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利率”“消费补贴”“优惠券”……开年以来,在贷款“降息”的大环境下,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抢抓消费贷“开门红”,部分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最低已降至3%以下。
消费信贷作为促消费的重要金融工具,其利率已经处于低位。业内认为,消费贷利率持续下行空间有限。银行要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产品设计能力、用户服务能力以及自身风控能力是根本之策。
抢抓“开门红”
银行花式促消费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自2024年开年,多家银行相继推出“新春有礼 线上消费贷”活动,通过发放红包、优惠券、抽奖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办理或使用贷款。
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布局零售业务的“必争之地”。日前,兴业银行“兴闪贷‘疯狂星期六’”活动推出3.2%固定利率优惠券,每周限量1000张;建行江苏省分行推出“建易贷”,最高可贷100万元,最长可贷60个月。
记者采访获悉,开年以来银行普遍加大零售业务布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以“金融力量”扩内需促消费;二是缓解自身息差压力。
银行围绕客户需求按下促消费“加速键”。“主要围绕百姓消费、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强化银政、银社、银医、银校等民生场景合作,构建强有力基础客群。”苏州银行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该行通过提升投研投顾专业能力,丰富财富产品货架,加大线上营销触达,满足客户个性化、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
“提高零售贷款占比是稳定净息差的有效措施。伴随住房贷款需求减弱,银行需要在利率相对高一点的消费贷款、汽车金融和信用卡贷款业务方面努力拓展。”华东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
年化率低至1.5%
消费信贷成本下降
在“开门红”期间推出优惠活动,是银行布局零售业务的传统模式。然而,在行业激烈竞争下,消费贷利率水平也被推至新低。
“降!降!降!贷款利率又降了!”“2024年3月31日前,贷款用于线下买汽车、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可享受年化率1.5%”——日前,多家中小银行花式推出多款低利率消费贷。
在开足马力营销的同时,湖北、四川等多地银行也积极落地消费贷款贴息工作。“申报贴息的贷款金额大于实际消费支出的,按实际消费支出金额的年化1.5%计算贴息;申报贴息的贷款金额小于实际消费支出的,按贷款金额的年化1.5%计算贴息。”1月8日,四川一家农商行发布公告称。
针对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引导市场利率合理下行,降低消费和投资成本,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助力消费加快恢复。
周茂华同时建议银行合理控制消费贷最低利率申请门槛。过低的消费贷利率易导致跨市场套利及部分借款人过度消费,并催生局部资产泡沫风险等。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个贷业务风险防控与业务可持续问题。
价格下降空间有限
提升竞争力是根本
消费信贷是鼓励消费、促进消费市场活跃的重要工具。
开年以来,各大银行的减费让利等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但业内认为,消费信贷利率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银行需要通过提升产品设计能力、用户服务能力、增强自身风控能力等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目前消费信贷利率已经处于低位,预计2024年消费贷利率下行空间有限。”周茂华分析称,目前部分机构消费贷产品利率存在定价过低问题,机构需要平衡收益与成本。此外,伴随居民和企业消费信心逐步回暖,消费需求恢复,市场供需博弈也对消费贷利率下行空间构成抑制。
记者自业内了解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银行消费信贷存在三大难题:一是获客较难,价格下降空间缩小;二是为了获客,银行推出创新模式、推进客户下沉,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和风险防控的难度;三是消费信贷的盈利空间有限。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竞争压力增大,消费信贷的市场份额争夺激烈,风险管控难度增加,银行需要更加严格的风控措施。下一步,银行布局消费信贷的重点应该放在创新产品设计方面,并着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