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盈利飙涨难掩综合成本率承压 财险公司前五易主

  • 发布时间:2015-05-18 09:25:43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朱志超 王丹  责任编辑:郭伟莹

  导读

  “市场费用过高、综合成本费用率居高不下,车险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一财险机构人士对记者称,“新一轮车险费改的推进,是对产险机构经营能力更高层次的考验,如何扭转车险承保亏损的困境,将会是众多中小型产险机构为之头疼的难题。”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544.40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排名前10的依次为人保、平安、太保、国寿、中华、大地、阳光、出口信保、太平和天安,这10家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所有产险公司的86%。

  同期,产险机构综合收益高达558亿元,同比增幅飙涨至144%。然而,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背后,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机构“车险业务独大”的行业症结依然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最保险梳理数十份年报,列选出保费收入前十(TOP10)、盈利水平TOP10、细分行业承保利润情况等多份榜单,试图揭示2014年财产险公司详尽的行业变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最保险不完全统计,正常如期发布年度报告的62家财险公司中,41家实现盈利。其中,在2014年净利润位居前五的分别为安邦财险、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财险与国寿财险。其中,安邦财险以净利润174.7亿元、同比暴增395%的黑马姿态一举跃身传统4大财产险企队伍之列。

  中华联合、国寿财险、阳光财险的“异军突起”同样值得关注。去年三家的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14.1亿元、11.6亿元,盈利能力仅位于人保、平安之后,三者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更达74.6%、161%和304%,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至4.6%、5.4%和2.8%。

  值得注意的是,21家正处于经营亏损尴尬境地的产险公司队列中,有12家外资产险公司,数量占比逾60%,大多数外资产险机构仍挣扎于盈亏的平衡线上。

  国寿、中华“异军突起”

  传统的保费收入“三巨头”中,人保、平安、太保今年交出的成绩单有所分化,平安产险的增长符合预期,太保产险的业绩则颇为惨淡。此外,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位列第4-7位,同比增幅分别为27%、17%、13%和28%。

  2014年,人保财险延续了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33.5%的市场份额虽较2013年微降1个百分点,但无论是市场份额小幅攀升至19%的平安产险,抑或市场份额为12.3%的太保财险,短期内仍无法对人保的“一哥”位置予以撼动。

  自2009年夺取“第二把交椅”的平安产险,在近两年内依然维持着较高质量的扩张势头,95.3%的综合成本率逆势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凭借电销、服务“两种兵器”,在车险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2014年其车险保费收入已逾千亿。

  盈利能力方面,在二级市场、不动产投资占尽风头的安邦财险,其2014年净利润高达174.7亿元,同比暴增395%,一举超越人保、平安夺得头把交椅;226亿元、同比增长274%的投资收益成绩单,更是让传统财产险巨头人保、平安望尘莫及。

  此外,中华联合、国寿财险、阳光财险的“异军突起”亦甚为值得关注:去年中华、国寿、阳光的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14.1亿元、11.6亿元,盈利能力仅位于人保、平安之后,三者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更达74.6%、161%、304%。

  然而,与安邦财险有所区别的是,中华、国寿、阳光并非仅靠投资收益大幅拉动业绩,2014年三者的投资收益约为18亿元、20.6亿元、14.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均在65%以下。

  第二、三梯队中,大地财险、永安财险的快速增长同样引人瞩目:2014年,大地、永安分别实现净利润8.7亿元、6.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62%和700%。

  偿付能力方面,62家公布年报的产险公司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全部超过150%,其中安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5152%,居行业之冠。

  作为产险保费收入“四巨头”的人保、平安、太保、国寿,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则分别为239%、165%、177%和238%;位居保费收入第二阶梯的中华联合、大地产险、阳光产险、太平产险和天安产险,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1%、228%、196%、174%和172%。

  另据数据显示,8家财险公司于去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包括锦泰、鑫安、永诚、长安、日本财险、史带财险等。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民安保险、安诚保险在2014年的经营中出现了“由盈转亏”的情况:去年民安保险、安诚保险的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和-1.28亿元,同比下滑逾3800%和320%,然而同期民安、安诚的保险业务收入均分别实现同比7%和25%的正增长。

  记者留意到,民安保险去年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为2亿元,同比增加100%。无独有偶,安诚同期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亦高达2.47亿元,而2013年该数字仅为-3847亿元。

