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业内人士:未来的P2P平台不应该靠金融本身挣钱

  • 发布时间:2015-07-21 07:4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波

  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野蛮生长的P2P平台的监管法规终于落地。从行业对此的解读来看,这将会开始一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行业大洗牌。此前积压的问题在此时会集中爆发,风控能力差、资产劣质的平台将会被淘汰出局。

  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最早一批进入市场的P2P平台,黑马会TMT行业分会副秘书长、人人贷董事长杨一夫7月16日在黑马会宁波分会群里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做了线上分享。回过头来看最初人人贷的发展模式,他们凭借对中国个人金融市场的判断和快速的试错在当时还属蛮荒之地的网贷行业站稳了脚跟。

  对于未来互联网金融潜在的发展方向,杨一夫认为单纯的靠金融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提出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新的模式会产生于怎样更好地将人与服务连接起来,靠服务挣钱。在这其中,对于机构来说,资产开发将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面对新的商业模式,自己的判断比市场调研更可靠

  我们做过一些市场调研,其中包括一些问题,类似“你愿不愿意通过互联网把钱借给陌生人”。当时获得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不愿意。在五年前这个事情还是很难想象的,那个时候通过互联网借钱的行为本身挺不靠谱。所以后面我们拿到这个结果没有觉得诧异,我们觉得模式不被认可(可能)蕴含一些机会。如果模式被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话,却还没有成功机构出来,那可能说明模式本身有一些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市场调研——特别是一个新的模式出现的时候——我们觉得并不是特别的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思考这个模式。当时我们觉得,一方面美国这个模式开始有向上的明显的发展趋势了。另一方面,美国不光是个人金融服务很完善,大量的财富其实是掌握在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就是五十岁以上或者说已经退休开始领养老金的人手里。很多的年轻人,你想要他拿出几千美金,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个跟中国的区别非常大。

  在那样的环境里,P2P的生存土壤并不好,但还是能够生存。反过来中国储蓄率非常高,而且大量的财富掌握在年轻人手里,三十到四十这样的年龄层。这些人其实算互联网比较重度的用户,相对容易接受新鲜的事情。而中国的个人金融服务体系几乎是缺失的,导致被压抑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需要被释放,这是国内比起美国的优势。我们基于这样的几个判断,觉得还是有机会的。虽然所谓的市场调研不重要,但是你需要有一套逻辑去支撑你自己对商业模式的判断。

  通过快速试错提高创业公司竞争力

  在开始做这个事之后,我们也面临了很多挑战,主要的挑战是中国的信息碎片化是比较严重的。虽然中国的很多金融信息是可获得、可查询、也已经数字化了的,但是它获取和查询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不是在一个途径就能够全部获得,需要通过大量的途径,这导致中国的征信成本很高。而且也没有一个社会化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这是中国当时的环境上比起美国的一些劣势。

  但这些劣势其实给了一些小机构和创业企业一些机会。如果这些设施很完善,监管也非常明确的话,我反倒觉得会变得很难做。因为这样的话大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就会率先去做一些类似的事情,就给创业者留下的空间更少。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和机会,我们算是机会很好,进到这个时间点。我们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实际上竞争非常不激烈,整个行业里面的机构加在一起可能就五六家,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长的学习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窗口期。而且试错的成本也比较低,不用急于对规模上做太多的考虑。等到这个行业快速发展、爆发式增长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两年多的准备期。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期望复制美国的一些商业模式,通过线上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后来遇到了很多障碍,信用信息碎片化的问题。没有做太多的挣扎,我们换了一种拓展业务的方式,在超过三十个城市设立了将近130家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的作用一方面是拓展业务,开发借款需求,另一方面是信用体系的收集以及验证核实网站的信息。因为中国的信用信息碎片化比较严重,通过远程高效的方式不能拿到并且验证所需要的信息,只能通过一些比较笨、成本比较高的方式先把信息拿到。

  这个做法跟美国征信体系的发展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美国是三个主要的征信局,在这三个主要的征信局背后,最多的时候一度有数千家很小的征信分支机构隶属于其中的一家或者三家,向征信局提供他们拿到的一手信息,包括物业费的缴费情况、电话费的缴费情况等一些一手的信息。

  这是我们在开发借款人上面的商业模式的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实际上是比较快的决策。我们觉得快速试错在创业早期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小企业跟大企业比的话,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力和优势就在于你的试错成本很低。在没有太多可输的情况下,试错本身是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一个方法。当然这个试错需要有系统性、有思考的去做,不能随便找方向瞎试。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是资产开发和连接人与服务

  未来两年应该是显著的洗牌期。很多机构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出现一些困难,所以资产质量在未来两年变得非常重要,可能是这个机构的生命线。

  在商业模式上面,其实金融本身不一定是一个那么大的市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在国外会发现,商业银行去挣钱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是靠一些增值服务去挣钱。那我觉得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一些趋势。所以机构如果围绕个人去展开,可能将来会出现一些依靠人挣钱,而不是依靠本身的金融服务去挣钱的机会和可能性。

  绝大部分的产品形态,都不开这个三个范围: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服务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并不太需要金融的支持。人与商品的连接需要的金融支持是非常基本的,可能是一些基本的电子支付。在人与服务的连接上面,有一些现在还没有看的很清楚,但恰恰是在这方面可能会需要一些新的个人金融服务的模式。

  未来真正能做成大平台的机构数量不会很多,但是会有很多的机构会有很好的生存空间。这看的就是他自己的一个资产开发跟管理的能力。因为资产开发跟管理这件事情,集约化的资产管理在目前看来是不现实的,至少不能做到绝对的集约化。那这就需要很多的内容机构去做资产开发的工作。当资产开发做的足够好的时候,不管跟金融机构,还是跟未来形成的所谓的大平台,都会有非常好的合作空间,而且这样的机构也可以有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发展。

  所以线上理财部分的价值其实是相对有限的。当这个行业的监管完全落地之后,那些掌握流量的机构,包括现在已经有掌握其他流量的机构做类似的事情,比如说阿里的招财宝,当他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之前的一些所谓建立的这些理财的流量,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你的资金的获取成本和流量的获取费用,都决定你不太有竞争力去提供更低的价格。通过自己开发资产与掌握巨大流量的平台合作,这在未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我们觉得做互联网金融,更重要的还是资产开发的能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