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戴皓:轮椅上的二次创业

  • 发布时间:2015-08-01 11:01:30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郭伟莹

  个人简介

  戴皓,1964年出生。1996年,戴皓辞去公职,下海经商,于1997年创立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戴皓进入北京发展。2002年一场车祸改变了戴皓的人生,萌发了创建保险公司的念头。2005年,戴皓创立合众人寿。经过十年的发展,合众人寿已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综合型的金融企业集团。目前,戴皓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第十一届执委会常委、湖北省残联副主席、黑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发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合众人寿董事长等职务。

  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位于北京西四环边上的合众人寿大楼中,每当“嗒嗒”的轮椅声划破职场的寂静,员工们就知道:董事长来了。

  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董事长便是戴皓。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他颈椎以下神经受损,生活无法自理。彼时,戴皓还只是保险业的一个门外汉。而就是这样一位高度残障的企业家,在最近十年,以旺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开创了合众人寿这一在中国位居前列的保险公司,并向着囊括产寿险、资产管理等业务的金融集团迈进。不仅如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每年提交众多关乎国计民生、行业发展的提案,并不遗余力地推动提案的落实。如此脆弱的躯体迸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堪称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奇迹。

  五十开外的戴皓不修边幅,常年穿着一双布鞋。这双鞋也曾伴着他跑遍了合众300多个分支机构。更早的时候,1999年,戴皓凭借自己敏锐的直觉力排众议进京发展。到出车祸之前,身家已然上千万。

  “那时候,我还不到40岁,钱对我来讲已经是符号了。”戴皓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说道。

  然而,车祸之后的戴皓,永远站不起来了。他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是继续把企业做下去,还是就此沉沦?

  一、穿越死亡

  一切要从2002年的一场车祸谈起。时间定格在那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就在前一天,戴皓还是个精力旺盛、踌躇满志的企业家。

  上世纪90年代,已经在哈尔滨市工商局、公安局等机关单位做了十年公务员的戴皓,看到周围小商小贩财富的膨胀,在机会的诱惑下,辞职创业,开办了哈尔滨中大城市信用社,随着信用社生意越做越大,他跨入了不动产领域。在拆迁户房产证问题都没有解决,亲戚朋友的重重质疑下,他大胆地开发了哈尔滨的先锋小区,取得极大成功;而后他冒着更大的风险,率领几个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在没有本地资源和关系的情况下,杀入北京不动产市场,并站稳脚跟。在此期间,他进军的药业、典当等行业无不一路平铺,其核心企业中发集团的规模不断膨胀。彼时的戴皓春风得意,自信满满。

  然而,正值壮年的戴皓难以想象,所有过往的成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所改变。

  在合众的办公室里,合众人寿的“老臣”、副董事长李坤眼中泛着泪光,回忆起了那个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的雪特别大,前后都看不见了,董事长驱车赶往吉林洽谈商务,终因路滑翻车遭遇不幸。”

  命运就是这么残酷。当时除戴皓外,车上的同事都无大碍。戴皓被紧急送往医院,并从北京请来专家做手术。手术当天,医生告诉戴皓,上去后可能就下不来了。戴皓交待了后事。当时他意识模糊。想起那个状态,戴皓形容为“接近死亡的边缘。”“感觉自己当时像是坠入了黑洞,不断往里钻,如果挺不过去,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醒来后,戴皓发现,全身除了手指能动,没有能动的地方,而且浑身都疼。“突然间就感觉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变成这样,真是无法接受。”戴皓回忆。最初戴皓还带有一丝幻想,坚持康复训练,但是当医生告诉他再也无法站立起来的那一刻,戴皓哭了。“当时就想,还不如死了,死了就解脱了。”戴皓一度绝望了。命运就像摩天轮,将一个挥斥方遒、风华正茂的企业家一下子抛到了谷底。戴皓形容此时的心境就像崔健的一首老歌《一无所有》。

  作为企业灵魂人物,戴皓的灾难也成为了企业的灾难,“如果董事长不在了,公司就垮掉了,就要解散了。”车祸后不久,中发的一位副总带着一帮员工来探望,看到戴皓的病残之躯、麻木的表情,员工们禁不住嚎啕大哭,“董事长,你可不能倒下啊,你倒下了,我们可怎么办?”

  发自肺腑的哭声给了戴皓内心强烈的震动。死固然容易,但是,“做人为什么活着?”这成了戴皓躺在床上这一年多时间里每天都在想的问题。“为了钱活着?钱对于当时的我已经成了数字。为了家人?家人也不缺钱。那么,我到底为谁活着?”

