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需要违约破产例子
- 发布时间:2015-04-20 09:52:0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刘波
佳兆业的危局当属个案,不必拿它作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但佳兆业的案例对其他房地产企业可以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如何预测风险、防范风险、解脱困境
“信用违约”对于很多中国投资者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金融术语。2014年3月,“11超日债”正式宣告违约从而成为国内首例违约公司债券,中国的债市违约年随之开启。2015年新年伊始,深圳房地产龙头企业佳兆业集团公告称未能偿还4亿港元汇丰提供的融资贷款,一举成为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首例违约。
事实上,中国有不少投资者存在着一种误区,即债券作为固定收益产品不应发生违约,市场也始终抱有着“政府最终时刻兜底”的惯性思维。那么,“信用违约”会对债市产生哪些影响?2015年债市违约是否会加剧?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违约?
违约是信用风险的正常反应,政府和投资者都应理性认识。在笔者看来,中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要健康发展,就需要有几个实实在在的违约破产的例子。早在2013年,笔者就如此评论,事实也正是如此,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2014年中国债券投资者经历了一个从零风险、隐风险逐渐扩展到显性风险的转变过程。
2014年3月初 “11超日债”因无法偿还8980万元债息打破了中国债市“零违约”的神话,7月金泰私募债3300万元本息违约,再到银行间市场4亿元华通路桥短融在最后一刻方得到偿付。2015年新年伊始,深圳房地产龙头企业佳兆业集团公告称未能偿还4亿港元汇丰提供的融资贷款,一举成为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首例违约。一系列违约事件在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的背景下触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是否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
没有违约就没有信用风险,一旦有信用风险就说明发债主体有可能还不起债,任何借贷方都应当意识到这一点。虽然中国传统向来强调守信用,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其担负守信的义务,也会存在即使公司有还贷的意愿,可是遇到经济低迷或者业绩不佳的情况,将导致公司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事实上,出现违约在经济学上来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投资者应当对这些风险有一些理性认识,通过提升利率等操作来补偿所承担的风险。目前国内还没有处理债务违约的明确流程,因此当下所发生的违约事件对投资者、债权人或者银行来说,都是一个个风险管理的案例。跟踪这些事件的发展以找出他们相应的规律,会有助于企业做好相应预案, 以及投资者做好信用市场的风险定价。
近年来,“隐性担保”饱受诟病,甚至被视为中国经济中的最大风险。对此,笔者也认为,隐性担保会对市场起到干扰的作用,因为它时有时无,影响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这也正是前段时间城投债出现问题的根源。对于部分基础建设公司和城投公司的债务,政府是否有义务担保目前依旧众说纷纭,这就给市场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假如现在政府明确说不再担保了,市场建立了相应的风险判断机制,那么部分城投债或企业债的发债成本和利率就会上升,就和其信用风险有一个匹配,而这类债能否再发出去就成了问题。这对发债主体来说也是一个警示,他们不能再依靠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信用来获得廉价的融资,而必须以市场成本来承担他们的义务,从而形成责任自负, 这样他们也就会对融资和投资有更谨慎的态度。
那么,中国的债市将何去何从?违约是否会频现?在笔者看来,2015年是比较关键的一年,一旦地方政府明确他们的责任,不再通过“隐性担保”来干扰市场,那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地方债违约现象。目前已经有一些私募债出现了违约,但其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一些。而从一些公司债、企业债或者城投债来看,出现信用风险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佳兆业的违约事件同时引发了市场对于房地产风险释放期到来的担忧,笔者认为房地产公司2015年会出现信用风险的几率还是很大。近两年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很大,尽管作为支柱产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可能政策会有所放松,但整个行业目前如何承受市场的调整压力还需要保持观察,而3月1日开始执行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根据笔者判断,健康的房地产企业未来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比如开发在一、二线城市的地产项目,一般房价比较稳定,房地产商的资金链也会比较稳定,受到行业负面冲击的影响比较小,也会有足够的资金去收购其他较弱或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商。
当然,佳兆业的危局当属个案,不必拿它作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但佳兆业的案例对其他房地产企业可以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如何预测风险、防范风险、解脱困境。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