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OPEC不减产,谁最受伤

  • 发布时间:2014-12-01 13:28:39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时间倒流半年,或许,除了自己人,没有这么多国家和国际投行会如此在意或紧盯着每半年就举行一次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部长级会议。

  原因在于:国际油价那时还相对保持着稳定,再怎么上涨,也不会过分超过100美元/桶的重要心理关口;再怎么下跌,亦不会朝着低于80美元/桶的方向考虑。更重要的是,那时,全球能源业者关注的都是俄罗斯与欧盟间的天然气纠纷,根本不会朝着国际油价暴跌的方向考虑。

  然而,当目前国际油价跌去30%之时,失去信心的原油市场从一个多月前就寄希望于一根“救命稻草”——OPEC部长级会议可能出台的减产令。

  北京时间11月28日凌晨,维也纳总部举行的会议上,OPEC宣布“维持原油产量不变”。“OPEC没有价格目标,成员国之间将遵守产量目标,希望有一个公平的价格。”确定留任至2015年底的OPEC秘书长巴德里当天说,“过去数月的市场表现,并不意味着需要减产。”

  巴德里这番表态前的11月27日深夜,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在步入OPEC部长级会议的会场前,反问记者:“为什么沙特需要减产?美国现在也是石油生产大国,他们减产了么?”

  这意味着,国际油价的“救命稻草”没了。市场的反应很真实——截至11月28日凌晨收盘,美国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下称“纽油”)下跌5.01美元/桶,跌幅6.80%,最终报收于68.68美元/桶。这是自2010年6月以来,纽油首次跌破70美元/桶,盘中,纽油甚至一度暴跌了8%之多;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称“布油”)大跌6.14美元,至71.26美元/桶,跌幅7.93%。

  对此,就连原先抱有一丝乐观情绪的国际投行也失去了信心。巴克莱资本称,短期内,布油恐下跌至70美元/桶下方。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认为,纽油价格恐跌向60美元/桶至70美元/桶区间的中部。

  事实上,国际油价下跌,远非掌控全球原油产量1/3的OPEC所能完全决定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本轮原油市场的大跌,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供需格局的改变。“现在的市场,在页岩气开采、全球经济疲软,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下,供给远大于需求。这才是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最关键因素”。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国际油价的暴跌对政治、经济等各层面的“蝴蝶效应”已然开始显现。

  里根时期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日前撰文称,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石油供需基本面的预期及利率上升的预期,未来仍可能进一步下跌,“油价继续下跌可能造成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因为,油价下跌的受害者主要是美国及其盟友的敌对阵营,如委内瑞拉、伊朗和俄罗斯。尤其是,当油价跌到60美元可能会让俄罗斯无法承受”。

  中国却可能成为国际油价下跌的受益者。一方面,如林伯强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所言,国际油价连续4个多月的下跌,可以为中国节省至少200亿美元的原油进口开支;另一方面,在战略原油的存储方面,中国也将如外界预料得那样,加快储油步伐。国家统计局11月20日曾首次对外公布中国的战略原油储量数据: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

  与此同时,市场并购行为再次出现:近日,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油服企业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宣布合并,前者以高达346亿美元的斥资额(新股和现金)收购贝克休斯所有股权,从而成立一家市值超700亿美元的新公司(仍叫哈里伯顿),并对全球第一大油服企业斯伦贝谢形成强大的竞争态势。

  寄望于减产

  今年的国际原油市场注定不会平静,经历了上半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控制伊拉克少部分油田等地缘政治局势后,国际油价一度呈现上涨态势,走势强劲。

  但未曾想,今年6月伊始,随着美国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页岩气产量攀升,都让国际油价不断承压。当市场发现,金融力量、地缘政治局势、美元走势等难以对国际油价形成多头利好时,10月初,业界就开始期待11月下旬的OPEC石油部长会议能出台利好性政策。

  市场一度对此满怀期待。比如,11月25日,OPEC部长会议召开前两天,德意志银行就发布报告称,“美元走强及经济增长预测下降,预计这会迫使OPEC采取行动。不确定的是OPEC能否及时达成协议,是否等新年初才会减产。”

  “保住市场份额的策略(即低油价)将给财政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我们预计OPEC将带给市场好消息。”瑞银财富管理大宗商品和亚太区外汇主管多米尼克·施耐德表示,“预计OPEC至少减产每日50万桶,这足以平衡原油市场,并让油价2015年反弹10美元/桶至15美元/桶。”

  法国巴黎银行也称,“本次OPEC会议关键在于沙特阿拉伯方面。为了遏制2015年原油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本次会议有望达成关于大幅削减原油产量协议。”