  二、再战江湖

  医院里员工的哭声在戴皓的心里久久回荡,“如果我倒下了,跟我那么多年的员工怎么办?”2003年10月,在员工的一再请求下,原本打算退出江湖的戴皓决定重新出山。为此,中发集团在北京一个叫做西洼的地方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西洼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从此载入中发集团的发展史册。

  在会议上,戴皓用坚定的语气,宣布重新出来主持工作。李坤永远忘不了当时会场上的场景。戴皓一句一咳嗽,嘶哑的嗓子发出坚定的声音,“我不能就此拉倒不做了,企业还要发展,要生存。我要对得起和我一起创业的员工,要对他们负责任。”闻此,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支持戴皓走下去的,不仅是员工们期盼的眼神,戴皓也在重新审视内心,苦苦寻找着人生新的支点。

  重燃梦想

  住院期间,戴皓看到了令其动容的一幕:“好多看不起病的人,住一段时间就离开了,在家里等待死亡。”戴皓想,如果有一种能够让这些人看得起病的商业机构,就好了,这不就是保险吗?戴皓暗自许下心愿,要帮助这些人。“我感觉保险可能是我曾经想要做的,和曾经想结束痛苦的一件事。”

  戴皓下机构时,每到一处,都要与员工讲述他心中的保险梦

  命运总是这样,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一扇窗。2004年,戴皓得知,国家将放开一批保险牌照。当时,致力于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湖北省政府希望组建一家保险公司,并开始招商。他意识到,进入保险业的机会来了。与此同时,戴皓心中压抑已久的金融梦想也开始躁动起来。

  相对于保险梦而言,戴皓的金融梦渊源更深。从他做城市信用社起,这个梦想就开始萌芽,但当时由于政策原因,城市信用社被重组。戴皓的金融梦想被浇了一桶冰水,但它仍然埋藏在其内心的深处。戴皓想,“保险就是个金融企业。”

  金融梦想与帮助病友的愿望促使戴皓紧紧抓住这个进入保险业的机会。凭借中发集团的实力,赢得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在精心准备一段时间后,拿下了宝贵的寿险公司牌照。

  此时,保险业对于戴皓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大陆,戴皓甚至不知道保险内含价值等基本概念;外界很多人也质疑他,认为戴皓要玩资本。但戴皓不为所动。“面对新的机会,当时我们确定了两个快,一个是快速开业,一个是尽快抢人才。”合众人寿副董事长李坤说。拿到保监会批文后,戴皓要求下属一周内办好营业执照。 2005年2月,合众人寿正式开业,其开业速度为业界罕见。作为一名企业家,在对机会的捕捉上,戴皓的行动力可谓“快、准、狠。”

  四大抓手论

  “戴总是一个善于思考与总结的人。”合众人寿原董办主任崔照辉告诉我们。在对保险行业磕磕绊绊的探索中,戴皓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体系的经营思想,“定战略、用人、抓机制和控制风险。”戴皓称之为做好企业的四大抓手。拿戴皓的话说,“要管好企业,第一个是你要看好战略;第二个是你要用好人;第三个你要建立一个好的运营机制;第四是控制好风险。”

  当戴皓心中懵懂地发现这些管理理念时,一部《大国崛起》的记录片促成其经营思想体系的成形。崔照辉回忆到,当时戴皓迷上了这个记录片,下载下来,反复去看。“有一次董事长出差,在火车上,在身体那么弱的情况下,举着笔记本电脑,看了8个小时。”在大国崛起中,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发现蓝海——新大陆而崛起,英国和荷兰因为爆发工业革命与建立资本市场机制而兴旺,美国则因为二战后引入科学家而发达。人才、机制和战略成为大国崛起的关键,这给戴皓极大的震动。而风险控制则是保险业的本质决定的。

  用人决定成败

  在戴皓管控企业的四个抓手中,用人被放在了首位。用人能力决定成败,虽然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意识到这一点,但轮椅上的戴皓的感受尤为深刻。心怀着宏大的梦想,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怎么办?唯有抓住人才、用好人才。

  当然,戴皓也坦承,合众在发展初期,也出现过用人方面的失误,甚至让企业丧失了一些机遇。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企业从不成熟到成熟,必然要交的学费,“就像每个人一生中要经历痛苦和磨难,唯有反思才能更好前行。佛是一步步修出来的。”

