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是国际奢侈品牌全球销售的主力支撑。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中国10年官方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据国外机构称,奢侈品牌在中国销售最风光的时候,博柏利(Burberry)全球1/4的销售额和普拉达(Prada)全球1/5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消费者。Swatch集团旗下的品牌欧米茄(Omega)、海瑞温斯顿(Harry Winston)和宝曼(Balmain),其全球销量的35%来自于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
但近两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不再“辉煌”。
香奈儿(Chanel)自1999年进军中国内地以来几乎每年“例行涨价”,但在今年4月,香奈儿在中国内地降价20%;随后,迪奥(Dior)在香港地区也选择降价,降幅达到12%;此外还有普拉达、卡地亚(Cartier)分别降价11%和5%。而奢侈品牌古驰Gucci在上海、成都、南京等地相关专卖店更是直接喊出“5折甩卖”的口号。
另外,位于广州丽柏广场的路易威登(LV)门店近日正式关闭,至此,今年LV在华已关闭3家店铺。据了解,经过近期的多番调整,目前,作为老牌奢侈品品牌的LV在大陆仅剩不足50家门店,分布在约30个大中城市。
关店现象并非LV个案,而是已然席卷了整个奢侈品行业。2014年,雨果博斯(HugoBoss)关闭了7家门店,菲拉格慕(Ferragamo)和杰尼亚(Zegna)分别关闭了6家,博柏利(Burberry)关闭4家。今年一季度,普拉达(Prada)在中国门店数量达33家,相比2014年的49家有所降低,阿玛尼(Armani)门店数则从49家降至44家,而香奈儿(Chanel)门店数为11家,博柏利2015将关闭10家门店。多家奢侈品品牌的关店,预示着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市场慢慢走向衰落。
5月份,《2015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规模降至约1150亿元,较2013年下滑1%。根据贝恩的最新预计,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奢侈品市场实际增长率将下降2%至4%。
《中国奢侈品报告》中也提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在全球的比重从2014年的11%下降为10%。2013年该比例为13%。大部分奢侈品品牌客户流入和流出处于临界点,即老客户流失速度大于或等于新客户增加速度,“去logo化”正快速转变为“去品牌化”,很多奢侈品面临品牌崩盘危险。报告还预计,明年将有95%以上的奢侈品牌会策略性关闭部分门店。
“打折”、“降价”、“关闭门店”,2015年可谓是中国奢侈品行业最为动荡的一年。
国内的奢侈品市场低迷,不少人将之解读为“反腐才是原动力”。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毫无道理。
这两年,中国进入反腐新常态,高端消费市场明显受影响。譬如据统计称:2013年,中国人是波尔多葡萄酒庄的最大买家,共有25笔交易,占总交易量的75%。而2014年,一家法国咨询公司记录了14笔来自中国买家的交易,仅占总交易量的43%。
不过,除了反腐、厉行节约带来的冲击之外,更多的是网购盛行和消费外移等因素,让传统大牌奢侈品店的销售业绩“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境外消费达810亿美元。中国消费者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境外。“当前的税率政策导致境内外奢侈品价格差异巨大,推动游客海外消费,促使国内奢侈品业经营陷入困境。”一家名表品牌的高管告诉记者,随着对外交流愈加频密便捷,中国消费者海外购买奢侈品渠道正不断扩大。
另外,近几年在中国曝出的奢侈品质量问题日渐增多,投诉量不断攀升也值得这些奢侈品牌反思。在中国这个初级市场和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奢侈品的利润率非常高,赚钱很快,于是一些奢侈品牌因产品需求量太大让心力不济,或明或暗寻求代工,把工厂开到成本更低的销售地,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这样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在所难免。
境内奢侈品市场寒意袭人,但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并未缩水。可见,国内奢侈品的降价风,绝非反腐的神奇副作用。
互联网或许将成为救命稻草。毕马威最近针对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一份调查显示,2015年受访消费者可接受的网上购物最高单价达4200元人民币,去年这一金额为不超过1900元人民币,增幅高达121%。电商,无疑是奢侈品不愿但必须面对的。尤其是随着老一代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正在减缓,生于或成长于网络时代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正逐渐成为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与生俱来具有互联网色彩。
麦肯锡的数据表明,201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除了奥特莱斯以外,基本都来自于电商。2009年,电商的奢侈品营业额增长率仅为2%,而今这一数字已攀升至6%,总计140亿欧元。
报告指出:中国网民数量已经从2006年的 1.37亿人增长到了2015年的6.68亿人,约有90%的人使用移动客户端搜索;奢侈品行业的搜索量呈双位数稳步增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改变了。早高峰的地铁都能成为团购网站成交量最高的地方。“双十一”成交额912亿元的阿里成为多少电商垂涎三尺的对象。
奢侈品分析师认为,品牌进军电商只是时间问题。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高级分析师马里奥(Mario Ortelli)预测在未来5到10年内,电商渠道将占据奢侈品营业额总数的15%以上,这主要受益于新兴市场的推动。电商已经影响了奢侈品消费者的查询和采购方式。
麦肯锡通过对全球7000位奢侈品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研究发现,目前四分之三的奢侈品消费者会受到数字化信息的影响,比如网页浏览和社交媒体。这也使奢侈品会越发重视“线上”这块必争之地。线上渠道将成为尤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它能够记录产品走向。移动网络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线上消费,也方便了商家系统地收集消费者的兴趣爱好等信息。
今年以来,奢侈品品牌陆续尝试以不同方式触网。继顶级奢侈品品牌香奈儿尝试在线首发珠宝新款之后;轻奢品牌蔻驰登陆天猫商城;豪雅腕表入驻京东;卡地亚低调试水自营网店;雨果•博斯集团宣布将投资重点放在有助利润率提升的电子商务业务,并计划2016年将物流收归自营。
未来终还未来,现阶段国内奢侈品电商市场继续烽烟四起,进入“白刃战”阶段。低迷的众多奢侈品电商能否起死回生,就请拭目以待吧!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晶报 中华网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