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趣分期陷入“被注册”罗生门 自辩称系对手抹黑

  • 发布时间:2016-03-15 08:5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崔启斌 刘双霞  责任编辑:孙朋浩

  “没有贷款却收到了催收短信”,“没有注册过却被冒名注册”,在大学生消费分期如火如荼的今天,不少在校大学生却遇到了这样的困扰,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学籍信息被冒名在分期平台上注册;而产生的逾期可能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购房、购车甚至工作。昨日有报道称,多名在校学生反映收到来自趣分期平台的催收短信,而这些学生并未在趣分期平台上进行注册。

  多用户投诉“被注册”

  随后,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微博用户抱怨自己莫名其妙收到了催收短信,有些学生还附上了催收截图。一位杭州某高校的大学生小冯(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连续几个月都会收到趣分期的催收短信,但是从来没有下载、注册过趣分期的软件。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江西某大学法学院团委的微信号中,也向本学院学生提示了趣分期风险,其中指出某些学校出现“扫码优惠买水果”,结果是“被分期付”,每个月还款1分钱,一方面是欺骗,另一方面容易影响信用。

  其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近期公布的投诉信息显示,有多名用户投诉趣分期存在“被注册”现象。据公开资料显示,趣分期是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金融服务平台,覆盖了全国近3000万大学生用户,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支持全网分期。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昨日下午开始向趣分期相关人士进行求证,直到昨日晚间,趣分期品牌负责人回应称:“我们现在掌握了一些证据,有组织地在背后散布了一些谣言,我们也跟消费者进行了联系,并没有发生媒体报道的被注册、信息被泄露的事情,这些报道与事实并不是很符合。今天的事情,我们也掌握了一些证据,之后也会拿一些律师函,对背后散布谣言的人采用一些法律手段。”

  牵出买卖学生信息利益链

  尽管趣分期将责任推给了“竞争对手抹黑”,但多个渠道反映的被注册却仍然没有合理的解释。业内看来,出现这样问题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消费分期平台粗暴的推广方式。在不少社交软件上,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不少社会人员在网络上大量收购学生证,其中涉及的信息包括:学生照片、姓名、学号,即注册时所必填选项。而在学生证件的提供者中,在校园中也存在着买卖学生信息的利益链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理人士表示,学校里边确实存在一些人统一贩卖学生的身份证信息的情况。

  同时,对于出现1分钱账单的问题,一些消费分期行业人士透露,其实在消费分期平台,刷用户的现象极其常见,不少大学生在不经意间参加了扫码送水、送水果等活动,实际就被注册、被分期,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对此,易观智库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来妍表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暴露了目前市场上一些消费分期平台的审核及风控漏洞,消费分期平台应加大审核力度,并加强对消费行为的监测,及时提醒用户还款期限。消费者被冒名注册主要是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消费者应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果遇到被冒名注册,应该即时报案,并向消费分期平台说明情况。

  更重要的是,这其中也凸显了分期平台管控漏洞。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不少学校代理为了冲用户量,可能会出现违规注册的行为,而这背后还是平台在管理方面的不严格。

  引发套现等违规问题

  除了冒名注册、信息泄露等问题,消费分期市场还存在着催收方式不当、套现等问题。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在消费分期平台一旦出现违约,不仅面临着缴纳高额违约金的问题,而且一些平台会通过家长、老师等多方渠道向学生施压,有的甚至恐吓学生不还款就不能顺利毕业。对于类似事件,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表示,导致这种现象往往是业务员在交易过程中审单不严造成的。如果要求面签并确认消费者身份信息,被冒用的情形应当会大大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被冒名注册,在调查过程中,还出现了收取学生分期平台账户套现等问题,来妍表示,套现问题频发主要原因是一些消费分期平台的资格审核、风控措施不够严格,导致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牟取不法收入,各消费分期平台应加强自身监管,将资格审核与市场推广权责分离,避免一些员工为了冲业绩降低审核标准。(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