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加速拥抱“互联网+” 消费金融三足鼎立
- 发布时间:2016-01-14 15:14:44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步入减速和转型期,中国的融资结构也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已无法支撑经济增速,消费已成为“稳增长”的基本动力,消费金融或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突破口。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消费性贷款规模达115万亿元,2013年该规模达142万亿元,2014年继续增长至171万亿元。消费贷款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
“目前,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空间很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曾在平安银行消费金融会上表示,在美国,消费占GDP的80%,而这一占比在中国仅约为50%,可见其上升潜力巨大。业内人士也指出,消费型金融应该是中国金融未来最大的一个风口。
三足鼎立格局呈现错位竞争
在发展初期,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其中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郭田勇表示,这三类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在运营模式上求同存异,但覆盖的业务范围形成了错位竞争。
一位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商业银行都有消费金融相关的业务,除了银行消费贷款外,还有很多消费金融渠道和产品。其中,商业银行的房贷和车贷业务在整个消费金融相关业务中占比最大。
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基于互联网优势,服务于各自的电商渠道。比如,天猫分期、京东白条、阿里花呗以及腾讯QQ“现金贷”。据悉,电商的优势在于通过日常交易判断这个客户的信用风险,随后给客户发放小额贷款,且将消费金融模式嵌入了客户的消费场景之中。
“消费金融公司则定位于普惠金融。”该研究员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授信额度又比信用卡高,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消费人群将是一种不错的个人消费贷款选择。
郭田勇介绍,现在网上消费者越来越多,引导行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的开拓消费金融市场。此外,他强调,金融服务的场景化非常重要,消费金融要不断嵌入消费者的生活场景中去,才能提高服务水平。
面对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的市场格局,郭田勇称,目前,商业银行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在不断增长,相比其他同类型公司而言也更加专业化,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从事的该业务占整个行业的比重也在上升。
商业银行遭遇互联网金融浪潮倒逼
随着多行业巨头纷纷加入战场,消费金融行业三足鼎立局势已进入白热化。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倒逼商业银行进行转型。
日前,平安银行消费金融推出了“薪易贷”。据介绍,这是针对工薪人士需求推出的循环授信贷款产品,依托“互联网+”,使其审批手续简单,额度灵活,申请成功后可随借随用随还。此前,建行也推出了一系列消费金融产品。目前,消费者在留学、旅游、装修、买房等方面需求比较旺盛,针对这些场景化金融,建行基于“互联网+”,为其提供多项分期消费金融业务。
“电商平台会更注重客户的体验,扩大客户群体,而在安全保障方面相对比较弱势;而银行在保护国家资金,或者个人的资金安全的方面,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保障。”某行人士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浪潮的确倒逼商业银行拥抱"互联网+"。”平安银行副行长蔡丽凤说,而与其他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相比,商业银行的优势则在于风控。
“现有的电商跟银行相比,商业银行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平安银行消费金融事业部总裁朱俊霞在采访中表示,首先,关于“互联网+”,电商等平台加的是需求,而银行加的则是专业,最重要的则是信用。多年来,银行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用体系,所以再加上互联网平台便能够做到快速、有保障。
某行人士称,商业银行除了客户群体多的优势外,凭借完整的征信和保障体系,能为客户提供更贴合客户需求的额度授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