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一边超募一边清盘 基金产品牛市遭遇冰火两重天

  • 发布时间:2015-05-13 08:39: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牛市热点倍出,前一阵“超百亿基金3天募集完毕”以及一些基金公司规模不断创出新高的消息不绝于耳,让人感觉到基金业似乎完全沐浴在热浪中。然而,事实上也有一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正启动基金清盘或转型的“迷你基金”提醒着我们,不讨好的基金产品,即使置身牛市,也难解寂寥之感。

  债基“讨生存”吃力

  就在5月,上海两家基金公司相继发布了旗下债券型基金拟清盘或转型的提示性公告。查看公告可以看出,两只债券基金均是迫于“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或类似情形而启动清盘或转型程序。

  “A公司将启动清盘的是一只定期开放债基。我记得几年前这类产品刚出来时,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认为定期开放产品有一定的封闭期,有利于基金经理在投资上通过提高风险系数适当地增强回报,而且约定一定时期开放,也给基金持有人提供了收益变现通道和退出机制。但遗憾的是,从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运作来看,并非所有此类产品都展现出了当初较为理想的预期。”某基金公司市场部门人士说道。

  “也要看业绩的,真是业绩做得不错的,还是能留住不少客户。如果业绩太过平淡,比如在股市这样红火的背景下,你这个债基一季度才做出了1%、2%的收益,那实在是相形见绌,由不得人家想抽身而退了。”有业内人士进一步点评道。

  与此同时,也有较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股市低迷,基金业对于低风险产品、绝对收益产品给予了较多重视,多家公司都发行了包括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基金和定期开放债基、分级债基等在内的固收类基金产品,只是在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能力上,国内基金公司尚未形成明显的分野。

  “但他们各自在固定收益产品上的投研实力、品牌影响力甚至是获得资源的能力肯定是有差别的,当市场形势是‘股强债弱’时,那些在固定收益方面品牌实力较弱的基金公司就会比较头疼了,尤其是定期开放产品,每当集中开放期来临时,赎回压力都会比较大。”上述人士说道。

  他指出,直接清盘或者选择转型为混合基金,往往就成为这些“迷你”债基的命运。

  指基也有失意时

  如果说投资者热情转移,债基有点“失宠”的话,一些跟踪股票指数且近半年来投资回报还较为不错的指数型基金,也落得“转型”地步,则让人有些不解了。

  但这却是事实。近日,国内某基金公司发布提示性公告,表示旗下一只跟踪某特定股票指数的指数基金拟启动转型工作,有意向主动型的股票主题基金“变身”。虽然公告并没有明确提示,但大体来看,该基金自2012年成立以来,规模逐步缩水。此外,尽管今年股市活跃导致该基金最近3个月的回报已超过40%,但从公开的定期报告来看,该基金曾出现过超过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或许正是如此,才导致其选择转型之路。

  “具体来看,这只基金的标的指数跟踪的主要是一批成长性较为突出的蓝筹股票。遗憾的是,基金成立以来的这几年,股市正处于蓝筹股受到极强压制的运行区间,所以,基金运行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不逢时’,即使这一年多情况有所好转,也无力回天。”针对上述情况,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评点道。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牛市中零星散布的一些基金清盘或转型现象,有专业分析人士认为,这并非“不和谐之音”,相反,基金业产能的自我调整和清理或许正由此形成,而基金产品在市场上或“长风破浪”或“进退两难”的处境,则考验到基金公司适时适地考察基金产品发行环境的能力,以及在基金产品后续运作中的推广能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