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27日讯 今日,“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会上表示,进入的门槛要永远是打开的,不管今天是做什么业务,信贷、做保险、做投资,不能自己设置壁垒,不让其他人进来,这是不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在一个公开市场上公平竞争,千万不要去想把它打成三个公司,五个公司,将来就有竞争了,这个恰恰把我们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的一些优势给灭掉了。
以下为演讲内容:
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金融安全论坛,首先我也代表北大国发院,是学术支持单位,不知道林老师有没有代表国发院欢迎大家,他可能不记得,我代表欢迎大家一下。同时也道歉,本来我应该是上午来参加,今天由于临时有事,实在走不开,下午来跟几位专家一起讨论。
我觉得李稻葵刚才讲得非常好,99%他的观点我都同意,我也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看法。我确实也不像前面有的专家是技术专家,金融安全问题,我们知道我们学金融、学经济学也考虑金融安全的问题,但是更多的还是从分析框架理论层面来看这些问题,可能从技术角度还是不太一样。我想从一开始切入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下,我们应该怎么看数字金融这件事情。最近讨论比较多,从情绪来说,经常是摇摆比较激烈,我们在北大有一个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最近已经成立了五周年了,应该说我们做研究这五年,主要的工作是跟着行业,一直在跟踪、学习、分析,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也确实看到了很多风险。我觉得我们在任何时候,看数字金融这样的一个东西,应该保持相对比较冷静的态度来看,它肯定是有它可取之处,但是可能也有它的问题,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刚才李稻葵分析的这些风险可能性,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而且确实很重要。
首先我想说的是,数字金融是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创新,全世界都在做。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主要是集中在普惠金融的发展,用数字技术来发展普惠金融,现在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潮流,做得最好的在中国,我想大家都知道移动支付,包括现在有一些保险和投资产品,以及央行马上要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这些产品有一些最初的模式不是在中国发明的,但是今天你来看世界市场上的发展,中国在这些领域都是走在比较前面,甚至是走在最前面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当然业务做起来,本身是不是值得自豪,这也可以讨论,我觉得他最大的价值就是普惠。我们大家都知道,2005年以来,联合国号召大家都搞普惠金融,世界各国都在做,我们也一直在做,其实普惠金融很难做,简单的原因就是让金融服务触达到中小微企业、触达到农民、触达到低收入人群就很难,甚至不符合金融规律。因为金融规律,你要有相应的回报,比如说我们过去怎样才能触达甘肃或者是青海的农民,唯一的办法,把分行开过去,但是你把分行开过去,成本是很高的,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可能是一个得不偿失的活动。所以,普惠金融很难做。
但是数字金融改变了这个格局,今天我们在中国每一个老百姓,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只要有移动信号,几乎就能享受和我们大多数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没有这样的数字金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做很多调研,我在很多西部地区碰到很多老百姓和中小微企业主,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金融的0到1的突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变得更方便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用信用卡,可以到银行取钱,但是我们碰到的那些人是没有这个东西的。这个角度来说非常了不起。
今年尤其突出,今年的疫情期间,大家都知道,都关门了,关门以后,你的金融服务就很难做,我们曾经有学者专门研究美国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金融服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一旦飓风或者是地震一结束,大家都冲到银行去,要取钱,要贷款,因为需要花钱。今天我们已经没有这个需要,钱已经在我们手上,千万不能低估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贡献。
