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医药 > 医药要闻 > 正文

字号:  

记者调查失能老人养老 如何让老人活得有尊严

  • 发布时间:2015-07-31 10:03: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姚雪青  责任编辑:吴起龙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医院无法照顾其生活起居,养老院缺乏必需的医疗条件,如何选择令人为难。这种情况下,兼具医疗和养老双重功能的医养结合护理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老人们在这里到底生活得怎么样?各地医养结合有何发展特色?有哪些发展瓶颈?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生病时按下铃,医护人员就来床头

  悉心照料老人,减轻家庭负担

  早起做操黄昏散步,吃营养师搭配好的三餐,闲时和老伙伴们一起听听黄梅戏学学剪纸,生病时医护人员能随时来到床头……对于今年72岁的南京市民王大爷和他的老伴儿来说,这样的晚年生活,是他们此前根本没想到过的。

  王大爷夫妇唯一的女儿多年前因病去世。这么多年来他俩寄情于工作,用繁忙忘记难享天伦之乐的痛苦。可退休后,两人体力下降,很多家务开始力不从心,同时越发感到孤独。“我俩都没有亲兄弟姐妹,其他亲戚们要么年纪大了,要么隔得太远生疏了,尽管他们对我俩的现状不放心,却都无能为力。”王大爷告诉记者,去年年底的一天,他陪老伴儿到家门口滨湖社区医院看感冒,无意中路过了一家“泰乐城老年优养全护之家”,经过了解发现是一家医养结合的综合机构,里面管吃管住还管看病,便试着住了一段时间。

  “这里的床位分为护理型和养老型。我们现在身体还可以,就住在养老单元,包了一个房间,价格四五千元一个月。等以后身体不行了,再转到护理单元去。”王大爷说,这家养老机构不错,他已经把自己住的房子租了出去,“彻底搬,投奔到这个‘大家’来。”

  据介绍,这家养老机构能提供养老、医疗、健康护理等各方面的服务,不仅有执业医师、康复师和专业护理员,还与滨湖社区医院以及多家三甲医院实现了双向转诊,护理床位可以走医保报销渠道。从去年8月开业至今,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已经累计居住及康复出院近600位老人。他们中有附近社区的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由于家属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长期在这里生活;有骨折后需要康复的高龄老人,住上三五个月痊愈后便回家了;还有需要提供临终关怀的绝症晚期老人,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我爷爷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日子。”从事IT工作的南京市民张伟(化名)坦言,刚开始做出这个决定时还纠结了半天。

  张伟的爷爷85岁时,脑梗复发、瘫痪在床,他的子女也早已退休、体弱多病,第三代张伟工作非常忙。“如果老人住在医院里,日常照料是个难题;如果住在养老院或家里,又缺乏医疗支持,看病十分麻烦。”张伟说,经朋友介绍,他们将老人送到了泰乐城。

  老人的管床医生夏国礼说,护理院能提供与医院相同标准的查房、吃药挂水及24小时看护,在老人病情恶化时,还请来三甲医院医生会诊,在他弥留之际给予临终关怀,以减轻疾病带来的身体及精神痛苦。

  “无论是我们家属,还是一般的养老机构或医院,都难以同时做到这些。爷爷走得很平静,我们很欣慰。”张伟说。

  60岁以上老人中失能老人占6%

  “护理型”养老供不应求

  像泰乐城这样的医养结合护理院,目前在江苏共有近90个,其中护理型床位占3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高龄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半失能老人占13%,失能老人占6%。对他们来说,医养结合护理院是一个刚需。”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孙才洋认为,医养结合对老人来说,可以从医院昂贵的费用中解脱出来,又有了专业人员护理;对于医院来说,缓解了紧张的床位等医疗资源;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让老人晚年过得有尊严、有质量的养老方式。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介绍,去年江苏省民政厅、卫计委、财政厅、人社厅在国内率先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护理型机构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30%以上。

  在政策引导下,目前江苏各地都开展了建设医养结合护理院的尝试。苏州目前已有医养结合护理院50多家,卫生、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住院全程与医保政策对接;无锡重点开展公办护理院建设,政府引导有方,推进力度较快;常州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市场化程度较高。

  从全国看,医养结合发展的情况如何?

  北京市海淀区目前试点“社区养老服务托管模式”,即老年人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就餐、康复训练、洗澡等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今年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覆盖海淀所有社区。上海市为保障养老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统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护理院等资源,建立起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同时研究通过护理保障、商业保险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支付需求。青岛在全国首创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此项制度的建立使老年人在医院以外的长期照护也可以得到护理保险的费用补偿,有效减轻了老年家庭的经济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介绍,目前各地都有不少符合当地特点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医养结合护理院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应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打通医保渠道,提高支付能力

  “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能力,关键是相关部门能自上而下协同推进。”侯学元介绍,医养结合模式中,养老问题涉及民政部门,医疗护理涉及卫生部门,医保进入涉及人社部门,资金支持涉及财政部门,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各部门拓宽视野,主动寻找政策接口,提高政策协同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医养结合这项系统性工作急需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服务标准,逐步实现医疗护理资源覆盖所有老人、所有居家养老中心以及所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记者了解到,针对医养结合护理院,卫生部门2011年出台的标准所要求的门槛较高,特别是对医护人员的配比、设备设施等有严格要求,也导致了护理院前期投入较大。一些小型机构难以承受,大中型的也需多年才能收回成本。以泰乐城老年优养全护之家为例,政府给予了划拨土地无偿使用40年以及床位补贴等多方面的支持,但在起步阶段,亏损仍不可避免。

  “一些地方的护理院故意模糊养老和护理的概念,从而套取医保资金。而在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医保蓄水池中资金有限,再分流到养老机构,容易造成一些问题,也客观上导致一些地方并不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护理院建设。”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老年事业系主任单奕认为,医保资金是用于看病的,而不是用于养老的。套用医保资金去搞养老,是对医保体系的侵蚀,严重的话会动摇医保体系的根基。长远看,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长期照顾保险体系;现阶段,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护理类保险,给予其经营税减免,同时给予投保者保费部分免缴个人所得税待遇。

  孙才洋告诉记者,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所有居民从45周岁开始与国家共同缴纳护理保险保费。“就如同基本养老保险账户一样,在未来失能、半失能阶段,承担一部分护理费用。”孙才洋认为,这样既可以减轻医保资金分流隐忧,又能使医养结合护理院获得长期良性发展。

  目前,江苏省在《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各地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人社、卫计、民政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调研,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发挥医保基金效益,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琴认为,无论国内外,医养结合护理院的定位都较为高端,所住老人一般符合两个条件:失能或半失能;有一定经济实力。因此短期内这一养老方式还无法覆盖所有老人。“在现阶段,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手段对现有的养老方式做出补充,实现医养结合的效果。”她举例说,目前南京市政府采取社区医院巡回医疗的形式,对失能老人进行造册走访,并给予医院一定的补贴,以较低成本整合最佳资源;或在老年公寓配备全科医生,以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