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港考古项目“丹东一号”沉舰确定为致远舰
- 发布时间:2015-10-08 19:58:12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陈娟娟
10月4日,致远舰舷窗出水
中国网财经10月9日讯 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辽宁丹东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基本确认“丹东一号”沉舰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这也意味着由丹东港集团全力支持的“丹东一号”沉舰考古项目顺利进入新阶段。
丹东港集团副总经理宋沛然日前对记者表示,丹东港支持本次考古项目已经两年有余,公司之所以投入资金去支持致远舰的考古项目,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历史情怀。
据其介绍,早在2013年5月,丹东港港区启动扩建,勘探、规划、设计、报批等各项手续启动。作为一向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丹东港集团,首先想到的是该区域曾是甲午海战的发生地,这片海域里沉没着北洋水师的战舰。如果在该区域进行施工,非常有可能破坏到这些沉没在海底的历史文物。为了确保这些文物的安全,丹东港集团第一时间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开展该区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的申请。经过逐级报批,最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考古所来进行丹东港海域的文化遗产调查工作。
据悉,本次调查工作始于2013年11月,历经2014年4月、2014年8-10月两次调查,2015年再度启动重点调查工作,发现一艘铁质沉船遗址,通过详实的考古调查及实物证据,初步判断其身份很可能为致远舰,对于其保存状况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确认“丹东一号”的身份及保存状况,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工作方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开展第二期重点调查工作。从8月1日出港,至10月6日结束回港为止,海上历时67天。本次考古项目“丹东一号”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开展。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支持、配合本次水下考古工作。丹东航道工程局负责提供考古工作平台及考古作业配合工作。
附:2015年调查情况
水下发现:本次调查揭露出更大面积与深度的舰体结构,舷体钢板较薄,一般厚1厘米左右。考古队在舯部偏右后部,发现较大面积残存的厚重钢板,每层厚达3厘米左右,最厚使用三层板可达10厘米的厚度,该钢板用铆钉连接,中部弧起,推测为穹甲结构。在舰体两侧均有发现方形舷窗,左舷3个,右舷1个。
在清理过程中,舰体绝大部分区域均发现有过火痕迹,尤以艉部、艏部、右舷最严重,只保存下一些不易燃烧的金属类结构。左舷前部未过火处,堆积着散乱的木材,调查队在该处布了两个小探方进行试掘,发现带“致远”篆书的瓷盘。
由于海战中受损严重,以及后续的多次破拆,沉舰整体保存状况不好,钢板、锅炉零件被抛离原来位置,穹甲以上结构已经损毁,不存在完好的舱室,其下为机舱,仍埋在泥沙之下。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以及保护文物的技术要求,本次水下调查并未对舱体内进行大规模抽沙。舱体结构以及舱内埋藏文物情况尚待日后更系统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
水下文物:共发现60个种类,计120多件文物,还包括60多枚清代铜钱,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三大类。
通过此次考古资料,结合磁力物探成果、历史资料,“丹东一号”基本确定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将来,考古队在本次调查结束后,还会对所有资料与文物进行分析与研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力求得出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