  车险承压、信保耀眼

  对不同险种的保费收入、承保利润予以划分,《21世纪经济报道》最保险选取了人保、平安、太保、国寿、中华、大地、阳光7个样本机构予以深度分析。

  在车险领域,人保、平安、太保仍稳坐车险市场保费收入的前三把交椅,其2014年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851亿元、1105亿元、73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3.4%、22.8%和14.7%;国寿、中华、大地、阳光则稳居第4-7位,同比平均增幅亦均保持在14%以上。

  在大部分财产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中,车险业务规模占比多逾70%,其盈利水平对财产险公司的经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除人保、平安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分别为37.9亿元和13.4亿元外,在车险领域业务可实现盈利的就仅剩大地财险、永安财险、华安财险等寥寥数家,其余财险机构的车险业务普遍亏损,亏损额超过1亿元的逾20家。

  其中,太保产险则迎来近6年内首次的承保亏损,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高达102%,亏损金额高达12.2亿元,永诚、安盛天平、英大财险、信达财险、利宝财险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亏损额分别为3.9亿元、3.1亿元、2.1亿元、2.6亿元和2亿元。

  去年业务攀升势头正盛的大中型产险机构——国寿、中华、阳光等,其车险承保利润亦同样难逃亏损的噩运。

  “市场费用过高、综合成本费用率居高不下,车险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一财险机构人士对记者称,“新一轮车险费改的推进,是对产险机构经营能力更高层次的考验,如何扭转车险承保亏损的困境,将会是众多中小型产险机构为之头疼的难题。”

  在意外及健康险、责任险方面,前述七家机构2014年均录得不同比例的保费增长,其中人保财险高达142亿元的意外及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为42.6%。

  企财险方面,除平安的保费收入小幅下滑外,其余6家机构在企财险保费收入均较2013年有3%-10%不等的增幅,但承保利润情况则不甚理想(详情见图)。

  记者留意到,平安产险、阳光产险2014年的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55亿元、2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7%和411%,该项业务为平安产险带来了27.7亿元的承保利润,高于该公司车险、意外险及健康险、责任险三者承保利润的总和。

  阳光产险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去年承保利润虽然出现微亏,但其业务规模发展甚为迅速。据阳光产险深圳分公司中层人士透露,2015年,预计该项业务带来的承保利润将“甚为可观”。

  值得关注的是,七个产险样本机构中,人保、平安分别以73亿元、52亿元的总承保利润“傲视群雄”,国寿、中华、阳光的承保利润则浮动于盈亏平衡线上下。

  外资产险仍处困境

  近年来,外资财产险市场的市场份额均在1%的基准线上下浮动。据保监会数据统计,2012年-2014年期间,外资财产险机构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16%、1.05%和1.13%;今年一季度达到峰值的1.94%。

  纵观2014年产险公司的年报,尽管全年保费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但外资产险机构的经营困境仍备受市场关注:21家亏损财险公司中近六成为外资险企,4家外资财险在2014年的经营中由盈转亏;2003年成立的利宝互助去年亏损金额达1.76亿元,12家亏损的外资财险机构亏损总额逾7亿元。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过去数年,外资产险机构在我国的市场经营困境并未得以扭转。政策受限、本土市场适应期、中外资股东分歧引起的股权频繁变动等因素,仍是一众外资财产险公司实现持续盈利所需跨越的鸿沟。

  具体来看,22家外资产险险企队列中,亏损的包括美亚、日本兴亚、现代财产、苏黎世、丘博、信利、太阳联合、爱和谊、中航安盟、富邦财险、安联和利宝互助12家,其中美亚、太阳联合、信利和中航安盟均是在2014年的经营中“由盈转亏”。

  除中航安盟、富邦财险、安联、利宝互助的当年亏损额均在1亿元以上,其余的8家外资产险机构的亏损额均在5000万以下,且实现当年“扭亏为盈”的包括史带财险、日本财险。

  “财险机构的盈利周期一般集中在5-8年,但亦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公司经营策略有所区别。”一家财险公司人士向记者分析称,“车险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2012年交强险业务向外资开放,但其进入时点尴尬,只能大幅砸钱、让利用户,预计今年会有3-4家外资产险机构实现扭亏为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