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业务效率、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使银行服务突破时空限制,金融服务的触角得到极大延伸,目前3家大型银行深圳分行已率先在辖内实现智能网点全覆盖。

  三是探索消保新模式,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率先探索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于2015年5月推动设立深圳银行业消费者保护促进会,成为全国首家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方机构。截至今年3月末,促进会共收到各类纠纷941件,调解成功率达93%,受到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肯定。深入开展“飞单”整治,坚决纠正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共排查31家银行近百万条信息,查实可疑账户33个,责令处理从业人员28人,暂停3家支行相关业务。有效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全面推广“双录”制度,目前,辖内开展理财及代销业务的45家银行已有30家完成“双录”安装工作,预计6月底前全辖可实现销售区域录音录像全覆盖。

  四是创设服务新标准,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水平。指导深圳市银行业协会组织编制银行业服务质量指数指标体系,以“深圳标准”改善普惠金融服务,提升银行业形象。近四年的监测指标显示,深圳银行业发展能力和公众感受相关指标得分稳步上升,客户平均等候时间等指标持续下降,总体银行服务质量指数指标值提升了68%。

  2016年是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的开局之年,下一步,深圳银监局将立足深圳的区位特点,推动银行业巩固优势,补齐短板,与社会各界一道继续为发展普惠金融作出积极探索和更大努力。小微金融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更好地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快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建设,支持银行特别是新型机构利用新技术开发创新小微金融产品服务,加强与其他部门协作,合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方面,坚持创新驱动,鼓励银行加强研发新型信贷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科技金融基础建设,推动深圳银行业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惠民金融方面,坚持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优化消保工作机制,规范银行服务收费,强化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督促银行加大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资源投入,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