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观察家 > 正文

字号:  

两巨头互联网银行的乐与忧

  • 发布时间:2015-08-28 09:22:07  来源:大河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互联网金融烽烟再起。近日,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上线,这是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迈出实质性经营的一步。紧接着,蚂蚁金服推出一站式移动理财平台——— 蚂蚁聚宝予以反击。

  总结两大巨头的运营模式,可以看出两大互联网银行的特点。一是主打互联网理财。微众银行上线活期+、定期+、股票基金以及“存工资”等产品,主打理财和转账两项业务。蚂蚁聚宝集合了余额宝、招财宝和基金等三种理财类型,实现一个账号打通,并通过收购的数米基金网接入900余只基金。二是采用互联网技术架构。微众银行和蚂蚁聚宝的架构都是基于“云”上,以云计算的方式保证其金融IT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微众银行成为“去IO E”平台上的银行,由腾讯云从云机房、计算、数据库、存储等方面为其提供支持。而蚂蚁聚宝的架构基于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金融云之上,可以轻松应对大流量,支持海量交易,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不过虽然热闹依旧,但此波互联网金融浪潮已经影响式微。这与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有关,即根据总体监管原则,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告别颠覆者角色,不能再打着技术创新的幌子,从事多种混业业务从而实质上混业经营。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银行值得称道的创新亮点并不多,颇有山穷水尽的味道。一方面,互联网银行近乎复制了直销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日益严峻的挑战,直销银行成为商业银行“互联网+”战略的主要突破口之一。截至2015年7月底,中国直销银行上线数量超过30家。现阶段,互联网银行问世,似乎只是多了家直销银行。微众银行开户的逻辑与很多直销银行一样,通过已开银行卡进行客户信息的交叉验证,用户注册后可获得一个19 位虚拟银行卡号,是一个比较基础的电子账户,仅限于购买理财产品、转账至同名账户等功能,不支持刷卡消费及向外转账。即便是人脸验证技术也不足为奇,江苏银行直销银行等直销银行早已采用这一技术。另一方面,平台战略多为旧酒装新瓶。互联网银行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战略、平台产品大同小异。蚂蚁聚宝实际上是数米网的移动升级版。各类平台无本质差别,无非是产品多寡。

  互联网银行还难以在互联网金融冲关中迅速卡位,而且目前的“轻资产”模式,也存在隐忧。

  一是补贴问题。微众银行上线的“活期+”等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高于同类产品。上线初期通过高收益来吸引客户无可厚非,但溯及过往各大互联网理财企业,哪个不是靠收益率博取眼球经济,期望平地一声起,却最终昙花一现。这种靠补贴的思路已难以像当年余额宝一样将银行存款分流。

  二是代销风险问题。微众银行、蚂蚁金服等多为代销产品。二者甚至高举零申购费大旗,在期间推广,用户从平台购买产品时均无需支付申购费,且蚂蚁聚宝还表示基金赎回可实现T+1到账。在股市暴跌背景下,基金、信托等产品更是陷入漩涡之中。如何做好风控,划清责任,是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功课。

  三是用户接受程度问题。众所周知,腾讯目前拥有8亿Q Q用户和4亿微信用户。由于微信用户匿名制,将用户转化为客户是个难题。微店等产品采取向客户主动推送的方式,这种营销方式的导流效果不佳,甚至引发用户反感。微众银行推出的“微粒贷”等小额信贷产品,同样采取了主动推送给目标客户的做法,效果有待观察。

  四是集团内部竞争问题。资产管理行业已经成为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重要一极。以牌照放开、渠道扩充、投资拓宽为抓手的监管新政打破了资产管理业务分业割据的局面,业务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淡化。“大资管”行业跨界竞合与综合经营紧密契合的态势基本形成。因此,单纯打理财牌,可能使银行牌照的价值丧失,也造成集团内部左右手互搏。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需要在腾讯这样的平台上定位自己的角色。微信场景中承担多元化理财功能的是理财通,与微众银行的理财格局类似。二者面临功能整合。

  互联网银行还没有真正开展银行业务。笔者认为,互联网银行还需要植入更多金融基因。展望未来,互联网金融在回归正常监管轨道后,融合创新将成为新的主题。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中的不同行业以及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之间,如果以开放的心态开展合作,将可能创新出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新型商业模式。这才是互联网银行的价值。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