我做一个小宣传,我们每年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一次闭门研讨,都是在6月份,他们总裁邀请我们组织国内的监管部门的官员和这些业界的高管,专门到华盛顿跟他们开一天的闭门研讨,为什么要这样做?据说在IMF的历史上,和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专门连续开闭门研讨会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第二,为什么要找我们来做,当然我们是一个学术机构,并不是说我们做得多好,而是说中国的数字金融的实践走在了前列,疫情期间,他们新总裁邀请我们开了一次线上讨论会,我们几家新型互联网银行给他们介绍,疫情期间,当封城和隔离成为主要的控制疫情手段时,数字金融如何继续为中小微企业和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这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他们想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低估这个贡献,他对普惠金融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今天我们讲到新基建,相信明年我们的数字经济,我们的数字金融还会有长足的发展。这个长足,因为数字金融首先需要的是新基建这样的东西,你最起码的,我们需要有大科技平台、大数据、智能手机、移动信号,这样数字金融才能发展开来,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我们的5G要落地,我们的新基建要铺开来,我们央行的数字货币还要进一步落地,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在未来这个行业还会有很大的发展。
二是涉及到刚才李稻葵讲的,这确实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通过一些移动终端,通过大数据,通过一些平台解决了金融服务的问题,金融服务最根本的矛盾是什么?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为金融服务双方一交易之后,有风险,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我们金融里面说的要么是逆向选择,要么是道德风险,简单的来说,钱出去了之后回不来,这种风险是很大的,所以你要了解对方,为什么我们的银行必须把分行开到离客户很近的地方,你才能了解客户,才能触达客户,才能做这个金融交易。我们现在用这样一套新的方法,我们最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学者一起做了一个研究,就是叫大科技信贷,类似于像微信支付、淘宝、京东甚至像美团,或者是字节跳动这样一些大科技平台,首先第一条,在平台上已经吸引了几亿的用户,支付宝已经有11亿到12亿的用户,大科技平台的好处就是所谓的长尾效应,通过长尾效应,可以海量的、低成本的获客,解决了金融服务获客比较难的问题。
第二,在平台上建立起来之后,用户在平台上就要活动,网购也好,社交也好,就会留下数字足迹,数字足迹累计起来,我们称之为大数据,大数据可以支持我们的信用风险评估,我们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学者一起写的一个工作论文讲的,就是在没有财务数据,没有抵押资产的情况下,大科技平台,这些新型的互联网银行,怎样利用大数据来对你潜在的客户做信用风险评估。最后发现,其实效果也还都是不错的,不错的原因是,第一,他有很多实时的数据,虽然他没有系统的,完整的财务数据,但是你在我的平台上,我能知道你昨天干什么,甚至能知道你今天干什么,这样的话,预测你将来违约的可能性,信息就更加实时更新。
第二,他依靠的是所谓的行为变量,线下其实也有一些中小型的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有的是关系型贷款,你没有抵押资产,你没有财务数据,但是我了解你的企业家人品,你从小是不是好学生,跟同学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争执,是不是讲信用的人,是不是孝顺父母的人等这样的一些行为,对于预测违约也是很管用的,我们知道财务数据是瞬息万变,但是行为,中国人有一句话,三岁看到老,基本上不太会大变,也不能说完全不会变。像这样的一些做法,其实对于预测违约、降低信息不对称是有帮助的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李稻葵讲得非常对,当你认为用这一套方法能解决,能理解行为预测违约的时候,必定会有另外的事情出来,李稻葵讲的是大数据速度很快,我能不能跟得上,还有人说,如果我知道你平台就用这些数据来预测我的违约,我整天干一些我不想干的事情,使得你对我的信用评估改善,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我觉得这个很难,因为大数据的意思就是千万条的信息,但是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如果他知道你就用某几个信息点来判断我的违约,决定给我贷款,所以这些问题我觉得确实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这里面有两类问题,我的总结和李稻葵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说的问题是一样的。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就是你的这些产品也好,业务模式也好,或者是新的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很好地分析出来,提供了一个好的决策,问题是我们对于这些信息的监管是完全没有穿透的。李稻葵讲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监管部门的工资没有在行业的工资高,我顺便说一句,这不是美国的问题,这是全世界的问题,我们不能指望监管人员比业界的人更聪明,从而才能把他监管好,可能是需要另外一些办法,我后面会讲。一个新的模式有好的地方,但是一定意义上来说,你也可以把他看成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同时,对于其他人来说,有可能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你到底用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分析,反正你觉得现在还可以,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