  法国兴业银行甚至认为,OPEC部长会议上,“沙特阿拉伯方面将能够最终力排众议,说服各成员国接受有效的减产方案,如此将能够推动原油市场再度走强”。

  投资公司Stifel的分析师更为乐观,其预期不仅OPEC可能会每日减产100万桶,而且俄罗斯也将每日减产50万桶,那么总减产量最高将达每日150万桶。

  事实上,市场的期待并不让人意外。1985年,正是以沙特为核心的OPEC出台增产策略,将国际油价从30多美元/桶一下子打压到10美元/桶之多。2009年,同样是沙特的减产策略,让国际油价从2009年的30多美元/桶回升到了100美元/桶上方。

  “就当前来说,减产确实是平衡供需的最有效手段。”林伯强认为,“一旦减产,短期内肯定将提振市场中‘多头’的信心。”

  然而,记者比较了11月26日至11月28日凌晨这期间多个投行的说法及石油部长们的表态,减产预期一直在不断减弱——从一开始的减产150万桶/天,到50万桶/天,再到“可能不会减产了”。

  预期的改变源于11月26日举行的4国石油部长非正式会议。据《华尔街日报》11月26日报道,在该非正式会议上,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俄罗斯未能在会上就减产问题达成一致。

  “当未能达成减产协议的消息传出,国际油价立即重新出现下跌,原先市场走势还比较平稳。”期货投资者陈先生11月27日午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预期终落空

  根据1月26日至27日之间传出的信息,减产预期逐渐走弱。首先,墨西哥能源部称,各国能源部长们“同意持续密切观察国际原油市场”,并在2015年2月份再次会谈。在现场的沙特记者Randa Takieddine也表示,“OPEC在维也纳会议上不会达成减产协议。”

  “从会议上可看出,很明显,沙特不想减产,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想减产。”纽约能源对冲基金Again Capital合伙人约翰·肯达夫当天对《华尔街日报》说。

  最意外的表态实际上来自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下称“俄石油”)总裁、普京最坚定的盟友谢钦。他在会面欧那密等欧佩克成员国官员和墨西哥等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官员后称,“就算油价跌到60美元/桶,俄罗斯也不减产。”此前,市场人士均预计,一旦国际油价下跌到80美元/桶下方,将对俄罗斯石油勘探业及俄罗斯经济造成极大的打击。

  果不其然,11月28日凌晨,OPEC在维也纳宣布,将保持目前每天3000万桶的产量上限。“我们已做好准备应对市场波动,并将观测油市供需。”OPEC称。

  “OPEC所作决定令人非常愉悦。”欧那密说,“我们决定了,的确不会减产。”

  维也纳会议结束前,欧那密就暗示,“GCC已经达成一致决定”,且坚信“OPEC会取得统一的立场”。GCC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包括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

  科威特石油部长Al-Omair在会议结束后也称,对OPEC产出目标的最新决定“感到满意”。这番表态与沙特“非常愉悦”的说法实现了同步。

  尼日利亚石油部长艾利森·迈杜克认为,OPEC和OPEC之外地区都须共同承担石油市场负担。在他看来,OPEC并未在石油市场上“采取强硬态度”,OPEC维也纳会议所作决定“乃当前形势下最佳决策”。

  “不减产,应该是各方面角力的结果。”林伯强认为,就当前的油价看,不是所有的OPEC成员国都会满意这个价格,尤其是一些极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

  有分析称,对OPEC较贫穷的几个成员国来说,低油价是一场考验,“像沙特这样产油成本低、外汇储备高的成员国愿意承受一段时期的低油价,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伊朗需要更高的原油价格来实现预算平衡”。

  事实上,据路透社报道,委内瑞拉外长Rafael Ramirez离开会场时“难掩愤怒”,他拒绝对会议结果置评。伊拉克石油部长Adel Abdul Mahdi会后透露,部分成员国确实曾建议减产5%,也就是减产150万桶/日。

  但就OPEC来说,核心力量仍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产油国沙特。目前,沙特是少数几个还有闲置产能的国家,能对市场起到绝对的话语权。只要沙特不同意,OPEC就难以真正作出与沙特相反的决定。

  考验美页岩气

  “我们将今日的结果解读为:沙特说服其他成员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要想国际油价在未来数年持稳在80美元/桶之上,短期需要走低,60美元/桶为底部。”Petromatrix的咨询师Olivier Jakob对路透社表示。

  “换句话说,国际油价短期走低,以迫使美国页岩油项目开发放缓是符合OPEC成员国的利益的。”他认为。

  针对最新结果,英国《金融时报》认为,OPEC保持产量目标不变的决定,“标志着该组织大幅偏离了其通过减产来支撑油价的传统政策”。

  “这表明,OPEC,尤其是其中最大的产油国和实质上的领导者沙特阿拉伯,希望考验美国页岩油企业的耐力,看一看更低的油价将怎样影响美国页岩油的产出增长。”《金融时报》同样称。

  此前,一位机构分析师就曾对记者坦言,页岩气是沙特的心结,弱化了沙特与美国坚固的盟友关系,因此沙特多番表态对页岩气“不看好”。

  据了解,目前美国能源进口来源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邻国加拿大、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OPEC所占美国原油进口份额已降至40%。外媒介绍,“290万桶的日进口量是1985年5月以来的最低。美国原油进口顶峰时期是在1976年,当时88%的美国进口原油来自于OPEC国家。”