  面对失误,戴皓体会到,老板如果不懂企业业务,就无法有效地授权。于是他对保险行业、企业的业务细节进行了大量的学习。每次开会,从精算知识,到服务,到产品,戴皓总要了解得很细;不懂营销,戴皓就下基层,和前线的内外勤一起交流。作为一名保险业的外行,短短几年,戴皓已经能够将“业务价值、资本充足率、内含价值”等众多专业名词顺手拈来,并有深度的理解和运用。

  心中有地图,就敢于更激进地任用外来人才。这几年,戴皓从香港和台湾以及国内领先企业请来一些保险业精英。其国际化团队在国内中型保险公司里可谓一大亮点。

  随着公司的壮大,人才的充实,以及戴皓对业务的熟悉,他开始尝试进行更大的授权。现在,戴皓基本上只对战略方向和风险进行一些把控,对于具体事务,已经不怎么管了。在人才任用方面,戴皓日益游刃有余。如一位熟知戴皓的保险业人士所言,”从创业期带着公司走,到经营期变成职业经理人操作,到授权管理,戴皓完成了一个个转身。”

  对于人才的贡献,戴皓也是充满了感激。今年的十周年庆,戴皓让秘书给一些离开合众的高管发短信,表达感谢。

  从专业化到大金融梦

  “哪个行业都是,你没进来的时候感觉是很复杂,但是经营一段时间,只要抓住了其中规律,一切都是得心应手的。”戴皓说。

  而当一个企业家一旦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仅仅是个捕捉机会的能手,企业也就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了。

  到2014年,合众人寿的新单业务连续九年正增长,迅速跻身全国十大保险公司之列。十年来,从零起家,到2014年,分支机构遍布国内70%以上的区域,总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客户数量超过3000万人次,为客户提供理赔款18.7亿元。

  合众人寿历年总保费收入

  创办合众人寿之初,戴皓曾憧憬其成为最专业的寿险公司,直至2012年,合众还主要深耕于寿险领域。

  但此时,戴皓也感到了既有战略的不足。随着保险业资产的迅速膨胀,这个领域正走向金融集团化、混业经营与业务的多元化。戴皓认为,专业化的道路已经落后于形势的需要了。“到了大资本时代,资本一下打穿了。你的牌照越多,你可能整合的金融资源越高;你的牌照越少,你越单一,你在竞争中,就可能被挤出场了。”

  从2012年开始,合众制定了向金融集团发展的新战略,相继申请了一系列金融和保险牌照,开办了资产管理公司、财险公司等。在戴皓的新蓝图中,未来合众将成为一个以保险为核心、可以上市的金融集团。

  养老新大陆

  大金融梦固然照亮了合众的未来,但是对其赖以起家的寿险主业来讲,戴皓心中仍有深深的忧虑。大型保险集团在市场上形成的垄断性局面,让合众的后发劣势暴露无遗,拿戴皓的话说,“行业竞争正逐渐陷入红海。”其实,这也是许多中型保险公司共同的困惑。中小险企只有走寻找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立足。

  此时,通过一些海外归来的朋友介绍,美国的养老社区模式引起了他的注意。为此他专门组织人进行了调研,发现中国养老的高峰期在六到八年内即将到来,这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而国家在这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在戴皓看来,做养老和寿险本身是天作之合,而养老产业将衍生出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寿险本身是卖保单,是养老的上游体系。养老是中游体系,养老还有下游体系,为老年服务的老年产品、老年护理等等。”

  有研究机构预测,中国老年消费市场2020年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这一蓝海的发现让戴皓极为兴奋,但他也没有忘记盘算企业自已的资源优势。他惊喜地意识到,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恰恰与养老社区的市场机会相匹配,作为戴皓起家的基础,当初旗下有不动产、医药、酒店、寿险等板块,现已转型为大金融、大健康、文化旅游为主体的中发集团,其成熟的运作经验、医药资源和寿险能力,恰恰与养老社区的经营链条相吻合。这是一般做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或者房地产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思路已定,戴皓迅速地铺开了养老社区的计划。2010年,合众不动产事业部成立;2013年,全国首家养老社区、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在武汉开园。合众人寿党委书记、副总裁刘校君透露, 未来10年,合众人寿计划在全国打造26个大型养老社区,规模在千亿元左右,届时可容纳46万老人养老。

  在合众的养老社区建设中,戴皓也体现了其国际化视野,他将美国的养老社区模式和理念引入到中国,为此合众高层多次到美国考察,并聘请了一些海外人才。2015年,合众人寿打包收购美国6处养老社区项目。

