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基金 > 私募动态 > 正文

字号:  

私募牛市急扩编:挖80后公募人才或校招“童子军”

  • 发布时间:2015-02-04 08:5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随着2014年下半年股市行情的启动,良好的业绩带来的赚钱效应,令私募公司和私募产品数量迅速增长,私募基金的江湖地位不断提升,某私募基金经理更是充满豪情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是私募的天下。

  在行业急速扩军的背景下,人才成了私募抢夺的“宝藏”,从公募挖人成为行业常态,且“奔私”的基金经理已呈年轻化趋势,一位在公募仅仅做了两年多的80后基金经理,也辞职去了一家比较有前景的私募。此外,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于从公募基金高成本挖人,不少私募已开启直接从高校招聘“童子军”的抢人模式。

   私募基金管理人月增逾300家

  刚过而立之年的小张,辞去了他已经任职两年有余的股票型公募基金经理职位,为了心目中“小而美”的未来,小张加盟了某私募公司。

  小张是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80后基金经理,几年前,他还是该公司某大牌基金经理的助理,小张尊称这位基金经理为 “学长”、“老师”。两年前,这位大牌基金经理离开公募行业创办了某著名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两年之后,小张也追随着这位学长的脚步加入其创办的私募公司,并选择了对冲基金领域。

  近两年,公募行业的金牌基金经理离职率攀升,刚进入2015年,便有基金公司老牌基金经理甚至总经理离职“奔私”。除此之外,一些年轻的“后生”在公募行业历经了几年的磨炼也纷纷投奔私募,小张便是其中一员。

  相较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对投资管理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经营机制更加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的自由度也较高。

  “收入和机制的巨大差别,使得如何提升业绩并留住人才成了公募基金迫在眉睫的问题。”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随着私募被纳入监管,私募的江湖地位正稳步提升。“以前是以信托券商的名义干活,现在自己可以直接成立产品了,也纳入基金业协会的监管,更加名正言顺。”一位“公转私”的老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公募人才流入私募的重要原因。此外,牛市的到来,对于那些有着“盼牛市盼了那么多年,终于可以辞职大赚一笔”想法的基金经理来说,转去做私募正迎来非常好的机遇。

  按惯例,老牌基金经理在离开公募成立私募管理公司后,往往会带走一批公募行业基金经理或者研究员。

  上海博道投资的创始人原是上海交银施罗德的著名基金经理莫泰山,离开公募行业后辗转创立了私募管理公司。该公司的市场部人士称,公司的基金经理基本上来自公募。类似的公司在私募圈不在少数,例如从华夏离开的王亚伟和刘文动,亦有不少追随他们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

  于是,私募管理人数量急剧膨胀。银河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已达到5359家,一个月的时间增加了300多家。其实,自2014年9月份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平均每月成立300~400家的速度在增加。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预测,照这个速度,今年上半年突破10000家很有可能。

  此外,私募基金产品的发行数量也水涨船高。银河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2014年11月开始,私募基金发行数量开始突破1000只,2015年1月,私募行业单月发行基金数量已经增至2375只。私募基金从业人员也正以平均每月800人的数量增加。

   牛市中私募基金经理更赚钱

  在私募发展火热之际,某私募基金经理豪情万丈地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很积极,未来是私募的天下,有能力的都出来做私募了。该人士称,“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

  一般情况下,阳光私募主要收益在业绩提成上,通常是15%至20%的水平,最高达到30%。若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大且收益率不错,获得千万元以上业绩分成也很正常。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经理的报酬主要是薪酬和年终奖。刚刚离开某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着上百亿规模的股票型基金,2014年末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八。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位基金经理2014年的年终奖在300万~400万元,这已经算业内相当理想的年终奖收入水平了。

  从业绩来看,私募基金中,2014年表现最好的创势翔1号,业绩增长三倍。此外,滚雪球、泽熙3期收益率均在200%以上。2014年公募业绩最好的基金收益率为101%。

  不过,相对公募,私募基金业绩良莠不齐的现象更为明显。随着越来越多私募公司的出现,充斥着“狼性”的私募行业竞争会很惨烈,对于私募而言,基金经理是核心人,作为主帅的功能最明显,业绩决定成败。上述北京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私募赔钱的话很难在这个市场生存。只有好的历史业绩,继续发产品才能募集到可观的资金。

  规模膨胀致投研“捉襟见肘”

  市场的火热迫使一些高净值客户选择投资股市,私募成了他们的首选。

  上海博道投资的市场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现在有近20只产品,未来计划再发行几只。现在市场火热起来,虽然最近震荡调整,但产品具备赚钱效应,一个月的时间,产品已经有超过10%的收益。

  北京某私募经理告诉记者,准备再发两三只产品,每只的规模大概是几千万元。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别的行业也不太敢投资。

  乐瑞资产以低风险投资风格为主,该公司产品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有全债基金、强债基金 (其中20%可投资股票市场)、宏观配置基金,现在也可做金融衍生品期货等,今年也会适时加大对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比例。

  另一方面,虽然市场热度不减,但最近市场不乏悲观论者。一位合伙人制私募管理人投资经理表示,最近市场上很多企业、贷款公司投资人热情很高,“我当时的要求是拿出30%做股指期货,股市单向不好做”,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达成协议。该投资经理称,去年收益赚了一倍,但是目前对市场的看法比较悲观,现在管理的基金也准备清盘了。

  随着牛市的启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都将资金投到有着优良历史业绩的私募基金,资金如潮水般涌入。对于不少私募而言,资金的过量流入或导致其投研“捉襟见肘”,很可能损害原持有人的利益,不得不选择封闭。

  一般而言,公募是一个团队,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是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的功劳,不是个人的功劳,而私募基金公司由于规模不大,配备不了好的团队,投研相对弱势。

  例如北京某著名私募,目前管理规模约50亿元,该公司人士称,当规模达到200亿元时,便会不再接受资金的进入,因为规模越大,公司投研各方面等会跟不上,管理起来不容易。

  相对于那些非公募血统的私募公司,博道投资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基金经理大多从公募而来,原来一个人都可以管理上百亿的规模,公司投研实力不弱,不会存在承受不了规模压力而封闭的情况。目前公司仍然在招聘公募行业人才。

  除了从公募挖人,某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不少私募多是直接从高校进行招聘,从公募基金直接招人成本相对较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