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新年决战银保两极化已现 中银三星人寿下滑超八成

  • 发布时间:2016-02-24 07: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每到年初,“开门红”都会成为险企营销的主题,而由于存款进入低利率时代,让今年的理财型保险变得异常活跃,1月各险企在银保渠道更是上演了理财型保险PK大战,揽得3600亿元保费。其中,富德生命人寿借助短期高利率产品夺下了规模保费冠军王,而经历股东变更之后的同方全球人寿也转变经营策略,创下了超速神话,而在全国布局网点的中邮人寿却因收到监管函而被迫减速。

  3600亿 银保收入放天量 富德生命勇夺头把交椅

  尽管保险业一直在鼓励险企调结构,加强保障型、储蓄型、期缴型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但在银保渠道似乎并没有进入实操层面,再加上“开门红”规模战的紧逼,险企又开始押宝银保渠道,以期迅速借助银行网点抢食保费。

  最新的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6年1月,50家寿险公司银保新单规模保费收入创下360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28亿元同比增长96.9%。在天量银保保费收入中,富德生命人寿、中国人寿、华夏保险位于三甲,保费收入分别为555亿元、475亿元和451亿元。

  其中,富德生命人寿拔得头筹,表现最为抢眼。据悉,富德生命人寿去年银保保费收入为1098.06亿元,占该公司总保费的66.47%。正是因为有了银保的强势拉动,富德生命人寿去年实现弯道超车,规模保费达到1651.94亿元,同比增长137%,从规模保费整体来看,仅次于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跃居第三位。

  正是有了去年的积淀,今年开年富德生命人寿在银保渠道大力推动较高收益的趸缴产品,创下了三天揽得近200亿元保费的神话。

  除了富德生命人寿、中国人寿、华夏保险外,借助银保开门红逆袭的还有安邦人寿和幸福人寿,银保保费收入分别为327.6亿元和138.3亿元。事实上,尽管银保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但绝大多数保费仍集中在少数险企手中,且不少险企对银保渠道长期具有依赖症。

  去年保费统计数据显示,参与同业交流的50家寿险公司的银保保费占整体保费的43.4%。其中,昆仑健康、中融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安邦人寿和幸福人寿5家险企的银保保费占整体保费的九成有余。除了上述5家险企外,另有包括天安人寿、中邮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上海人寿等在内的13家险企过分依赖于银保渠道,银保保费占比均超过整体保费的八成。

  32.4% 增速超常规 同方全球创下68倍神速

  对险企而言,银保渠道能在短期内扩充保费规模毋庸置疑。分析人士解释,一方面是因为保险业实行市场化费率,险企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能力和产品设计进行调整预定收益率,可由此前的2.5%上调至3.5%,另一方面,银行利率走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5%,这对于理财型保险产品销售算得上是明显利好。正因如此,1月开门红期间,银保天量增长,同比达到32.4%。

  其中,去年刚引入新股东、启动新品牌的同方全球人寿表现最为抢眼,实现了超68倍的增长速度,达到了6821%,可谓闪电式扩张。紧随其后的有德华安顾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天安人寿和信诚人寿,同比增长均超过10%,分别为30倍、23倍、15倍和12倍。

  虽然一直标榜在新股东同方股份加入后,打造“互联网+”保险的“二次创业”新纪元,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平台发展战略。但在规模与价值之间,同方全球人寿还是选择了先扩充规模。不过,虽然创下了神速,但是同方全球人寿的整体银保规模仍是九牛之一毛,1月收入仅有7.2亿元。

  此外,“明天系”出身的天安人寿自2013年起就开始在理财型保险营销方面发力,而华夏人寿也已通过银保渠道的扩张,迅速跻身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第四名。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计的50家险企中,有29家银保保费的增长速度都超过32.4%的平均数。对此,某保险公司银保渠道负责人表示,去年有不少险企效仿“投资+保费”双驱动的经营模式,在产品端,推出短期或趸缴型、理财型保险产品揽得大量保费。

  15家 顺势下滑 部分银邮险企减速明显

  虽然1月银保收入上演了大PK,规模保费出现了集中爆发,但是并非所有的险企都能笑得出来。统计显示,在计的50家寿险公司中,有15家1月保费出现了下滑,其中中银三星人寿、招商信诺人寿、民生人寿、中融人寿下滑同比超过八成,国华人寿、新华保险、光大永明人寿的减速也超过七成。

  在整体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银邮系险企的业绩表现颇受市场关注。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表现不俗,规模保费分别收入153亿元、134亿元,同比增长231%和282%,然而,并非所有的银邮系险企都这么幸运。在这些银邮系险企中,建信人寿同比下滑23%,中邮人寿则下滑29%。

  事实上,银邮系险企因为有银行作为强大的股东做支持,一直在银保渠道占有明显优势。例如,中邮人寿去年总体保费规模为247.4亿元,其中银保保费收入就达到了219.2亿元,占比高达88.6%。然而,今年1月开门红促销活动却并没有让这一具有庞大营销网点的中邮人寿的银保收入出现爆发式增长。

  据了解,保监会1月对中邮人寿下发监管函,披露在去年8-9月对中邮人寿开展内控与合规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在公司治理、费用管控、客户回访、产品信息披露,以及客户信息真实性、银保新规、团险等监管制度落实方面存在问题及内控缺陷,涉及到的违规多达八项,要求该公司限时在3月底前进行整改。这一监管函很可能成为中邮人寿规模增长的阻碍。

  “险企放缓银保业务收入并非都是竞争失利,有的可能与公司的业务战略调整有一定的关系。”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朱俊生指出,毕竟目前投资环境不好,险企在业务发展方面开始出现规模与效益协调增长。据悉,国华人寿正在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在银保和网销方面偏重推出长期年金类和保障类产品,而这一公司曾于2013年曾创下三天网销理财型保险过亿元保费的神话。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陈婷婷/文 张彬/制表

  记者观察

  银保开花亦喜亦忧

  在以保费为王的时代,保险业出现了过度追求规模的风潮,因为不少险企认为只要有了规模,行业地位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在圈子里的话语权也提高了。

  正因为有规模理念在作祟,就有了能迅速上规模的趸缴理财型保险产品的热销。一次性缴纳保费,表面上看保险公司的市场规模很大,其实只是一种“虚胖”,对业务结构调整并无益处。况且趸缴只注重规模,很可能淡化了产品的价值,无形中加大其满期给付高峰的压力。

  此外,保险公司收上的保费实际是以负债的形式存在,一次性收取保费增加了投资压力。一旦销售不当,很容易形成退保风险。

  正是为了避免保险公司出现无序竞争,银保规定指出,与单个银行网点合作的保险公司原则上限定在3个以内,也就是市场上所说的“一对三”,不少公司为了抢得银行网点提高佣金费,有甚者采用“暗佣”形式恶性提高渠道手续费及销售激励费。

  发展归发展,但欲速则不达。如孩子的成长一样,过于急速则会造成营养不良,银保快速发展规模也如此。为此,多年来,保险业倡导期缴方式,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保障的同时,更有利于公司的稳定经营,并符合险企的长期投资策略。目前,监管机构对超短期、返还快的理财型险种开始限制,未来高现金价值的理财型保险销售也将注重自身的成长价值。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