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问题平台不断 P2P网贷潜藏地雷

  • 发布时间:2015-11-06 02:33:16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素平  责任编辑:刘波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裹挟下,P2P网贷泥沙俱下,一边是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落地、P2P网贷行业监管细则即将出台,另一边则是新平台野蛮生长与大量平台提现困难或跑路倒闭现象伴生,跑路、烂账、破产困扰着这个行业,令投资人心惊胆颤。网贷之家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问题平台47家,高于历史同期水平。今年前十个月,新增P2P问题平台数已高达711家。

  洗牌加剧前十月增问题平台711家

  “还剩多少资产?资不抵债的话,是不是什么戏都没了?”“难道我们的钱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了吗,案情没有一点进展吗?”记者加入的长沙本地一家已倒闭立案的P2P平台维权QQ群里,隔三差五会冒出投资者询问案件进展。然而,每每石沉大海。前述平台立案至今,已约1年时间,但除了小散户投资者的偶尔询问,再无进展,早期主导维权的几个投资者也不再发声。这一现象并非孤例。

  经济下行期,诸多P2P平台高息理财野蛮生长,揽客无数,甚至成了一个个投资者家庭的噩梦。前不久,南京顶级写字楼紫峰国际内一家P2P平台老板突然跑路,一批白发苍苍的老人把大楼团团围住,哭天抢地要养老钱。

  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今年前十个月,新增P2P问题平台多达711家,平均每天都有2到3家平台提现困难或者跑路。网贷之家10月数据显示,导致平台发生问题的第一大原因为跑路,占比为42.55%,第二大原因是停业,占比29.79%。截至10月底,2015年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4.2万人,涉及贷款余额为79.1亿元,占比为2.2%。

  地雷不断P2P行业乱象丛生

  在部分人眼中,P2P已成为危及地方金融安全的地雷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直言,当前的P2P行业就像个怪胎:操盘者把商业模型设计得如同天书,动辄宣布10亿、100亿投向某个新兴产业。有的通过增加电视曝光率刷眼球,做软文宣传来提升知名度,再搞个虚无的战略合作签约,拿这些去忽悠投资者。某P2P号称100亿投资游戏产业,把投资者的养老钱当作风投资金去烧。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月P2P平台“里外贷”暂停业务,被业内认为“自融”之殇,即打着P2P的幌子为私人项目融资。深圳众人贷,今年1月对外宣传称完成过千万元的融资,采取“中介+担保+第三方托管支付”运营模式,但到5月,网站关站失联……花样百出的P2P行业地震不断,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再靠谱的平台,也可能暗藏地雷。

  经济下行期,诸多P2P平台也被实体经济不景气所伤:借款人陷入周转不良,代偿压力大,且P2P平台的数据未被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加之行业本身数据“孤岛”林立,数据互不连通,难以发挥价值。在此背景下,甚至有平台就是为欺诈而生,捞一把走人的也并不是个案。

  投资提醒警惕中国式庞氏骗局

  行业洗牌的加速,给投资者带来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单单9月,全国新增问题平台51家,其中有3家平台是上线当月即出问题。对投资者来说,真金白银的投入化为了泡影。“股票最多套牢卧倒,过几年可能解套,P2P一旦跑路,只怕颗粒无收,本金都回不来”,南京一位老年投资者,把“养老金和棺材本”都赔了进去,如今悔不当初。

  当前已立案的大量非法集资案件中,不乏P2P领域的各类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堪称中国式庞氏金融骗局,是一系列灰色金融、影子银行的升级版。投资者如何规避P2P雷区?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要学会理性分析,除了从平台背景、股东实力等宏观方面判断之外,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在投资心理上克服从众、拒绝贪婪的弱点。在数据分析上,应懂得分析平台的待收额、平台的人气、标的的时间与期限等,了解问题平台出事前可能有的蛛丝马迹。

  风险提示

  P2P网贷三种方式或涉非法集资

  市打非办提醒,P2P领域主要有三种情形可能导致非法集资:1.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中间账户,由平台实际控制和支配;2.网贷平台没有尽到借款人身份核查义务,未能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以多个虚拟借款人名义大量发布虚假借款信息;3.平台发布虚假高利借款标的,甚至发布假标自融,采用借新贷还旧贷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满足自身需求,有的经营者甚至卷款潜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