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央行应避免对局部流动性风险过多干预
- 发布时间:2014-12-23 11:35:32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胡爱善
中国网财经12月23日讯 2014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报告指出,央行不应当过多、过广地对局部流动性风险进行直接干预,以免金融风险救助产生道德风险,损害央行的信用独立性。
报告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承接“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国际角度看,全球经济仍将在进一步分化中发展。美国经济还将进一步复苏,与此对应,美元走强将影响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走势;欧元区和日本要走出衰退仍然需要时日。特别是,地缘政策因素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将有助于抑制2015年的全球通胀,这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就国内而言,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下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与之相关产业的二次调整,中国经济运行有着较强的下行压力,但GDP增长率仍将保持在7%,CPI增长率也将持续保持在低位。这表明,在“新常态”运行中,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在中高速区间展开,以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在此背景下,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扩张措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同时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应当更多地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继续实施维持M2增长率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在此基础上,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展开宏观调控过程中,关注的重心应从短期金融稳定转向长期金融稳定,不应当过多、过广地对出现的局部流动性风险进行直接干预,以免金融风险救助产生道德风险,导致金融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过度依赖,损害央行的信用独立性。
最后,进一步落实金融改革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其中包括积极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从直接的行政调控向间接的市场调控转变、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完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和金融交易可兑换进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