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巨灾频现 加速再保市场去垄断化

  • 发布时间:2015-08-19 09:13: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郭伟莹

  面对每一次大灾,险企都会挺身而出,而保险公司未雨绸缪,借助再保转嫁自身的部分风险对于稳定经营至为关键。两年前无锡SK海力士的大火案引发了险企间官司缠身就是因再保,而日前发生的天津溏沽爆炸案,预估60亿元损失能否有再保公司接盘,也备受关注。可以肯定的是,再保险与保险同样,对于分散风险异常重要。

  而在国内,再保险保费收入与保险市场规模并不匹配,当巨灾来袭时,再保险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微不足道。随着市场的放开,更多的保险巨头和民营企业向再保市场发起进军,正在酝酿新棋局。

  投资再保险掀热潮

  日前,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20亿元,联合巨人投资等4家公司设立亚太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再保险市场。拟投100亿元的巨额资本着实让人咋舌,而其背后的股东也备受关注,分别为民生银行创始股东泛海控股实际控制人卢志强和巨人投资创始人史玉柱,还有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等。

  毫无疑问,目前中再独一家再保险牌照的格局在不久将被打破。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目前,不断有社会资本及行业资金发起冲击,对再保险牌照志在必得。

  今年2月,爱仕达七匹狼腾邦国际均发布公告,计划设立前海再保险;4月,人保集团对外披露,集团与旗下人保财险订立协议要设立再保险公司,双方将各自出资5.1亿元和4.9亿元,分别占股51%和49%;8月初,中民投下属海外投资平台中民国际,与美国思诺再保险正式举行收购协议,中民投收购后者全部股权。

  除此之外,中国人寿、太平集团、安邦保险也不约而同表达了涉足再保险业务的意愿。据了解,中国人寿也在对再保险业务进行研究,太平再保险也会加快国内业务的发展、战略布局,安邦希望能够获得设立再保险公司的牌照。

  更多的社会资本和行业资金看好再保险市场,很可能源于监管政策的出台。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发布的《2015年全球再保险行业指南》提到,“偿二代”的推行将给整个中国市场险企的资本金需求带来不确定性,产险业务在新的偿付能力框架下需要的资本金将更高,因此直保公司希望再保险公司分保,以分担承保风险和资本金压力。这也意味着产险再保险业务的需求会保持强劲的态势。

  再保市场有望壮大

  中再作为内地惟一的再保险公司,在国内再保险市场占有近80%的份额,而其他的财险公司及外资再保巨头开展的业务仅占20%。

  业内人士表示,中再集团有着国资背景,长期以来,扮演着国家再保险的角色,肩负着扶持国内再保险市场的任务。而今年3月平安证券研报称,中再受资产规模限制,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差,其两家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和中国人寿再保险,注册资本分别为100.32亿元和67.2亿元,资本规模还不及一家大保险公司,这与承担的风险水平很不相符。

  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2013年全球前50名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33亿美元。这也让更多社会资本和保险巨头看到了国内再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平安证券发布的再保险专题研报显示,国内再保险市场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只有1家中资再保险公司和7家外资再保险分公司,由于主体较少,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预计2020年我国国内再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亿元。

  再保险公司是为保险公司保险的公司,再保险发展既有经济意义,也有减灾减损的社会意义。2013年,无锡SK海力士的大火案有媒体测算,这一灾害可能带来9亿美元的赔款,相当于2012年国内整个企财险市场约360亿元保费收入的15%。该灾害给保险业带来的损失甚至大大超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是由于直保险企大多采取了自留很小比例。“不过,并非所有的灾害发生都会有再保险挺身而出。”一位保险专家分析,目前国内再保险收入较少,也充分说明当灾害发生时,保险公司转嫁出去的风险并不多。在近日发生的天津溏沽爆炸案,还没有再保公司公布承担再保责任,仅有慕尼黑再保险称目前评估天津爆炸损失为时尚早。

  再保险新谋略

  “重投资轻承保”曾是中再集团盈利模式,2005年前后其一度凭借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实现整体微盈利。如2005-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先后实现数亿元利润。不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巨灾频发的影响下,中再集团投资、承保双重亏损,合并税前亏损近百亿元。

  在保险业,只有再保业务发展起来,才意味着一个国家保险业真正的强大。一位从事再保业务的人士解释,再保业务不只是国内再保,还应该包括国际上的再保,再保能力得到国际上的认同,也就是再保实力、风控能力得到国际上的认同,才算真正的保险业强大起来。

  为此,中再也不断谋划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以增进承保实力,并通过走出国门来承保更多的国际业务。

  今年7月末,中再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按照中再的上市计划,最快将于10月完成在港公开发行股票,有望融资156亿港元。今年8月11日,保监会也正式批复,同意中再集团在新加坡设立一家经营财产再保险与人身再保险业务的分公司,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新加坡元,这也是中再集团海外设的第一家分公司。

  目前的保险巨头人保集团也希望成立再保险公司,以分散自有的原保险承保风险,另一方面增强整个人保集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新加盟申请再保险牌照的企业也纷纷表态,泛海控股认为,再保险行业作为“保险的保险”,相应亦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且国内再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主体较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新华联认为,通过本次进军再保险行业,公司的金融板块业务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加速实现“地产+金融”的战略转型步伐。对于并购美国思诺,中民投方面透露,将携手思诺保险打造亚洲再保险中心。

  人才技术受考验

  在昨日召开的“2015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陆勤表示,再保帮助降低提供保险的成本。“最近几年,受到风险性质的变化,如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技术创新、巨灾模型、金融的全球化、直保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都会影响再保险的发展。”

  无论如何,从长期来看,培育更多的再保主体,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中国太平有关人士向媒体表示,险企相继成立再保险公司是一件好事。原来中资再保险公司较少,交易度不够活跃,相继成立再保险公司后,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充分,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布局愈发完善,有助于做大做强中国保险市场。

  然而,更多市场主体的出现,也有可能推高再保业务的经营成本。一位再保险从业人士就表示,市场上的再保险主体增加,可能会面临获取保单成本上升的情况,部分市场份额被迫分出难以避免。不过,经营再保险业务,对于民营企业提出了较大的考验。据了解,再保险不同于直保公司,专业度高,对技术、人才要求也更严格,对资本消耗也更大。民营资本无论从资本实力、技术、数据还是再保险经验上都不占优势。

  陆勤表示,对于再保险公司而言,除了对资本的运用外,对模型分析、数据积累等技术性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很多直保公司对于再保险公司的要求更多是智力支撑。便宜的费率只要不计成本谁都可以做到,但混合着多年数据、经验而成的技术不是谁都可以提供的。

  泛海控股指出,再保险公司的开办和收入实现需要一定周期,产生盈利所需的时间可能较长,投资收益可能在再保险公司稳健发展后才能逐步实现,投资存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风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