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银行业还须自力图强 着力破解资产恶化之忧

  • 发布时间:2016-01-19 01:31:1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何芬兰  责任编辑:胡爱善

  近期,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外资银行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的消息,让市场对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的忧虑渐浓。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发布了中国银行体系展望报告,对未来12~18个月中国银行体系的展望为负面,认为银行的整体信用度将恶化。然而,业内人士提示,要冷静看待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并认为应对资产质量恶化,中国银行业尚有很大操作空间。

  不良贷款率走高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及企业经营形势的持续恶化,服务并依附于实体经济的银行业出现了不良资产加速上升的态势。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080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2048亿元,增幅达29%;不良贷款率1.52%,同比增0.4个百分点。穆迪称,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生成率逐渐上升,反映了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这一趋势在周期性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中小企业领域最为明显。此外,有迹象显示,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放松,越来越多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并未计入不良贷款。

  由于担忧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近期不少外资银行正抛售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德意志银行2015年12月28日称,已同意出售所持中国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数股份。事实上,德意志银行的抛售行为并非先例,此前汇丰银行控股的恒生银行抛售了5%的兴业银行股份,西班牙对外银行亦出清了中信银行股份。

  银行业资本压力趋升

  “中资银行的运营环境正在恶化,在出口、投资和就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穆迪的基础情景假设中国GDP增长率将从2015年的6.8%进一步降至2016年的6.3%。系统整体杠杆率(即信贷总额/名义GDP比率)可能将从2014年底的193%升至2015年的209%,2016年将进一步上升,加大了清偿风险。”穆迪分析师武赋赋称。

  穆迪表示,由于近期政策性利率下调及利率市场化导致净息差收窄,银行的盈利能力将恶化,而上升的信贷成本也将侵蚀银行的净利润。大型银行因为信贷增长相对较缓,而信贷成本较低,故而其资本实力更强。与之相比,中小银行的资产增长迅速,但资产质量较弱,因此将面临更大的资本压力。

  着力破解资产恶化之忧

  针对当前市场对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恶化的担忧,业界人士认为需冷静分析、正确看待。当前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爆发是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自然结果,是世界各国经济调整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应对资产质量恶化,中国银行业尚有空间。虽然短期内宏观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一些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向下调整的惯性仍然较大,但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观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为银行业对冲存量风险提供了机遇。

  事实上,在不良贷款大量爆发前,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对“两高一剩”、房地产等行业进行管控。同时,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引入并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政策、工具、系统等方面不断强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风控体系,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不断加强。

  此外,中国银行业在经济上行期储备了较为充分的财务资源。目前,上市银行拨贷比为2.77%,规模前十大银行拨贷比显著超过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低于法国),对风险覆盖的水平相对较高。

  穆迪亦认为,在汇率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尽管存在资本外流进一步增加的风险,但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中资银行维持充裕的资金和流动性,这仍将是中资银行的一大优势。同时,中资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存款,并持有充足的流动资产,可覆盖其市场融资。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支持依然较高,预计政府将保持对主要银行的大力支持,反映了维持公众信心和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政策需要。但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政府对小型银行的支持可能会更有选择性。

中国银行(601988)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