  合众的养老社区建设在保险行业占据了先发优势,为合众人寿的未来开辟了广阔的蓝海。戴皓在总结这个战略时认为,“企业战略决定一切。当你踏上一个蓝海的时候,可能你很轻松;当你踏上红海的时候,即使你管理能力很强,你会很累的,非常难受。”

  拿企业当孩子养

  合众人寿董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魏华林教授曾经感慨道:“做企业有不同的情结,有的拿企业当猪养,有的当情人养,有的当孩子养,戴皓属于最后一种。”当合众人寿成立之初,一位保监会的官员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要做一家百年老店。”也许在这个金融资本家长袖善舞的时代,很多人认为戴皓只是说说,但是他们错了。

  崔照辉清晰地记得,合众人寿开业后,戴皓到全国各地视察的情景。手下人将轮椅装到房车里,戴皓拖着残疾的身体,一口气走完了全国300多家机构。“那时路上渴了就喝点矿泉水,饿了就吃点面包和榨菜。”在各个机构,戴皓和业务员在一起促膝长聊,给了业务员极大的鼓舞。“业务员见到董事长跟见到亲人似的,热泪盈眶,抢着和他合影。”坐着轮椅,跑遍全中国的分支机构,这在中国企业史上可以说是一个纪录。

  戴皓睡眠不好,躺在床上的时候就思考合众的发展,心动之余就会给下属拨电话。有时候,李坤早上醒来,会发现手机上有很多信息,一看居然都是戴皓的。

  将合众视为孩子的戴皓一直坚持企业的内含价值发展理念,坚持按照保险的本质做。合众人寿在内含价值较高的个险渠道和期交业务一直不断积累。2015年上半年公司个险保费收入达到33.47亿元,个险渠道保费占比为46.5%;公司新单期交业务保费收入11.6亿元,占新单业务比例24.7%,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合众员工透露,戴总的爱好也很简单,每天看看杂志和报纸,研究一些国家的政策,看看合众人寿的机会。有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有什么业余爱好,结果居然出现了冷场。

  拖着病残的身躯,事业几乎成为戴皓的全部。

  崔照辉还叙述了和其一起去视察的一次经历。“记得有一次陪董事长去机构视察,我发现他穿的布鞋开胶了,就对陪护说,董事长参加机构会议得注意形象,明天去给领导买双新鞋。第二天早晨,碰着陪护,说昨天晚上已经粘上了,领导不让买新的。”

  戴皓身旁的员工将戴皓形容为高效的处理器,“他脑子里边,需要想起哪件事的时候,马上就能想起来,就像过电影一样,想起什么马上就打电话,不隔夜。而及时处理完这个事情,第二天还有新东西进来。他这个CPU效率是非常高的。”

  对于戴皓而言,合众就是他实现自己新的人生价值的载体。一位熟悉戴皓的朋友的话引人深思,“一般人如果遇上这么大的灾难,垮掉了以后,还有这么多钱,我怎么舒服怎么享受,就怎么花呗,甚至会产生报复心态,而他却正好相反。”戴皓以病弱之躯,燃烧事业之火,这对合众员工带来强大激励效应。“好多高管说,看到戴总这种状况,不帮他,不在公司多做一些贡献,想着挣两个钱就走,心中都有愧。”

  事业的寄托让戴皓的身体奇迹般地好转,原本担心工作影响戴皓身体的身边人欣然发现,高负荷之下,董事长的身体健康状况反而越来越好了。

  为机会而痴狂

  “董事长是个感性的人,他对于机会非常敏感,只要看到一个火花,他就想将其变为燎原之火。”崔照辉告诉我们。戴皓喜欢抠字眼,每次阅读国家的政策后,就会拿着笔在一些字句上标记,寻找和企业发展有关的讯息,找机会。一旦发现战略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董事长尽干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李坤说。回顾戴皓的历程,从做信用社,到干不动产,做医药,到保险,每一次征程都要跨越一个很高的行业门槛。李坤回忆起在决定做城市信用社时,大家甚至不会填汇款单,完全不懂这个行业,而这时,戴皓就领着人偷偷地学。终于把事情做成了。

  进入北京发展之前,戴皓没有任何关系、资源和背景,就敢带着5个人来到北京,到处去拜访,当时很多圈内人都知道这个到处喊“大哥”的东北爷们。当戴皓决定进入保险行业时,就只有几个保险圈的朋友。在养老社区战略的制定和落实中,“2008年,他找了两个接触美国保险行业的朋友,来了解美国的养老模式,仅仅两年后,合众不动产事业部就成立了。

