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生力军,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稳住中小微企业是重中之重。去年以来,一系列举措先后落地,加大金融支持、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当前疫情和经济形势复杂,市场主体仍面临不少困难,要标本兼治,持续治理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月20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这个“基础”就是市场主体。要围绕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出实招帮他们解难题,减轻不合理负担,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而1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也提出,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小企业仍面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升等诸多困难,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同时,会议强调,要努力帮助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解决最直接的现实困难。要把握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一直都是发展路上绕不开的难题。去年7月份,17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其中,在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制度方面提出了5项举措,包括优化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健全多层次小微企业金融和服务体系、强化小微企业金融差异化监管激励机制、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近期举行的2020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2020年银行业累计对7.3万亿元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9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6万亿元。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支持。央行牵头出台金融支持抗疫30条举措,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7600多家防疫保供重点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需要,追加了5000亿元复工复产、1万亿元的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60多万家,绝大多数也是中小微企业。
此外,还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陈雨露表示,央行积极督促商业银行改进对小微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机制,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得以大幅增加,2020年前11个月普惠小微新增的授信当中,首次授信户数占近40%。
对于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央行行长易纲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变。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二是,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鼓励银行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水平,降低对抵押担保的依赖。三是,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领作用,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推广供应链票据和应收账款确权,促进企业发债融资。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小微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群体,这也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政策的具体落实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做好客户选择以及与客户的自主协商,真正让资金流向小微企业,流向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较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做好贷款流程管理、贷后管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管理,让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小微企业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