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去年213位经理离职创新高 公募加紧研究激励机制

  • 发布时间:2015-02-02 07:5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尽管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再攀新高,但是整体可控。为了留住人才,以招商基金为代表的基金公司启动事业部改革等多项激励机制

  2014年的牛市行情,在给公募基金带来亮丽业绩表现的同时,也带给公募基金从业人员更多的选择。其中,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就是其中较吸引人们眼球的热门事件。

  记者据公开资料统计,2014年一共有213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由于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原公募基金一姐王茹远以及原万家基金总经理吕宜振等原公募基金圈的“明星”人物离职后纷纷选择了“私募”,一时之间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有激进者甚至猜测2015年的公募基金行业可能会出现“人才荒”。

  公募基金行业真的会出现人才荒吗?《投资者报》对近三年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总数、离职与新聘数以及团队稳定性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却发现众多基金公司的团队稳定率在不断提升,一些有想法的人还在坚守,公募基金“人才荒”或许言过其实。

  离职基金经理占比少幅攀升

  新聘基金经理占比与往年持平

  尽管受到所谓的“奔私潮”冲击,2014年全部基金公司也只有213位基金经理离职,占全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总数1016人的21%,而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则达到了296人,占比29%。

  对比2012年和2013年的数据来看,2012年全部基金公司有110位基金经理离职,占全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总数814人的14%,而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则达到了240人,占比29%;2012年全部基金公司有137位基金经理离职,占全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总数933人的15%,而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则达到了256人,占比27%。从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占全部基金经理人数比例来看,2014年确实比此前两年增长了6%~7%左右,这个数据与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去往私募的人数占比基本相符。而从新聘基金经理占比来看,近三年该项数据变化不大,说明公募基金行列基金经理人员流动性仍然在合理范围内,并未出现明显的冲击波。

  值得一提的是,从团队稳定性来看,2012年全部基金公司团队稳定性平均值为33.87%,2013年全部基金公司团队稳定性平均值为42.28%,2014年全部基金公司团队稳定性平均值为62.24%,明显呈现出公募基金公司团队稳定性越来越高态势。

  “未来两年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频繁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公募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它会倒逼公募基金更加注重投研体系的建立,追求投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另一方面也会倒逼公募基金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不难预见,未来事业部制甚至发起式创新产品会在众多公募基金公司中涌现。”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事实上,人才流动是双向的,大家更热衷于看到公奔私的数据,公募规模近三年的扩张,背后支撑的就是人才储备充分的体现。

  离职向高管漫延

  公募多以内部提拔应对

  除了基金经理的离职,基金公司高管尤其是副总这一职别的离职自2014年年底起也逐渐多了起来。

  1月29日,浙商基金公告称,公司原副总经理王茂根因个人原因离任,离任日期为1月28日。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浙商基金自2014年9月底起发生的第3位副总级别高管离职。此前,公司副总杜煊君和陈志龙均因个人原因,分别于2014年12月12日和2014年9月30日离职。短短四个月时间不到3位副总相继离去,这对高调回归公募基金圈、即将出任浙商基金董事长的肖风无异当头一棒。

  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9日,今年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有14位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更,共涉及11家基金公司。而从前几年的数据看,2011年高管发生变更的有47家基金公司,2012年有39家,2013年43家但变更高管人数超过70起,2014年65家更是多达98位高管变。显然,从近两年的趋势来看,公募基金离职已经向高管蔓延。

  不过,从各基金公司的应对措施来看,大都以内部提拔为主。比如2013年8月份华商基金前任副总程丹倩因个人原因离职后,华商基金采取的应对办法就是自2014年2月1日起,一举将公司旗下老将田明圣、梁永强和陆涛3人同时内部提拔为副总经理等等。

  事业部制悄然兴起

  激励机制改革大势所趋

  2013年,招商基金首推“投资工作室”计划,成为第一家启动事业部改革的公司。据了解,目前招商基金在公募基金领域采取的是统一风控平台和研究平台下实施投资小组制,已初步形成包括权益类投资组、固定收益投资组、量化投资组和国际业务投资组四类共7个小组。

  前海开源、中欧、国金通用、九泰等基金公司也纷纷对事业部制改革寄予了厚望。

  “事业部制实行后,各事业部将会被推向市场,公司的角色将会是给予各事业部原则上的指导、提供后台支持、保证业务合规性。”国金通用基金总经理尹庆军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除了事业部制,一些大中型基金公司也开始了对激励机制改革的探索。比如在今年上投摩根北京媒体见面会上,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侯明甫就表示,上投摩根正在推出“种子基金”计划,旗下投研员工所设计的投资模型一旦被公司认可,公司将拿出自有资金投入,操盘手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投入资金。如果该种子基金产品的业绩得到市场验证和认可,会考虑转向公开募集。同时,为了显示风险共担,在未公开募集期间,若中间业绩不如预期,一切风险都由公司和参与跟投的基金经理人承担。

  “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投资管理的人来说,尤其是管理基金经理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适当的人,同时把他们留住。” 侯明甫如是说。

  确实,公募行业也在与时俱进。洪流之中,更应该看到,一些人还在坚守,嘉实总经理赵学军,被称为业内老兵,带领嘉实向新型财富公司迈进。窦玉明从富国到中欧,还在公募行业。银华王立新,在各公司陆续硝烟四起时,仍然带领着银华稳健前行。

  此外,从业多年的基金经理比比皆是,嘉实邵健、广发陈仕德、易阳方,诺安杨谷,新华曹名长等等。正如2014年量化基金风光时,大摩华鑫量化经理刘钊所讲:“做公募经理,我就是要做个业绩,放在顶端,让人们看,我能做到,我享受这种幸福感。”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