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狂发新基金后遗症显现 “一拖多”引发四大担忧

  • 发布时间:2016-02-03 07:47: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黄小聪  责任编辑:张明江

  2016年开市的行情,并没有如猴子一般上蹿下跳,反而更像是五指山压顶,把不少散户和机构全都镇住。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市场,进入2016年以来,新基金的发行速度也丝毫不逊于2015年。虽然大多发行规模较小,有不少甚至刚达到2亿就成立,但有一点却非常值得关注:新基金如此密集地成立,对应基金经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从2015年开始,随着基金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屡创新高,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基金经理不够用、任职背景跨度大等情况开始困扰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管理八只、十只甚至二十只产品的情况也不断出现。更有意思的是,原先没有独立管理过基金的研究员、产品设计总监又或是副总经理也都直接被推向基金经理的岗位。

  担忧一:“基金经理荒”升级

  数据显示,2015年总共成立826只基金,总发行规模达到1.66万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228只,发行规模3597.82亿份;混合型基金404只,发行规模1.05万亿份。而进入2016年以来,截至1月28日,共成立基金36只,发行规模为345.9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7只,规模为33.41亿份;混合型基金13只,规模为48.27亿份。

  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据了新基金发行的绝大部分,而这862只基金的诞生,意味着理论上起码要有862名基金经理与之对应配置。但实际上,管理这862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数量只有677位,人均管理量为1.3只。而考虑到这其中有许多基金还是双基金经理,甚至是三基金经理配置,也就表示,其中不少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还要高很多。

  再从2016年以来截至1月28日已成立的新基金来看,第一基金经理平均1人管理4.8只基金,第二基金经理平均1人管理4.7只基金。而如果把所有基金放在一起计算,各家基金累计共有2738只产品,基金经理为1240位,人均产品拥有量为2.2只。其中万家基金人均拥有量最高,基金经理人均管理产品4.6只。

  业内人士指出,“一拖多的现象愈演愈烈,主要还是因为基金公司的产品发得太多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人才培养跟不上,因为要培养出一位合格基金经理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有些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培养,也不一定适合当基金经理。”

  而一位掌管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基金公司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是基金公司也鼓励能者多劳,因此才会出现同时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

  除了基金经理一拖多越来越普遍,基金增聘基金经理也成为新的趋势。2015年以来,共有483只基金由1名基金经理变更为2名或2名以上基金经理,虽然有不少是呈现强强联合,力图给投资者更多的信心,但其中也有部分是资深基金经理与新基金经理互相搭配。

  比如汇添富深证300ETF,2015年1月份以来接管这只基金的赖中立,从2012年以来还担任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基金(LOF)的基金经理,目前已有三年以上基金经理经验。而2015年8月加入该基金的另一位基金经理过蓓蓓,则是一位新人,其曾任国泰基金金融工程部助理分析师、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2015年6月才加入汇添富基金任基金经理助理。

  上述掌管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般来说,基金经理的培养都有梯队,比如我现在带的基金经理助理,可能到下半年就可以独立管理产品,而团队中的一些研究员,也会一级级地分梯队晋升。”

  担忧二:基金经理频繁变动

  另外,在基金发行加速的当下,基金经理的稳定性似乎也受到了影响。记者注意到,从各家基金成立以来,历任基金经理人数达到10位的基金就有21只,其中招商安泰历任基金经理人数达到13名,长盛成长价值混合嘉实稳健混合、华夏回报混合A历任基金经理均达到12位。而从业绩表现来看,变动频繁的基金在同类排名中均没有太大的优势。不过也有例外,如长盛成长价值混合,虽然基金经理变更频繁,但是近一年、三年、五年的业绩表现在同类基金中基本都能排进前四分之一。

  而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拥有基金经理人数最多的嘉实基金,2015年全年共有8位基金经理离任;而在2015年有最多基金经理离任的则是华夏基金,年内共有11位基金经理离任。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规模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更是进少离多。如上银基金在2015年有2位离职,1位转岗专户,目前只剩2位基金经理;华润元大2015年有4位离职,目前拥有3位基金经理;浙商基金2015年有5位离职,目前拥有4位基金经理。

  一个普遍现象是每当牛市来临,往往也是基金经理最坐不住的时候。在2015年上半年,不少基金经理纷纷“奔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募基金经理的人才流失。

  与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相对应,“长情”的基金经理却愈加稀少,仅有4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达到或超过5年。其中方军管理华夏上证50ETF长达11年,朱少醒管理富国天惠成长混合也超过10年;此外毕天宇管理富国天博创新主题混合、杜海涛管理工银增强收益债券和韩会永管理华夏希望债券均达到8年。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经理的离职或是“奔私”并不是造成基金经理一拖多的主要原因,根源还是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的速度过快。

  对此,该业内人士进一步建议道,“基金经理一拖多,是不是能够有一个上限控制指标呢?比如说通过管理的产品数量、管理的基金资产总规模或是管理的过往业绩排名来进行控制。如果从过往的业绩来看,表现并不太好,那么为什么还要管那么多产品呢?”

