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银行业真实不良率较账面翻倍 P2P试图围猎不良资产

  • 发布时间:2015-11-30 09:01:02  来源:大河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坏账银行”之一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东方资产)近日发布报告指出,虽然官方发布的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远低于3%,但抛开行业平均数来看,不良贷款率最高的银行金融机构情形使人警醒。

  11月12日,银监会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1863亿元,不良贷款率1.59%。之后据财新报道,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近2万亿,比年初增加5000亿元,不良贷款率逾2%。

  11月24日,东方资产发布报告称,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还会持续4-6个季度。并预测在2016年第四季度末,不良贷款规模为16154亿元,不良率为1.94%。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最高超过3%,甚至有2成受访者认为这一数据超过5%。

  报告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结论,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实际信贷风险相比仍存在较大低估,其中,关注类、次级贷款的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最大。银行业真实不良贷款率较账面不良率几近翻倍。

  面对已经连续16个季度增长的不良贷款,国信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李关政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预计在2016年还将面临上升压力,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还难以出现拐点。

  面对不良快速增长的原因,上述报告则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双升,这是“三期叠加”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既有短周期的景气下行与长周期的经济增速换挡变轨等周期性因素,也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过剩产能风险释放等内部因素与国际经济低迷等外部因素。

  根据商业银行发布业绩报告显示,最近几年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煤炭资源类等成为不良资产重要来源。从地区来看,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城市成为不良高发区,并出现由沿海向内部省市发展的趋势。监管机构曾提醒到,防止不良贷款由点及面传染性发展。

  对于不良贷款的地区变化,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种变化,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程度和产业机构调整均早于内地。所以,当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最先出现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正是这些地方。而内地反应滞后,近两年不良才逐渐上升。

  “像福建的运动服饰、鞋等相关产业、广州、浙江的服装产业,之前都是当地支柱型产业,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上述制造业出现全面萎缩、破产的情况,目前这种状况似乎并没有好转的迹象。”上述银行人士讲道。

  虽然此次不良贷款增长迅速并未出现拐点,但是与1999年的大规模不良贷款的成因却又不同。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剥离则源于1997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国有大行受到当时企业改革、体制机制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产生大规模的不良贷款,中央则定下13939亿元的剥离规模。

  同时,相比较于全球以及其他国家,国内银行业不良率还处于低位。根据数据显示,在2014年末,全球平均不良率为4.23%,北美为1.25%,欧洲为8.32%。

  一位国有大型银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与其他国家比,国内银行业不良处于低位,虽然不良在增加,但是很难出现集中爆发的局面。过去不良资产的剥离以及银行发展的黄金期,给国内商业银行奠定了资本基础及提高了风控能力。

  李关政也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腾挪、评级调控能力很强,不良资产很难出现集中式爆发。

  对于资产腾挪,一位市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有些商业银行对一些回收把握比较大的不良资产,会找相熟的机构来代持,实现出表,但是会签订回购协议,等过1年之后再回购进表。”

  之外,商业银行也正在积极增加不良资产的核销、转让的力度并探索新的处置方法。

  11月11日,浙江辖内银行业押品资产交易信息平台上线,一位浙江银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平台上面的资产都是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布,将线下的不良资产处置向线上进行拓展,变相的给予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增加一种渠道。

  除了商业银行之外,最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积极介入到不良资产处置领域之内。

  “目前P2P企业介入不良资产有一定的趋势,但是很难形成较大的规模。虽然P2P公司具有机制灵活,但是对于不良资产的风险识别、管控以及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定价能力都稍显稚嫩,相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所具有的经验、政策、资源等都有一定的差距。”首家非标债权交易平台AA金融的创始人兼CEO曾超则认为。

  曾超举例解释道,“例如一家企业,在现金流出现问题而导致不良,P2P平台可以给这家不良进行输血,但是能否持续挺过经济周期的影响,还是很难判断。同时,一家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或许在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风险。或许这家不良在挺过经济周期之后,能够大幅度增值,但是P2P企业能否识别、把控其中的风险,则是至关重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