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公募基金:A股仍有上行动力
- 发布时间:2015-04-09 08:10: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田燕
本周三两市双双高开,午后金融股带领大盘再度走高,沪指突破4000点大关。截至收盘,沪指报3994.81点,涨0.84%;深成指报13841.72点,涨0.53%。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8392亿元,深市成交7152亿元,两市共成交15544亿元,创出历史新高。板块方面,券商强势涨逾6%,保险、银行、白酒、机场航运、高铁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计算机、基因测序、无人机、网络安全等板块跌幅居前。
部分公募基金表示,政策方面的利好可能在二季度得以体现,场外的资金热情同样不减,可谓兵精粮足。市场维持高风险偏好特征,仍有上行动力。
政策延续宽松
“实际上,宽货币、宽信用的货币政策与房地产政策大幅松绑,具体的政策效果有可能在二季度显现。”诺安基金(博客,微博)研究副总监韩冬燕表示,经济增长仍未有显著改善,但经济下行的风险在下降。一季度工业利润延续下滑态势。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为25个月以来首次由正转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增速是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3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均在荣枯线附近波动,尚未形成企稳态势。但PMI也释放积极信息,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大幅上升以及建筑业PMI回暖,加上近期人民币贷款持续放量增长,工业生产以及投资方面可能企稳。
韩冬燕认为,宽松政策与改革深化将持续。货币政策方面维持宽松,这也是目前宽信用的必然要求。考虑到外汇占款长期趋势依旧是低速增长,降准降息有实施的必要,主要目的是对冲外汇占款衰减,而非大规模刺激经济。改革政策陆续出台。“一带一路”纲领性文件揭示了大国强国的路线之后,地产新政预示着政策全面宽松,存保制度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加速反映金融改革的全线推进,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改善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预计4月份政策面正面因素较多,包括地方政府将会陆续公布“一带一路”规划,国企改革自上而下的纲领性文件或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方案以及长江经济带的规划等。
“从决定市场的趋势来看,经济筑底、政策延续宽松是大方向。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的概率仍然比较低,但是既定的区域基建政策会持续不断出台。”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指出,上周央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的政策出台,也对金融形成了利好。
短期震荡向上
除了政策面向好以外,场外资金持续入市,市场供需压力有限也是利好。韩冬燕表示,政策面的积极有为与基本面风险降低,提升了权益资产内在价值,大类资产的配置仍然以股市为首。考虑到改革利好政策将继续释放,经济基本面悲观预期的修复尚无法证伪,在流动性相对宽裕背景下,增量资金入市的潮流不会改变。近期证券客户结算资金、新增开户数以及融资余额等数据也反映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增量资金入市。尽管4月IPO供给将会增加,并且在部分时点上会对资金面造成扰动,但在开放市场格局下,其对市场的供需影响有限。整体来看,市场维持高风险偏好特征,仍有进一步上行动力。
“从短期节奏来看,场外资金热情不减,可谓兵精粮足。”魏凤春表示,首先,融资余额与开户数保持高额增长,持仓账户、交易账户再创新高,3月基金新成立的规模创下近3年新高,这一切均表明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正加速入市;其次,从融资结构看,之前强势的金融地产与周期行业再次成为买入重点,说明投资者看好市场的轮动。
前海开源基金认为,目前时点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但在流动性非常强的背景下,市场短期仍将延续震荡向上趋势。近期市场上关于“泡沫”破灭的论调此起彼伏,之所以称之为“泡沫”,主要在于其对负面消息的正反应。对比2007年A股泡沫破灭时的情况,股指在10月份见到高点,但政策从2006年4月便开始转向,并在2007年进入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对比美国科网泡沫破裂情况同样如此,在纳斯达克指数2000年3月见顶之前,美联储从1999年6月开始连续6次加息。而在目前时点,我国依然处于降准降息的宽货币周期,预计未来仍会出现地产放松、基建加码等政策,短期来看市场距离“泡沫”破灭还为时尚早。
对于市场的主题热点,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新增关注三个领域:一是智能汽车可能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重点行业。二是关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受益行业,主要集中于通信与军工行业。三是券商,其盈利模式将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变,旨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对于券商的变革给予极大的重视。
配置方面,创业板在连续上行3个月后短期风险收益比弱于主板。前海开源基金表示,不建议继续追高,前期相对滞涨的有色、煤炭、非银等周期股短期有望实现超额收益,主题方面继续看好环保与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