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公司选择两难:协议变“僵尸”?做市被压榨?
- 发布时间:2016-04-08 15:58:53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金易子
中国网财经4月8日讯(记者郑岚予 实习生张皓月)截至4月7日,新三板总挂牌公司6435家,其中采取协议转让的公司为5006家,占总数的78%,采取做市转让公司为1429家,占22%。
大批企业引进做市商在去年年末达到高峰,除跟风从众心理外,还为够着众所周知的“分层标准三”,然而在此期间不断有媒体曝出“部分协议转做市企业股票活跃度甚至不如未做市前,又兼平衡做市商之间的关系,疲惫不堪,后悔难言。”
某证券公司做市部门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介绍到:“从长远来讲,做市是要优于协议的。但归根结底做市和协议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选择核心在于是否跟企业的现阶段发展相匹配。”
做市商压榨公司的真相
据部分公司对媒体介绍,由于做市商少,而公司做市需求大,在协商时中小型企业可能会遇到做市商压价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做市商会选择低价进高价出,赚一笔后就撤资。
新鼎资本董事长、“啃哥”张驰对中国网财经记者介绍,价格是由多种因素促成,取决于选择的做市商,也取决于企业和做市商的沟通程度。优质的企业会有与做市商议价的能力。
“如果公司利润比较大,做市交易更合适,股东会更分散,股价会更公允,企业在做市商方面会享有主导权力。”而什么样的企业做市有风险,张驰则表示:“1000万以下资本、分不到创新层的企业,做市商肯定做一票就走人了。”
对此,波尔通信董秘易志鸿对中国网财经介绍到,波尔通信选择了6家AA级做市商,都没有刻意压价的行为。
前述券商做市负责人介绍跟随做市公司的流程时称:“投资标的的选择前先有标准评估,在后续的管理当中跟进投后管理,如果企业成长超出预期就加仓,没有超出预期就会适当减仓,但清仓可能性极小。因为选择的标准很严苛,持续的跟随就变得尤为重要,伴随企业成长不赚快钱是做市商的职业素养。”
该负责人同时提到,中小微企业很少在一年内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做市商对公司发展都有很理性的预期,不会追求偏风险的快钱。
另有业内资深人士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做市商的强势源于其本身也在承担风险,与此同时需要企业降低一部分利润其实是合乎情理的。“关键是你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目的不纯则可能导致在议价方面的弱势。”
行业决定是否做市?
排除做市商存在的客观原因,三板企业是否选择做市交易有着诸多因素。前述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称,传统行业是绝对不适合选择做市交易的。该负责人透露其部门曾尝试选择过少数传统企业,试图让自己的交易量活跃起来选择做市,“但效果甚微,交易仍然空白,这是市场的选择问题,市场不认可,交易永远上不去。”
据该负责人介绍,传统行业的企业可能只适合去IPO,而不适合新三板。有些传统公司的利润很高,行业排名也非常靠前,做市后交易惨淡,并不是因为市场不认可公司,而是不认可过于传统的行业。“按照订单合同推算出来的业绩与交易额远不成比例,反而会让有意买入股权的机构产生质疑。”该负责人如是解释。
该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玩笑称:“这种情况下,协议交易更像一层遮羞布,如果不选择做市,谁也不知道你的底牌在哪里,即使无任何交易,仅凭手中订单,在遮羞布的作用下别人也无法完全窥见隐私。”
但该负责人也坦承,对新型行业的公司来说,做市转让有着具有诱惑力的优势。
“诸如对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非传统行业而言,做市则能极大程度辅助企业发展”。该负责人称,这种企业更容易得到新三板市场的认可,融资渠道更便捷,省去了协议转让中需要与单家机构谈判的繁杂程序。
发展阶段决定做市
前述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除行业因素影响外,规模庞大、股东数量多、需改造的企业,适合选择做市转让。
波尔通信便是做市交易的受益者之一。易志鸿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波尔通信公司在2012年挂牌新三板,在去年6月由协议转让转为做市转让。“我们协议转让时交易量为零,但经过近一年的股权交易,通过做市新加入股东三十多位,增加了交易量与活跃度。”
前述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举例称:“比如神州专车,选择做市而非协议,其一因为此前股东人数众多,退出需求较为强烈,但是不知道每个股东要退多少;其二因为针对机构单家发股票过于繁琐,选择通过券商转返市场,有意者均可认购,则是一个非常好的通道。”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亟需改造、清除大部分股东的公司,做市可以在稳定股价的同时迅速引进优质投资人。“之前有一个‘老大难’的企业,800多个股东,过程相当于一个老旧房改造,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么多的股东,如果采取协议转让,每天股价会上蹿下跳。势必要清除部分股东后才能引进优质的战略投资者,这时不得不选择做市。”
该负责人表示,分阶段来看,发展早期的企业不适合做市。“过早做会让公司、做市商以及买入的机构及散户都担较大的风险,如果公司倒闭,将会折损几方的利润。”该负责人称“对这样企业来说,三板就是一个平台,不上这个平台在私募市场也能弄到钱,根本没必要做市。”
同理,发展非常成熟的企业也不适合做市。该负责人对中国网财经记者介绍,部分企业有IPO的打算,如果不做市在协议下同样能融到资,做市的意义变得不大。“每个企业都应该按照发展的阶段选择合适的转让方式,切忌揠苗助长。平均市盈率不能代表每个公司的水平,作为想通过新三板平台融资的公司,更不能有跟风而入的散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