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用户质疑蚂蚁金服利用大数据及客户信息侵犯隐私

  • 发布时间:2015-09-22 09:14:43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原标题:用户质疑蚂蚁金服利用大数据及客户信息侵犯用户隐私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不少网购消费者发现,天猫淘宝的购物可以享用类似信用卡的赊购“花呗”,也就是可以在网上先买东西,下个月再还钱,最短10天最长40天免息,平台给你一定的赊购额度,还款之后消费额度自动恢复……这一切就像信用卡的透支消费一样。只是,提供这一信用透支服务的不是银行,而是电商平台。

  网购赊账虽然很便利,但也并非是一本万利。记者留意到,它的业务说明中注明了类似信用卡的逾期罚息。也就是说,如果在到期还款日时还没有还清金额,就如同信用卡逾期,产生相应的逾期费用,逾期费用按未还款总额的0.05%按日收取,而且套现还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是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

  今天要重点讨论的还不是它的使用风险,而是有网友质疑它涉嫌泄露用户隐私。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有网友发帖说,自己收到了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打来的电话,对方向他打听一位朋友的去向,这位朋友拖欠了花呗欠款,而且联系不上;网友说自己跟他不太熟,对方却说,能够看到记录,这位网友某月某日给他赠送过礼物。这让网友不禁感叹,自己在大数据下变成了“透明人”,同时也质疑:蚂蚁金服利用大数据及客户信息,侵犯了自己的隐私,生活受到了干扰。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参与了节目的讨论。

  经济之声:二位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胡钢: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90年代互联网引入中国的时候,当时流行一句话就是说“在互联网环境下,不知道你对面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事实上发展到今天,应该说网上有很多人比你还了解你是什么人。比如我昨天去搜了某个牌子的汽车,第二天很可能我看到某一个新闻网页底下就有推荐的网页,直接说某个牌子的车现在正在打折,针对性非常强。这种网络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对人类冲击最大的就是隐私权,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我们国家也在逐渐建立有关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权保护的情况。当然,一般来说,我们基本上不会去仔细看那些网站的注册协议,我参与过拟定这种注册协议,从原来的几百字、几千字,现在动不动几万字,非常的复杂。仅仅是个人隐私,专门有一个隐私政策,而关于隐私政策各个网站也是不一样的。整体来说,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强调的是几个原则,就是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要有一个合法的、正当的、必要的原则。这方面我们的法律原则是清晰的,但是具体落地恐怕还要有一个过程来继续推动。我们现在正在制定的网络安全法,其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就是网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这方面未来会有一个重大的突破。

  包华:我觉得这件事情涉及几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蚂蚁金服的客户信息到底是从那来的,也就是说蚂蚁金服作为一个信贷机构,它无非是跟其他的电商平台有同样的股东,仅此而已,我们在法律上管它叫关联公司。在这种情况之下,它毕竟还是一个独立运营的公司,而电商平台也是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不管它的股东之间有什么交叉,它应该独立对外承担责任、享受民事权利。但是,在有同一股东的情况下,我把那家的资料原封不动的拿过来,用在我的商用利益上,这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我觉得广大的消费者是接受不了的。第二个问题,比如银行有信用卡,我申请信用卡的时候,银行说如果跟你联系不上,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个紧急联系人。我也接到过这样的电话,而这个电话打进来的时候,银行并不是因为我跟他认识,所以如何如何,而是说你能不能帮我联系这个人,因为我跟他联系不上了,仅此而已。在这个案例中,电话打进来,我往往理解它就是想给欠钱那个人造成社会影响,从而造成我们社交过程之中的不便,对于我的个人生活来说有可能就是一种麻烦。所以我个人理解,不管是他取得信息上的方法上,还是他使用信息的目的上,我认为跟传统的清欠或银行催收的概念都不完全一样,而且这个完全看不到授权的痕迹,我觉得这个东西需要进一步探讨。可能我对这个事的反应会比胡钢律师要严重一些,因为作为消费者,我确实在淘宝上下过单,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它把我的信息干嘛用。也许哪天我送给胡钢律师一个东西,他也会接到一个相类似的电话。那这就出问题了,如果我送东西谨慎,说明我消费也需要谨慎,在一个不能放心消费的环境之内,我干嘛要去消费。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涉及是否继续选择这个平台的问题。

  经济之声: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比如这位发出感叹的网友,他还能够做什么呢?

  胡钢:如果认为这侵犯了他的隐私权,他当然可以向相关的经营者主张自己的权利,因为隐私权本身也是我们的侵权责任法明文规定的民事权益的一项。你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或者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追究他的责任。但是责任追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说互联网或者是信息产业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的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个人信息、隐私的泄露或者被非法利用的可能性极剧增长。你可以注意一下,几乎所有的网站都会有服务协议,服务协议一般都会有专门的隐私权条款,但是大家真的没好好读,仔细看你也不一定能看懂,因为它可能是几十位专门的律师一直在琢磨,不停的在改,改出来的结果,一般人真的是读不懂。拿隐私权政策来说,比如很多的企业会这么写,他说如果我的合作伙伴执行和我一样的隐私权政策,那么我不排除给它使用。这里头就意味着一个连锁反应,“合同伙伴”是一个很宽泛的字眼,“合同伙伴”是不是也有“合同伙伴”,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的隐私或者个人信息被无限度的使用。这种无限度的使用可能造成一些危害,当然同时我们要看到互联网和实体信贷的区别在哪?互联网金融、信贷,它本身不是基于传统的信贷业务,面对面的审核,所以说它潜在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它更加依赖于所谓大数据来保障它自己某种程度的安全。我们现在确实感觉到,现在法律规定可能比较明确,但是很多时候比较宽泛,比如说什么是正当什么叫合理?我也做一些有关行业协会的工作,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积极的推动,做一些更加清晰、明确的,大家都能很好的操作的行业规范、自律规范,既能促进产业的发展,又不要得罪你的消费者,不能侵犯网民的权利。

  经济之声:记者了解到,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就此作出改进,比如将人工电话提醒的时限由现在的超过还款日13天,调整为超过60天,而且不会涉及具体的商品信息。其实大家就是希望蚂蚁金服未来少这么做或者不这么做。

  包华:因为它本身确实掌握着一些数据,甚至说是大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我相信任何一家企业都会这么做。我想提醒大家两方面:第一,这个大数据其实不是蚂蚁金服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数据,它有一些数据是舶来品。如果我们使用蚂蚁金服的服务,你获得我的数据那是经过我授权的,但是如果我给别人送了一个东西,并没有通过蚂蚁金服的赊帐功能来实现,但是调过头来确确实实它从另外一个平台上获得了这样的数据,我认为是没有经过授权的,这种大数据的使用和取得,我认为在法规上肯定是找不到依据的。第二个方面,对于信息上所记载的那个人,你的电话打过去,他的生活、工作会不会受到影响。问题就来了,隐私其实放到你那我并不介意,但是你用它来反复对我的生活造成打扰,我的生活安全权就没有保证了。如果考虑到这个层面,那我们对大数据的依赖应该是有求必应,而没有要求的时候,应该是不打搅的原则。

大数据 详细

涨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东软集团 15.94 10.01%
3 赛为智能 18.52 9.98%
4 航天信息 27.13 7.28%
5 天源迪科 17.00 6.2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天夏智慧 12.58 -5.77%
2 上海钢联 74.30 -3.19%
3 美的集团 52.84 -3.10%
4 南威软件 12.10 -2.97%
5 奥飞数据 75.28 -2.87%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