第二,金融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负责任的商业可持续的金融,过去我们看到的有很多问题,现金贷就是一个例子,钱发出去了,发给了没有收入、没有职业、没有资产甚至有很多是年轻学生。我是做过金融行业的,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个钱发出去了,将来怎么办呢?有人跟我说,我们是普惠金融,我们不给他发,这些人是不可能从银行借到钱的,这不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负责任的,商业可持续的,这个事情在整个过去这一段时间,各种情况都有,归结到最后,就是李稻葵说的,监管跟不上。监管跟不上怎么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金融交易都要监管,数字金融业不能例外,任何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心的动摇,很容易传染,一家机构出问题,一下子也许就传染开了。
刚才我讲了一些非常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也有很多不好的例子,P2P大家都知道,现在还在了,还没了完,上上周我听说还有三家平台留下来,估计是留不下来,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很重要的教训。我希望对于投资者是一个很好的金融素养的教育,什么地方是该投的,什么地方是不该投的,什么地方是有风险的,什么地方是没风险的,对于我们监管部门也有很多教训,你明知道这样的业务模式,他在中国就根本不可能落地。我今天跟大家说,信息中介平台放在这儿,我搭一个平台,你们都来借贷,如果没有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的手段,这个业务怎么可能做得下去呢?借贷双方从来没有见过面,将来永远也不可能再见面,如果没有办法识别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有没有能力,他不还你,你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是什么金融模式?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不是负责任的金融模式,不是一个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模式,所以需要监管金融交易,需要监管全覆盖,毫无肄问这就是方向,否则的话,问题会越来越多。
但是我也特别赞同刚才李稻葵讲的,监管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考虑一些创新,简单的来说,就像过去那样做也确实不行,很多都是做的新的业务,举一个例子,我们的移动支付,大家可能也有抱怨,但是总体上来说,是改善了我们的福利,让大家变得方便,甚至我有学生做研究发现,发现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用上移动支付以后,他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他的职业选择就拓展开来,甚至他可以自己生产,为市场生产。过去在一个小村子里面生产只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但是用上移动支付之后,相当于他把他自己和外部的市场给连接起来了,这样的一种改变,真的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从而收入一下就提高起来了。像这样一些新的模式,有的时候确实看不清楚,李稻葵说的,不管你有多聪明,这个市场总是走在前面,这个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是追逐利润改善服务,他总是在第一线,大部分监管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这就是客观事实,将来很长时间内是改变不了的。但是监管可以做的是,我起码可以跟你一起来学习,你做了一个新的业务,起码可以跟我商量,不能说谁也不说,自己就做起来了,P2P平台做了六千多家,监管部门说我出台一个监管条例,发现所有的平台都不符合这个条件,慢慢就都消亡了,这个有一点晚。
曾经有专家说一个话,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他说监管比金融创新稍微晚一步,但是不能晚太多,如果跟他同步,他一上来就把他拍死,那就没了,如果一上来就给他各种监管,你也不知道,你跟着做,所以监管沙盒是一个好方法,用这个办法来看一些业务模式,是不是商业可持续的,是不是风险可控的,是在有条件的区间内进行尝试,试完了以后,觉得可以,让他们去发展。如果后来发现,其实做不下去,就把这个试点中断了,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还有一个,现在反垄断的问题变得非常突出,中美都在做,肯定是要反垄断,垄断对于我们的经济福利非常重要,但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数字金融领域等垄断的问题我们要有新的看法,过去我们讲的很多垄断,就是你不能竞争,就是一家银行,有十家银行,有十家银行可能有竞争,只有一家银行就没有竞争。在数字经济领域,很多人说,竞争往往最激烈的竞争,不是在同类机构之间,因为数字经济的业务模式的迭代非常快,但是你不知道将来会干掉你的是不是一家支付机构,很可能不是一家支付机构,很可能是外卖机构,很可能是社交平台,因为平台建立起来,大家都可以这样做,所以对于我们的垄断来说,这是哈佛大学,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去年给英国做了一个数字经济的政策报告,后来我就跟他讨论,这个垄断的事情,因为一说垄断,大家都觉得把公司打开,比如说微软、Google,把他们打碎,这个有一点跟我的理念不太一致。我们知道数字经济大平台他的优势就是长尾效应,就是规模效应,平台一建立起来,可以发挥规模效应,你把一个大公司搞成十个公司,他的优势就没有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说他看来,把他们打散,增加竞争,这是比较愚蠢的思路。比较好的思路是,你在这个领域里面不能让任何人设置新的障碍,防止其他人进入。进入的门槛要永远是打开的,不管今天是做什么业务,你做信贷、做保险、做投资,不能自己设置壁垒,不让其他人进来,这是不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在一个公开市场上公平竞争,千万不要去想把它打成三个公司,五个公司,将来就有竞争了,这个恰恰把我们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的一些优势给灭掉了。
不太成熟的一些看法,请李稻葵老师和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