  “我不会把这称为价格战,但对美国页岩油来说,这是一场非常咄咄逼人的考验。” 咨询机构IHS Energy的分析师杰米·韦伯斯特对《金融时报》说,“这是欧佩克的新策略。”

  有意思的是,据凤凰卫视11月27日的视频资料,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美国页岩气开采盈利是基于国际油价维持在83美元/桶,但现在低于8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高兴的显然是沙特。

  不过,不管油价是否走低,美国都是赢家。如果油价走低,意味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外部条件将更好;如果油价走高,可将继续开展页岩气革命,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并大幅降低本国的能源价格。

  油价继续下行

  然而,也有人认为,虽然掌握了全球1/3的市场供应量,但OPEC的作用显然没有这么大。一方面,据国际能源署统计,OPEC实际的产量为3070万桶/日(也有机构说3097万桶/日),小幅度减产的意义并不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油价的下跌是供应大于需求,即便减产,但经济下滑因素的存在,需求短期内也很难提振。

  据凤凰卫视报道,普京认为,目前国际油价的下跌是因为供应增加所致,“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黑市交易中,国际油价的交易价只有30美元/桶”。

  还有媒体称,国际油价下跌的驱动力中,存在非欧佩克能控制的因素,“如美元走强对油价形成长期抑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挤出了国际油价中的‘中国溢价’;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也可能让国际油价的构成中增加地缘政治的因素,而非单纯由市场供需主导”。

  但不管沙特是不是通过不减产来给美国脸色看,也不论供需情况如何,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当国际油价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时,等待投资者的只有下跌。

  法国兴业银行11月28日称,OPEC不减产的决定“清晰地利空”石油市场。“这标志着油价进入新的领域,即市场自主管理供给,不再受制于沙特和OPEC。”法兴银行说。

  沙特石油专家、前石油大臣首席顾问穆罕默德·萨班11月26日预测,无论OPEC是否采取减产措施,国际油价下跌的趋势无法阻止,“100美元/桶的高油价将成为历史。未来数年,世界石油市场将迎来低价时代”。

  国际投行高盛认为,OPEC维也纳会议抉择恐怕会导致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跌,“2015年上半年,也恐怕会出现显著的供应过剩”。

  “这对市场就是利空。”陈先生对记者说,“至少短期内,‘多头’的玩家,估计要亏惨了。”

  “蝴蝶效应”凸显

  “国际油价继续下跌,将影响到全球经济、政治各个领域。”林伯强说,“两个可能的结果是:低油价可能将促使更多的收购交易出现,还有受益于低油价的国家和受害国间或产生摩擦,甚至会‘你怪我,我怪你’,更进一步的就是地缘政治纠纷。”

  针对前者,前车之鉴是,1999年,埃克森与美孚当年那起全球最大的并购案就出现在纽油价格最低点的时候,英国石油公司(BP)1998年并购阿莫科石油公司之时,油价同样不高。

  事实上,当前的市场中已真切地给出了答案。11月17日,世界第二大石油服务公司哈里伯顿和世界第三大石油服务公司贝克休斯宣布达成协议,前者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后者,总交易额为346亿美元。交易完成后,贝克休斯的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36%的股份。

  不止是并购,如专家所言,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可能产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后果。“如油价跌到每桶60美元,俄罗斯将面临严重问题,普京将没有能力维持为其赢得较高支持率的转移支付项目。伊朗和委内瑞拉的情况也类似。”费尔德斯坦称。

  “油价下跌的大输家包括与美国及其盟友敌对的几个国家,比如委内瑞拉、伊朗和俄罗斯。这些国家严重依赖售油收入来支撑政府开支,尤其是那些大规模转移支付项目。”费尔德斯坦解释称,即便油价处于75美元或80美元,这些国家的政府也难以为民生项目获得融资,从而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

  “沙特和其他几个海湾国家也是石油出口大国,但他们与上述国家有两个重大区别。”他说,首先,他们的石油开采成本相当低,即便在当前油价水平、甚至低得多的价格都能够获得利润;其次,他们庞大的财政储备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国内和国际活动提供融资,同时他们也在试图进行经济转型、降低对石油收入的依赖。

  但不能遗忘的是,同样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的中国,将从低油价中获益。路透社11月17日称,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估计较已公布的官方计划高出一倍,且利用油价下滑的时机正“加强在全球油市的地位”。

  路透社援引业内和咨询机构编纂的数据称,“中国目前拥有相当于近30天原油进口量的石油储备,远超过官方计划的15天。”

  “年底前中国可能再买进2000万桶。理论上,未来几年可能储备逾3亿桶,达到90天的供应量。”Energy Aspects首席石油分析师Amrita Sen称。记者 黄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