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金融总经理何松:场景金融是通向普惠的必经之路
- 发布时间:2015-05-26 14:18:06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毕晓娟
中国网财经中心近期推出《互联网金融“大家”谈》,该栏目凝聚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P2P、众筹、征信、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多位高管的真知灼见,均由大佬亲自执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管动态、行业发展模式、风险控制、人才培养、投资人教育。妙语连珠,针砭时弊,为您带来最前沿和直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动向。第七期我们邀请到了58同城金融事业部总经理何松,他对场景金融的概念和未来发展做了详细分析。
现在场景金融这个词很火,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甚至在一些线下金融机构的论坛,传统银行的大佬们也都在说场景金融。
怎么理解场景金融?
可以从金融的特性说起。金融是一种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而用户真正需要被满足的是最终需求(final demand),比如买车是一种最终需求,因为钱不够就产生了车贷这个派生需求。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团购、电商、O2O各类平台层出不穷,人们的最终需求基本都能在各种场景平台里被满足。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互联网金融近两年也炒得火热,但用户的金融需求还是不能被很好的满足,原因有二:1、互联网金融体量还很小 2、不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离用户最终需求产生的场景平台很远。
今天 场景和金融是孤立的
需要看到的是,今天的场景平台和金融平台有很大差别,如果拿经济学里的消费市场和产业市场来比较,场景平台和金融平台的差别比这大得多。最明显的是,消费市场和产业市场里,消费者是两拨不同的人,他们默认接受不同的规则(比如买电视的用户和造电视的工人)。而在场景需求和金融需求里,消费者是同一拨人。
这个问题,目前解决得很差。同一拨人的需求,因为被划分成场景和金融,被割裂,形成了孤立的状态。孤立有两个意思:第一,场景服务提供者和金融服务提供者,不是同一个平台;第二,场景和金融,定位的不是同一拨用户。
显然,这与现代人越来越“懒”的生活习惯不相符,这也与现今提倡的普惠金融的理念相违背。所谓普惠,简单来说,就是要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使金融服务从条件和价格两方面都容易获得。但从场景和金融的孤立可以看出,同一拨人,如果要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平台中获得服务,肯定不可能普惠。
场景金融 就是要把这两个平台融为一起。
现在已经有两个明显的大趋势——有场景的平台从上游往下深入;有金融服务的平台从下游往上拓展。未来,真得能把普惠金融带给大众,在行业里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应该就是这两类平台。其他的玩家,或者消失,或者成为这两类平台的一部分。
场景金融怎么做?
那么,如何才能将场景和金融融合起来? 我们在摸索的过程中有一些思考:
首先,场景金融里,金融应该是无我、透明的。对用户来说,最终的需求是他真正关心的,金融服务的体验应该和场景体验一致。场景平台提供的基本都是用户产品,金融渗入后,不是1+1=2,而是从一款用户产品,变为另一款让人尖叫的用户产品。
其次,要充分利用场景里的用户数据来提高风险控制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对租房这样的场景来说,传统的方法,要用很轻的方式做这类额度的消费贷款还是比较难的,尤其是涉及假交易套现。但在某些平台,因为拥有房东、租客历史上的行为数据,加上受托贷款锁定交易闭环,事情就变得容易很多。
再次,场景金融后面的金融平台,肯定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因为场景的丰富性决定了金融属性的多样性,风控模型的多样性,只有开放性的金融平台才能服务好千变万化的场景需求。而平台要做的是统一体验、共享数据这类基础设施类工作。
个人:
何松,58同城金融事业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