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黄金十年面临拐点 兑付困难愈演愈烈
- 发布时间:2015-11-25 08:18:5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信托公司“闷头发财”的好日子恐怕要告一段落了。
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下行,越来越多的信托产品可能会面临兑付困难。实际上,因为项目无法兑付,部分资管公司很难开展业务了,证券公司关停信托公司的股票投资系统接口,对信托公司的证券业务是个打击。雪上加霜的是,银行存贷比考核指标的取消,也将从源头上降低信托通道产品的发行,降低信托公司作为通道的作用。在宏观经济增长换挡、资管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深入和风控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三季度信托五年来首次环比季度负增长,这可能意味着信托业的拐点正在来临。
风险暴露
华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于2013年发行的两款信托产品:华澳-长盈36号山西斯瑞林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长盈36号”)、华澳-长盈37号山西运城广生堂项目集合信托计划(简称“长盈37号”),于今年9月份到期,但至今没有兑付。
华澳信托官网显示,“长盈36号”的推介期是从2013年8月27日到9月26日。信托规模1.9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9.5%—11%。信托资金用于年产30000吨生产线厂房建设、设备款及增加企业所需流动资金。“长盈37号”募集期为2013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信托规模1.9亿元,预期收益率9%—10.5%。信托资金用于运城广生堂直营店面扩张及向运城广生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有消息称,长盈36号、37号两款产品的实际用资方近期资金链断裂,华澳信托被牵连。
中国证券报记者就长盈36号、37号两款产品的兑付问题和风控问题等询问华澳信托。华澳信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第一,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华澳信托为了支持长盈36号、37号产品的交易对手渡过难关,正协助其解决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在交易对手明确表示努力偿还贷款本息的前提下,华澳信托正在积极帮助交易对手与各相关方商谈解决方案。同时,华澳信托采取了必要措施保护投资人利益,目前投资人对进展情况表示满意。
第二,当前宏观经济处于调整期,华澳信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重点关注工商企业类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信托如何与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行业对接服务,研究创新业务如何服务中小企业;同时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为优质的基建投资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力争为每一位委托人和受益人创造安全、稳健的投资收益。
其中,针对政府融资平台类项目,公司已完成了两次风控制度的更新和调整,积极与财政实力强、税收收入稳定、负债水平合理的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公司合作;同时在法律合规方面上加大合规性审查力度,确保项目合法合规,风险可控。
在房地产类业务方面,公司以风险控制为第一要务,更新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指引,谨慎开展此类业务。
第三,在风险控制方面,首先,公司建立了更为严格的风控标准,在交易对手筛选、融资规模控制、抵质押物审查、增信措施补充上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和制度约束,确保每个项目风险可控,近期补充完善了相关风控指引及相关要求。其次,公司从内部管控上做好流程管理,每个项目都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内部审查和审批流程才能进入发行阶段。
此外,云南煤化13.05亿元债务违约中,包括中信信托和中融信托的6.43亿信托融资也面临风险;甘肃信托(光大信托)-黄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路桥建筑装饰城二期信托计划到期未能兑付,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今年以来,信托业兑付频频拉响警报,多家信托公司陷入兑付漩涡。
兑付难题
相对而言,“华鑫信托融鑫源4号”的投资者是幸运的——延期三个月后,产品终被兑付。11月23日,华鑫信托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日该信托计划的融资方已经全部还款,相关资金目前正在信托公司走分配程序。
华鑫信托官网显示,融鑫源4号能源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2013年8月6日成立,期限为24个月,共募集信托资金2亿元。根据相关合同约定,该信托计划项下还款义务人应于今年8月6日还款1.746亿元,但截至11月16日,仍欠付1.626亿元。11月16日下午,华鑫信托对该产品发布公告表示,已成立领导协调小组,由公司高管带领业务部门正在全力催收企业欠款。华鑫信托与广发银行、还款义务人等各方正协商解决方案,当周广发银行将与华鑫信托就相关事宜举行高层会谈。
事实上,受宏观经济下行因素影响,近年来能源化工、房地产等信托传统领域持续不景气。因此,最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信托公司的风险项目明显增多。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3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有506个,比上季度末增加56个,规模达到1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1%,较上季度末环比增长4.74%。
