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判断A股部分板块现介入机会 考虑调整投资策略
- 发布时间:2015-09-29 09:14:0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郭伟莹
目前,保险机构人士对于A股是否已现“扫货”时机的判断不一,但多数较认同一些板块或个股出现介入机会。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保险资金在权益类投资方面获得可观收益,但一些未及时落袋的浮盈在后续的震荡中折损。总体而言,看重长期价值投资的保险资金依然对精选的标的抱有信心。面对四季度乃至下一年再投资的压力,险资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会考虑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当调整。
考虑调整投资策略
从数据来看,包括四家A股上市险企在内的大型保险公司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2014年均有显著提高。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主要寿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在其总投资中的占比达12%-25%,或相当于其股东权益的大约100%-200%。
分析人士指出,寿险公司的投资环境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保险公司的相关波动敞口可能因此增加,这对寿险公司下半年的盈利形成一定压力。在“偿二代”监管体系继续推进的背景下,为保持资本充足,寿险公司在高风险类资产投资上应当谨慎。相比之下,财险公司受股市波动的影响有限,风险更多来自于非标投资领域的潜在流动性风险方面。
规模相对较小的市场主体在投资特征上也呈现出差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寿险公司在投资结构上仍以固定收益类品种为主,且在债权计划和其他资产的配置比例高于大型寿险公司。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部分投资较激进的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直逼上限,风险敞口急剧放大且出现明显亏损。保险业的资金运用风险应当引起行业的重视。
捕捉债市建仓机会
下半年以来,“股+债”跷跷板的重心逐渐出现向债倾斜的迹象。多位保险机构投资人士表示,债市标的的选择目前成为稳定险资投资收益的关键。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5》称,保险资金由于具有负债端的长久期特点,在投资端也偏好于长周期投资和更加倚重于买入并持有策略。在这种投资风格下,需要更加注重大类资产配置的周期转换,保证投资收益率的稳定性和持续提高。保险资金应抓住经济下行大周期环境下的阶段性债券投资建仓机会,拉长债券投资久期。今年二、三季度,大量地方债供给和交易所非上市公司发行放量,债券市场供给端的放量带来债券利率进一步上行,这成为保险资金未来2到3年中周期建仓的较好机会,需要积极把握。
固定收益类投资的调整为多家险企所重视。某大型保险机构负责人表示,在降息环境下,此类资产配置存在一定压力,新增协议存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都不是很理想。但总体而言,固定收益类投资特别是债券投资仍存在机遇,未来会考虑加大金融债、企业债的投资规模,适度加大相应的信用风险敞口,并更加注重债券市场的交易性机会。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8月险企持有主要债券1.9万亿元,环比下降0.47%,减持国开债、企业债,增持国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长端债券收益率下滑10-30bp,债券价格上涨0.4%-0.8%左右。在长端收益率下滑背景下,保险资金债券配置压力持续增加。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降息对寿险业是短期利好。从资产端的情况来看,新增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收益率下降,但存量投资价格上升和权益类投资上升基本可以抵消影响。从市场环境看,经济“去杠杆化”将使固定收益类投资风险增加,收益率走低可能拖累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水平。
推进多元化资产配置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保险资金配置压力会逐步显现。随着保险资金积累量增大,作为长期资金的配置需求较大。保险公司希望通过政策放开,得到更多的资产配置途径。目前保险公司负债端的压力已逐步传导到资产端。如果缺少丰富的配置途径,保险公司在资产端的压力会非常大。
9月中旬,保监会发布《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和《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继续为保险资金多元化运用提供空间和思路。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私募基金是机制较为灵活的投资渠道,在社会资本加大股权投资力度的形势下,私募基金是保险资金加大股权投资的最好方式和途径。特别是分红险、万能险等对接的保险资金,其久期平均为20年,可以真正作为成规模的资金开展股权投资。设立保险私募基金也可以使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
对于保险资金参与资产支持计划业务,保监会人士表示,目前绝对业务量虽然不少,但与预期相比还有差距。相关投资业务的收益率还不能较好满足保险资金配置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机构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监管部门希望通过明确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业务创新,积极介入,使得资产支持计划从产品设计、需求开发等方面更好满足保险业资产配置需求。
保险业在开展投资业务中依然面临挑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小寿险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资金运用渠道窄、收益提升受限。
近年来,监管部门逐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及比例的限制,但这更多的是利好大型公司。中小寿险公司在申请投资牌照和新业务资质时,由于人力、资产规模、资本金、系统、风控等方面的劣势,仍存在较高的门槛限制,在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的选择上限制较多,能够实际运用的空间有限,更多地局限在传统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同时,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加大了中小寿险公司的经营难度。保监会虽然放开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的试点,但有关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小寿险公司的需求。
风险隐患也亟待“排雷”。报告显示,以目前中小寿险公司热卖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来看,产品的负债久期基本在两年之内甚至更短,但资金成本却高达6%-7%。为覆盖如此高的资金成本,保险公司不得不将这些短期资金配置到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资产项目上去,如房地产、信托计划等,形成典型的“短钱长投”错配。短期来看,这种错配存在流动性风险,将导致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现金流高度依赖新业务,盈利和偿付能力高度依赖投资收益,加剧了发展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