  对机会保持贪婪,只要有战略机会,就去做,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这是企业家区分于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重要特质。这点在戴皓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人生境界

  研究证明,重大的人生经历往往会对人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而2002年那场车祸给戴皓的性格也带来很大的变化。在戴皓看来,打开了他的人生境界。

  车祸后,病痛无时不在折磨着戴皓的身体,“有时晚上疼得整夜睡不着觉。”事故前后的巨大境遇反差让戴皓内心困惑。他总在想,“为什么我这么痛苦?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后来,戴皓发现,佛教能够给他答案。佛教讲因果,告诉他要做个好人,来化解痛苦;佛教讲普度众生,这又与戴皓善待员工,帮助看不起病的人的心愿吻合。“钱只是符号,你要把符号更多地给到需要的人,才有价值。”于是,大难之后,佛教成了戴皓的心灵港湾。

  在戴皓看来,佛教里有很多好的思想,对员工,对企业的经营都受用。在合众人寿的每周早会上,公司都会给员工讲一个国学的小道理。合众内部提倡分享文化,共好共赢,也可以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子。

  “我认为应该用佛教来改善员工的心灵,提高员工的境界。这样无论对家人,对社会,还是对他们本人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对业务员,我下机构对他们讲“与人为善”。“我们不会干一些缺德的事去误导顾客,你误导了顾客,伤害顾客,一定有一天,这反作用力会打到你的身上。你对客户诚信,从利于众生的角度来讲,最后客户会认可你,帮你,你也会越来越好。”

  戴皓认为,信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我们采访他时,他激动地谈起了毒食品事件,”为什么食品危机泛滥,一些人的信仰以钱为中心,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我认为这都是信仰的问题,文化的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信仰是很危险的。”

  进入保险业后,随着合众人寿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应的社会贡献,他对佛教提倡的利于众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国的企业家和全球的企业家,都是为社会谋福利。他一个人要那么多钱有什么意义呢?大家在奔波,在努力,主要还是希望有机会改善贫穷人的生活,希望为社会做更多的事。”保险行业这一关系到民生的行业带给了戴皓更大的思考格局。拿李坤的话说,董事长站的位置变了,想问题的高度更高了。戴皓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险就是一种慈善。”

  车祸的经历与学佛的体验让戴皓变得更加淡定而包容。李坤告诉《中国保险报》,董事长原本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但是这十来年,很少发脾气了。对于合众的干部和员工,戴皓的包容有目共睹。对于犯错和不称职的干部,戴皓会通过工作调动,给他们新的机会。“比如哪里的一把手没做好,他会说你回来吧,到总部学一段时间,再派你出去。”

  包容也体现在信仰上。虽然戴皓信仰佛教,每天早晚都要礼佛。但他并不强制员工信佛,只是希望大家能接受和运用佛教一些朴素的道理。

  “商场如战场没错,但不是全部。任何事情,如果用佛的理念,就是随缘。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不是你的。”戴皓说。

  家国情怀

  2008年,戴皓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至此,他的人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需要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于是,更强大的精神力量走入了戴皓的内心,驱散病痛的阴影,成为他又一个心灵支柱。

  位置的提升也让戴皓得以从社会和国家层面思考企业的战略,而这样的思路带来了企业更顺畅的发展,“当一个企业老板个人对金钱和物质利益不是非常追求,只是为了社会做贡献时,可能企业做的会更好,更如鱼得水。”这一点,从合众人寿的养老社区得到了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即可验证。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每次参加全国两会,戴皓都要至少提出四到五份提案。最近的提案内容从有关保险行业的《关于实施养老服务业体制改革的提案》,到涉及到宏观经济层面的《关于把国人在境外消费拉回国内的提案》,甚至还有关系到百姓微观生活的《关于整治违法搭建的提案》,等等。

  合众员工告诉记者,对一些关系到行业与民生提案,即便是两会结束了,他也会持续推动提案的落实。“我提过的递延税落地了,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养老金并轨落地了,还有好多。”提起这些时,戴皓那种满足的表情无法掩饰。他的一位朋友说,“这是一种源于其内心深处的愿望。”

  曾经生死边缘,从一个健全人变成羸弱、残障之躯,然后从这种绝望的境遇中走出来,创造出新的辉煌。伴随着精神能量的壮大,内心格局的升华,重新找回幸福的感觉,这就是戴皓——一个在轮椅上二次创业的企业家。

  “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戴皓让我们相信!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