风险项目增多,意味着信托公司背负更多的兑付压力,信托打破刚性兑付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对此,某信托公司总经理认为,目前信托公司对于产品刚兑问题,各家的态度和解决方式不尽相同,就其公司而言,当产品遇到兑付风险时,更侧重于根据具体责任来判定处置办法。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产品发生风险的原因在于信托公司,则由信托公司承担风险后果;如果责任不在信托公司,则倾向于通过市场化处置方式解决。
实际上,市场化处置风险项目正为监管机构所鼓励。去年下发的“99号文”即强调信托公司“卖者尽责”的同时,提出要推进风险处置的市场化,要求信托公司探索抵押物处置、债务重组、外部接盘等审慎稳妥的市场化处置方式。不过,某资深信托业务人士则坦言,目前对于不少信托公司而言,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风险项目更多是被迫的。他说:“很多情况下,受信托公司自有资金流动性限制,加之不能通过募集新的信托计划来兑付,所以只能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某中型信托公司风控部总经理亦认为,刚性兑付的存在有助于信托产品的销售,也能够促进信托公司规范展业,对于信托公司自身而言,打破刚兑的动力并不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风险项目的增多,信托公司背负的刚兑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这使得信托公司提高风控标准,收紧业务条线,融资类产品发行相当有限。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三季度融资类信托规模和占比均有所降低,具体而言三季度规模为4.11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了0.10万亿元,占比从二季度的26.55%下降到三季度的26.31%。
拐点或到来
下午三点左右,上海某大型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刘毅(化名)仍在办公室枯坐,无所事事。“我不是没有项目,我谈了很多项目,就是都谈不成。”刘毅自我解嘲地说。
他解释,目前信托公司对于房地产项目都已经非常谨慎了,像万达、绿地这样的大型上市房企都在自己发行众筹产品募集资金。这一方面是金融脱媒,另一方面也和银行、信托公司等不再向房企提供融资有关。相比之下,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仍是各家信托公司都看好的,但这一块但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在抢这样的项目,利率压得很低。”刘毅说。
风险事件的不断暴露也意味着信托公司不得不用利润来弥补亏空,这已经使得信托公司员工的收入出现下滑,离职潮随之而来。
信托行业的拐点似乎已经到来。中国信托业协会18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62%,较二季度15.87万亿元环比下降1.58%,为信托资产自2010年一季度来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负增长。
重压之下,也倒逼信托公司开始向投资类业务转型。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就有多家信托公司将权益类市场作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转型方向,其原因之一就是这类产品没有刚性兑付的“潜规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受清理场外配资影响,目前不少信托公司的新增证券业务陷入停滞。11月23日,某证券信托经理透露,从9月份再次重拳出击治理场外配资后,与其公司合作的券商就不再为新增证券信托产品的外部交易系统提供交易接口,因此其公司近几个月几乎没有开展新的证券信托业务。另一位证券信托经理亦坦言,与其公司合作的券商要求,如果不接券商PB系统,就无法为新增证券信托产品提供交易接口,所以包括阳光私募业务在内,其公司的证券信托新增业务已经基本停滞。
所谓PB业务,是指券商向对冲基金等高端机构客户提供集中托管清算、后台运营、研究支持、杠杆融资、证券拆借、资金募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统称。根据监管部门此前规定,证券公司清理场外配资应当与客户协商采取多种依法合规的承接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取消信息系统外部接入权限并改用合法交易方式等方法处理。券商PB业务则被认为是一种合法交易方式。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尽管一些信托公司在9月就开始测试PB系统,但目前除少部分公司外,信托转接PB系统进展较为缓慢,其原因则包括技术和利益两方面因素。在技术方面,目前券商的PB系统技术水平不一,有些甚至难以满足信托公司的交易、风控要求,加之各家券商的系统不一样,相当于一个信托公司要面对十几家的PB,无疑工作量巨大;而且系统调试涉及到券商、信托及投顾三方,调试过程较为复杂。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外,利益纠结也让信托公司对PB系统顾虑重重。此前,某信托公司证券业务部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券商本身有托管资格,具有清算能力,在证券业务方面具有优势,现在交易再走券商的PB系统,使得私募基金来做信托产品的可能性更小了。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信托公司此前掌握着一些大型私募基金资源,但走了PB系统后项目的风控即被券商掌控,这样每做一单就相当于给券商输送一次私募客户。
伞形信托已经消失,单一结构化信托和管理型产业又要面临接口之争,证券信托该如何继续,这让很多信托业务人士颇为迷茫。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信托经理感慨:“没有新业务可做,我们现在只能是等待,观望。”另一家信托公司在去年开始大举拓展证券业务,但在近期却不得不调整业务方向开展此前甚少接触的政信类业务,来稳定公司今年的经营业绩。
刘毅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单一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目前还在做。“换了一家小型券商,偷偷地做,优先劣后大概是1:2的比例。”他说。(高改芳 刘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