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失联频现 互联网金融的“退烧药”还不能停
- 发布时间:2016-04-26 09:17:12 来源:中国西藏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在互联网上,有两大主题的内容,尽管充斥着虚假与浮夸,却依然能牢牢抓住大众的眼球,大家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对其津津乐道,蠢蠢欲动。它们,分别是养生与赚钱。
从e租宝,到金鹿财行、中晋资产,再到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望洲财富,跑路、失联等扎眼的字符,让人们对P2P的风险性担忧一日胜过一日,这里面当然也有不少认知上的偏差,但大体不妨碍以P2P火爆为重要标志的互联网金融在经历过野蛮生长之后,迎来监管洗礼的剧情上演。毕竟,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乱象,对谁都没好处。
前不久,国务院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这被业内解读成互联网金融史上最大规模、最严格的专项整治运动。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也于近日响应号召,开展自查整改。毫无疑问,2016年,将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元年。
过去温暖、积极的政策导向,正在变得疾风骤雨,这从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变迁便可窥得一二。
2014年——“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6年——“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可见,从早先强调量的发展,到如今追求质的提升,短短两三年的窗口期,一晃而过。还没进场的选手,可能要欲哭无泪了。因为按规定,在整治期间,全国各省市将暂停登记注册在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金融相关字样的企业。换言之,它们将暂时失去入场资格。
不得不指出的是,在市场准入层面,这样一刀切的做法,难免欠妥。毕竟,市场在资源配置应当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对于市场监管制度的不可预期性,将严重影响人们对于市场的信心。在行业准入上,只要不涉及重大国计民生,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我们都应当让市场主体依据供给关系自主做出决定,而不是横加干涉。当然,在现如今行业乱象横生,存量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暂时停止增量供给,只能算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待到存量去芜存菁,行业生态恢复清朗,相信还是会放开准入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喊着“互联网+”的口号,借着互联网金融的噱头,大面积布局线下门店,不少瞄准的正是互联网和金融双重知识匮乏的中老年人的钱包。那些动辄上百亿的跑路平台,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线下铺门店的推广方式。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所以,监管互联网金融,不能只注重线上交易,而忽视了线下的暗流涌动。这里很可能成为监管的盲点,演变成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的集中爆发地。在一些三四线小城市中,一个线下业务员一个月可以轻松赚上两三万,从业者的高收入让人欣羡不已。而投资者的高额回报也让大家欲罢不能。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会蠢到成为这场击鼓传花游戏的倒霉者,于是,雪球越滚越大,等到灾难来临,那将又是一场雪崩。
本质上,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也不应当脱离金融业的范畴。风险与收益的相适应,本是天经地义。只可惜,在一轮轮的畸形发展中,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与收益的极度不匹配,让多少人前仆后继,涌入其中。从这个角度来讲,监管就是要把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度拉回到正常水平。
诚然,大众投资的理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改变得了的。长期以来银行储蓄所养成的“刚性兑付”习惯性认知,让很多人都误以为互联网金融只是更多利息的定期存款。但事实绝非如此。各平台明目张胆地保本宣传,更让投资者有恃无恐。要知道,大力宣传是公信力提升的捷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计成本地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借助名人或明星的光环为其装点门面。无他,只是希望让更多人相信并愿意投钱罢了。
为了遏制这股不良之风,政府部门近来开始考虑要求互联网金融登广告必须接受事前审查,并出示合法合规的金融业务资质。从看得见的地方先下手,在操作层面无可厚非,但要想真正减少互联网金融的悲剧,加强对于投资者的科普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并不能奢望加强监管这剂“退烧药”能药到病除,但至少在当下,这或许是最管用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