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信托 > 正文

字号:  

部分信托提前结束有"猫腻" 集合信托仍受青睐

  • 发布时间:2016-04-23 08:56: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夏村  责任编辑:刘波

  “资产荒”时代,固收类集合信托产品频现提前兑付,融资方用便宜资金置换高成本资金是信托产品提前结束的重要原因。不过,近期有资深信托业务人士透露,目前提前结束的集合信托产品中,有一部分并非因为被融资方置换,而是被信托公司“移花接木”,即在同一信托产品中,融资方的融资价格不变,但信托公司以当前较低的收益率募集新一期资金,用以替换此前募集的高成本资金,从而获得更大利差。

  提前结束的“猫腻”

  始于去年下半年的集合信托产品提前兑付热潮依旧在延续。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共发布了104条集合信托提前结束公告,与去年四季度的109条基本持平,比去年一季度的34条增长205%。

  业内人士介绍,往年也有集合信托产品提前结束的现象,原因主要是项目快结束时资金方提前还款或信托产品面临兑付风险。目前这种信托产品提前兑付潮大约起始于去年8月,与以往相比有两大不同点,一是提前结束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二是提前结束的原因主要是融资方置换便宜资金。事实上,去年以来货币持续宽松,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加之A股持续震荡使得大量资金涌向固收领域,房地产、地方平台公司的融资成本下降较为明显,便选择主动提前结束信托融资,转而通过其他低息方式融资。

  不过,近日有资深信托业务人士透露,目前提前结束的集合信托产品中,有一部分并非因为被融资方置换,而是被信托公司“移花接木”。具体而言,一些存续的集合信托产品合同中设置了开放条款,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申购赎回。信托公司借助这一规定发行新份额,并将原有份额提前结束。知情人士透露,这类产品一般会以“XX集合信托计划XX期”形式出现。

  “现在有些公司就是在这么干。”前述知情人士说,信托公司如此操作的原因在于,存续的项目多为2014年发行,彼时信托融资成本与信托收益率都比现在高很多。如今在融资方未提出提前结束项目的前提下,信托公司发行收益率更低的产品置换原有产品,从而获取更大的利差。在“资产荒”背景下,这对一些缺乏新业务可做的信托公司而言很有吸引力。

  信托公司展业难

  “现在业务不好开展,自然得想办法。”某信托经理感慨,去年以来,一边是经济不景气,企业融资需求降低,另一边则是“资产荒”,融资价格在降低,信托开展的融资成本较高的非标业务空间大大收缩,一些展业困难的信托经理只能离职。

  事实上,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是信托资金最重要的两大配置领域,但在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资金信托对基础产业的投资规模为2.63万亿元,较2014年的2.77万亿元同比下降5.05%;截至2015年末规模占比为17.89%,比2014年四季度末的21.24%减少3.35个百分点。2015年末,流向房地产业的信托资金规模为1.29万亿元,同比下降1.53%,与2015年三季度末的1.29万亿元持平;资金占比为8.76%,比2014年末的10.04%减少1.28个百分点。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表示,基础产业长期以来是第二大信托资金配置领域,但规模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2015年末下降到第四位,排在金融机构之后,与经济下行、社会需求不足有一定关系。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信托行业的展业难并没有缓减。相反,在各类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的基础建设领域情况更加复杂。近期多位信托业务人士表示,在东部发达省份的一些区域,地方平台公司通过非标和债券融资的价格正在趋平。业内人士认为,正常情况下,通过非标融资的价格要高于债券,但目前在部分区域二者开始逼近,原因在于,大量资金涌向暗含政府信用的地方融资平台,加之政府债务置换等政策的落实,使得不少地方政府“不差钱”。一位信托经理感慨:“那些地方政府不差钱,所以就和信托漫天要价,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对非标一刀切,要求辖下平台公司通过非标融资的成本统一定价,连谈判的空间都没有。”

  集合信托仍受青睐

  2014年至今,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大幅走低则为信托公司前述“主动提前兑付”现象创造了条件。据用益信托统计,上周成立的信托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65%,而在2014年初,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高达9.6%。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充裕的流动性使得市场资金成本不断下行,从而导致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收益率走低;从长期来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会有所下降,预计信托产品收益率将会维持低收益。

  尽管收益率下行且要面临提前结束的可能性,但目前固收类集合信托销售依旧火爆,产品一上线就被秒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业内人士提醒,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仍然相对较高,市场热捧的政信、地产项目,因债务、去库存等原因,如今愈发稀缺。投资人购买上述产品时,需严格甄别资产质量,包括项目的背景、股东、增信措施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