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传国务院将设金融事务局 旨在更好协调一行三会

  • 发布时间:2016-01-16 07:43:4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据媒体近日报道称,按照中编办的安排,国务院办公厅已将其经济局六处独立,设立金融事务局,即秘书四局。主要负责涉及“一行三会”的行政事务协调,但不涉及具体业务的执行落实。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国务院办公厅新设立了秘书局,以协调金融和经济监管机构工作。稍早坊间还一度传出“一行三会”合并的传言。而截至《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稿,上述传言未得到官方证实。

  不过,受访业界专家称,成立金融事务局很有必要。假如成立该机构,可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也有助协调各部门,更能针对性与时效性地解决问题。

  或旨在协调“一行三会”

  受访专家称,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金融现象比此前更复杂,也需要一个类似金融事务局的机构,起到一个中间桥梁的作用,更好地统一协调 “一行三会”的工作,由此也更能针对性与时效性地解决问题。

  “现在金融产品多,金融现象比此前更复杂,成立一个协调各部门的机构很有必要,针对性与时效性更强,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避免各部门的矛盾。”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早前‘十三五’规划便已建议将‘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意味着改革目前的金融监管框架已经上升为战略高度。新年以来,汇率市场、股票市场动荡加剧,更显示了金融监管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此次新设金融事务局,体现了决策层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协调金融监管的考虑。”

  对此,地方银行监管分局公职人员莫开伟在腾讯财经也撰文称,此时设立金融事务局,属史无前例之举,从深层意义观察,不单纯是一次机构简单升格,更是中央政府在新的金融形势下全面了解和把握金融形势的需要,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变化莫测的金融形势掌控能力。显然,中央政府设立金融事务局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在他看来,就目前而言,这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能准确、及时、有效地把握客观金融形势;其二,能随时协调各金融机构关系,解决相互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其三,能充当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牵头人。

  据财新网报道称,一位接近央行人士介绍,与央行牵头协调“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不同,央行是牵头“一行三会”金融监管政策方面的协调,而秘书四局主要是负责“一行三会”行政事务方面的协调。此前2013年国务院曾发文明确“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由央行牵头协调,央行办公厅负责执行这一职能。

  目前市场上对“十三五”进一步推动协调监管的建议很多。而在沈建光看来,危机后国际央行改革纷纷成立超级央行,提高其宏观审慎管理与监管的作用,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也是未来改革的深化方向。

  上述媒体还报道称,此次新设立金融事务局属于正厅(司、局)级部门,主要负责涉及“一行三会”的行政事务协调,但不涉及具体业务的执行落实。而2016年开年,央行便推出了新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对此,沈建光对记者称,“未来加强央行对金融稳定的统筹管理,甚至一行三会合并也有可能,这有助于帮助央行获得信息优势,对于降低最终贷款人的救助成本,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实现都有利。”

  业界称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很有必要

  在一些业界专家看来,现行的监管体制框架已经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因为目前出现的金融机构跨行业、金融产品跨领域、金融业态跨市场、互联网金融跨平台、地方金融跨区域、金融市场跨国界等6个“越来越多”的新变化。由此,他们看来认为,监管格局未来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而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这可能出于两方面的需要:一是防范风险;二是适应整个金融环境的变化,把握发展机遇。”对此,对金融业非常有研究的华金金融控股集团产品及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磊稍早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

  据张磊介绍,自2013年以来,整个金融环境与金融形势都在发生变化:国内主要是以新兴互联网为主体的模式出现;国外则伴随资本项目开放,外部的资本流入流出等方面也都发生一些变化。这些都是“十三五”规划期间需面对的。

  有分析师也对记者分析称,“这应从三个维度来看,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变化和发展,必然需要金融监管框架和体系顺应而变,防范由此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对于金融监管框架的问题,沈建光曾在《中国金融监管新框架:走向超级央行?》文章中称有以下理由的必要性:第一,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严重落后于金融发展现状;第二,现实危机拉响警报,如不修改金融监管框架,将酝酿更大风险;第三,金融危机后,国际经验显示央行在宏观审慎方面的地位增强,监管职能大大提高;第四,部门利益之间协调困难,“一行”与“三会”之间、“三会”内部之间往往存在着目标不一致,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第五,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第六,央行作为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最后提供者,只有打破先行监管框架,才能改变当前只能获得零散化的信息碎片的局面;第七,金融创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大了对现有金融监管的挑战;第八,容易造成宏观政策的叠加效应。

  有受访人士也称,我国分业经营模式目前很难满足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未来有望向混业经营转变。

  不过,在目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框架背景下,对于未来“一行三会”是否会合并的问题,多数受访专家称,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可能会朝着交叉监管,统一协调的方向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