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阿支子:精准扶贫“扶”我走向好日子
- 发布时间:2016-03-03 14:34:54 来源:中央电视台 责任编辑:王斌
四川西南,大凉山下,汹涌的大渡河贴山而过。群山间,受了几十年穷的彝族阿妈阿支子,几年前种下了他们一家人的希望:300多棵核桃树。明年,他们将会收获一生中的第一个十万元。
这里是大凉山深处的片马彝族乡,乡里通公路以前,很多老人从未走出过大山一步,乡政府驻地也显得遥不可及。44岁的阿支子就住在这个乡最偏远的然莫村里,这个村以前的小地名叫老林头,也就是深山老林的意思。
“刚结婚时,村里没有路,家里喂头猪杀了还要背一半出去买,在山路上要走两三个小时。”44岁的阿支子说:“我们这里的猪养不大,最多二百斤,好的人家养一两头,差一点的连年猪都杀不起。杀的猪自己吃一点,其他就背到乡里卖了换盐巴,这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
阿支子和老公阿木铁匠成家时,家里的主食是玉米面,精细的给人吃,糟糠留给牲畜吃,即便这样省着,年底还会青黄不接,断顿儿。
想过好日子,期盼好政策。每年的两会,阿支子都格外关注,尤其是关于扶贫方面的议题和政策。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阿支子听到的这一切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村头的新房子。
在精准扶贫的精神指导和政策帮扶下,如今,村里的变化一天比一天明显:通往然莫村的水泥路竣工了;饮用水是从30多公里外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引来的;蓄水池解决了靠天吃饭的问题;修房国家给补助,修好了外面装饰,国家还给补助,住进去了,国家还送基本的四样家具。
阿支子夫妇在大山种了半辈子玉米、土豆,从未想过他们的收入能过万元,更不会想到,这大山里也能种出“金疙瘩”。
片马乡建成了连片的核桃种植基地,扶贫工作“输血”也“造血”。果苗国家给,还有退耕还林的补贴。阿支子和丈夫一口气种了300多棵核桃树,“以前也想种,可是没水种不活,没技术种不好,没路背出去卖太麻烦。”阿支子说,“现在政府给钱种,水和路也通了,肯定要种啊。”
片马彝族乡乡长丁明安介绍说,“2015年,全乡核桃产量是150万斤,全乡靠种核桃收入了1000多万元,人均收入光靠这个就增长了2000多元。”
虽然去年阿支子家的核桃还没有大面积挂果,可是他们一家人已经开始算账了:明年300多棵核桃都全面挂果了,产量有6000多斤,每斤就算卖6块钱,毛收入30多万,除去前几年的投入成本,至少也有10万块的纯收入进账。
阿支子:彝族新寨公路通了,发展核桃产业生活越来越好了。
“儿子在成都打工,不包吃每天才170元,去掉花销,剩的不多啊。”阿支子觉得这还比不上他们老两口在家门口挣得多呢。
告别了贫困,阿支子脸上常挂着笑容。住进了新房,吃上了米饭,添置了更多的家电,尤其憧憬的是那300多棵核桃树,将会给她带来稳定、长期的收入,“收获”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