  担忧三:极端行情应变不及

  既然提到基金经理一拖多如此普遍,那谁又是最忙的基金经理呢?

  基金产品最多的几家基金公司中,博时基金的陈凯杨管理的产品多达22只,主要包括博时岁岁增利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博时月月薪定期支付债券等;天弘基金刘冬管理的产品数量为17只,主要包括天弘中证大宗商品、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等;易方达的石大怿同时管理着易方达现金、易方达货币等10只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称,“单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如果越来越多,势必会精力不够。而这其中还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管理不同策略的产品,有些公司人少,所以会出现不同类别的产品都一个人在管;另外一种就是策略相同的产品,也就是同质化产品,甚至出现同时发的两只产品,投资策略完全一样,其实理论上是可以作为一只基金来发行。”

  而一位管理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一拖多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果遇到极端行情的时候,比如说指数大幅下跌或大幅上涨,那么卖出或买入很难做到所有产品同时进行,可能就会导致想卖出的时候无法卖出,想买入的时候又无法及时买入。即使是有一键卖出,但有时又会把不想卖的股票也一起卖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该基金经理也认为对一拖多没有多大必要做出限制。他进一步指出,“其实基金经理本身也会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做出动态平衡,比如说觉得自己管理的产品太多,感到力不从心,也会主动卸掉几只产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由于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加上对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担心,投资者对境外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这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各大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开始受到热捧,额度也纷纷告急,不得不暂停大额申购。

  但众所周知,QDII产品这几年在基金公司中,均处于相对冷门的产品,相应的基金经理配置也比较少,基本上也是呈现一位基金经理同时掌管多只QDII产品。那么,随着境外投资需求不断提升,如果QDII产品成为今年市场比较重要的投资工具,是不是也会让基金公司对缺少QDII基金经理比较头疼呢?

  一位管理多只QDII产品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2015年下半年以来,QDII产品确实有明显改观。据我了解,不少基金公司额度是都用得差不多了,但是大家也基本上有个共识,就是受国内团队投研能力的限制而越来越倾向于管理被动型的产品,而被动型产品对于基金经理的要求会相对低一些,这就使得一位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也不会显得吃力。”

  “另外,从目前来看,由于整体额度的限制,想要大规模发行QDII产品也不现实,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还没有感觉到人手不足的情况。”该基金经理进一步说道。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互认基金的推出,普通投资者也不仅仅只有通过QDII产品才能实现境外投资。因此,当谈到是否会担心QDII基金经理人手不够时,另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向记者坦言,今年将主推互认基金。

  担忧四:新基金经理任职跨度大

  一方面公募基金经理越来越不够用,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新任基金经理的履历背景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北信瑞丰无限互联和北信瑞丰平安中国,这两只基金均由北信瑞丰副总经理高峰挂帅,而另一位基金经理于军华在2014年4月加入北信瑞丰基金投资研究部,负责权益类产品的研究,均未有管理具体产品的经历。

  还有成立于2016年1月22日的西部利得新盈灵活配置混合,拟任基金经理是原泉,曾任职于万得资讯、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2013年8月加入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产品设计部副总监,现任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产品设计部总监。

  不仅如此,目前原泉还担任西部利得中证500等权重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的其中一位基金经理。该基金也仅仅是在2015年4月成立,成立时间未满一年。可以看出,西部利得新盈灵活配置混合是原泉作为基金经理独立掌管的第一只产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招募说明书》中显示,该基金采用集体投资决策制度,而投委会成员中主要包括了总经理、联席投资总监、投研部副总监等。

  除了副总经理、产品总监挂帅基金经理,还有分公司总经理兼任基金经理。比如九泰锐富时间驱动混合,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是刘开运,曾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合伙人助理。现任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其第一只作为基金经理参与管理的基金为2015年6月成立的九泰天富。

  从这些基金经理的履历来看,基本上一开始都是先作为某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之一参与管理,然后在半年之后开始独立管理某一只产品。业内人士开玩笑道,“照此下去,未来会不会出现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后台清算人员、客服人员等也同样走这条路,然后出任基金经理呢?”

  据记者了解,目前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来源,有的主要是靠自身公司建立培养梯队;有的则是自主培养和外招同时并存。近期就有华夏基金创新地通过《非你莫属》栏目来公开招聘基金经理。

  但对于基金经理的培养,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评价道,“新人独立管理第一只产品时确实很受考验,会感到很大压力,心态也都完全不一样。”

  从投资者角度考虑,虽然现在一拖多的基金经理越来越普遍,判断是否买入该基金也基本不会从其管理产品的数量去考究。而对于岗位跨度比较大的新任基金经理,业内人士还是建议,由于其无相关过往业绩参考,投资者还是需要谨慎参与。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