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看重专家资源 医学会“灰色生意经”待澄清
- 发布时间:2014-10-13 10:38:22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孔彬彬
6月24日,审计署公布了《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由卫生计生委主管的中华医学会被直接点名。
报告指出,中华医学会在2012-2013年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以20万-100万元的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药企赞助8.2亿元,且未经批准违规收取资格考试复训费1965.04万元,并将618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收入1.14亿元存放在账外。
3个多月过去,却一直没有中华医学会的任何整改信息。留下一连串疑问待解:巨额赞助费到底去哪儿了?药企赞助对学术会及参会者有何影响?医学会有无在药企与医院医生间充当“掮客”?
160个学术会议收取8.2亿赞助
在还可正常查看到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企业参会章程》中,不仅明确提示参会企业有举办午、晚餐研讨会和卫星会的机会,卫星会价格为30万元/60分钟、20万元/40分钟,还逐一列出各种“广告机会”和“其他宣传机会”,具体到会议胸卡5万元、会议笔记本及用笔4万元、会议用包10万元等。
或者,参会企业也可直接赞助数十万元不等,成为铜赞助到白金赞助等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获得相应的“待遇”。
这与审计报告中的内容基本吻合,而这还仅是2010年的赞助标准。目前很多涉及价目的参会资料已被删除。而中华医学会在2012-2013年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收取药企赞助8.2亿元。
“药品企业赞助学术活动并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国际通行惯例。”广东省医学界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美国的心血管年会、糖尿病年会每年上万人参加,资金都是医疗相关企业赞助。“这些赞助的费用主要用于会议的正常学术交流和开支上。”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外行业协会的财务比较透明,会议赞助也是公布收支、专款专用。而此次中华医学会之所以引发质疑,正是由于这些天价“赞助费”究竟用向何方,账本并未对外晒出。
赞助费究竟如何花?干何用?记者为此最先联系中华医学会党委某负责人,被告知采访需要联系医学会办公室;记者联系医学会办公室,被告知已把整改措施给了国家卫计委,接受采访由国家卫计委负责接待;按照国家卫计委宣传司要求,记者7月15日发了采访提纲,并多次打电话询问,直到9月23日宣传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情况暂时还不是很清楚,还正在了解,而截至目前记者尚未拿到采访时间表。
为医生职业发展提供捷径
中华医学会官网显示,其成立于1915年,是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法人社团,设有专科分会83个,拥有会员50万人。
“中华医学会是官方承认的,在医学学术领域算是层次最高的协会了,可以说它代表着权威。”一药企市场总监表示,中华医学会下辖各分会的主任委员,“基本上也是各个学科最牛的人,国内是认同的。能在这里面挂个职,说明你的学术地位在中国是比较高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博中,凡在中华医学会任职的医生,几乎都会标注出其在中华医学会的头衔,其中不乏医院在职主任医师、高校博士生导师等。
其实不止在中国,“中华医学会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它和国外的交流比较多。”一位销售经理举例,比如国内的医生想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能由中华医学会推荐,会比较容易发表,同时在国外得到的认可也会比较高。
而对于医生来说,像中华医学会这样的平台,是其职业生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公立医院骨科医生告诉记者,“医生想要向上发展,涉及评职称和晋升,就要拿到一定的学分和发表相应等级的文章,而只有参加会议才能拿到学分,现在很多协会都这么做,开会或者提供发文章的渠道。医生需要这些。”
“药企有需要才会去赞助,比如新药上市、二次开发等都需要专家的支持,请他们站在学术的角度帮药企讲一讲这个药品,会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一市场总监坦言。
该市场总监所在的药企曾与中华医学会某分会进行合作,他认为,“有比较好的效果。”毕竟,“新药的推出或二次开发,都涉及适应症等,这不能由药企来说,得由专家来讲才有可信度,主要是给一个学术支撑。”该市场总监说。
实际上,药企看中的除了中华医学会这个平台本身,更重要的是它的专家资源。
“参会的人数多不多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中华医学会有这个学科里顶尖的专家。大一点的分会,主任委员加上其他委员差不多能有十个人,这些人的观点,全国这个学科的医生都在看,这些人说这个药可以用,那就相当于一个指南了。”该市场总监说。
据10年前便与中华医学会合作过的一位销售经理介绍,当时在上海市场推广药品,由中华医学会组织个学术会议或者由中华医学会的老专家认证一下,在医生的范畴里还是很能够得到认可的。可以看出,中华医学会很早便已成为药企和专家医师“沟通”的平台。
严肃的学术研讨会,场外却是热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促销台——这是一些医疗行业学术会议的共有场面。
赞助医院、医学会开学术会议,一度成为医药企业最流行的公关做法。“能够赞助这些学术会议,对药企是求之不得的事,有些厂家还轮不上。”湖北一家药企负责人说,通过赞助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是药企结识各大医院科室主任的捷径,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不说,混个脸熟也更好办事。
中华医学会办的基本都是学术性会议,都有许多医生参会。正如审计报告所指,提供“医生通讯录”也成为吸引赞助的砝码。
在6月被审计署点名后不久,记者曾匿名向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的工作人员询问:赞助是否能拿到参会医生通讯录?对方表示:“学术会议的通讯信息是基本的赞助回报,怎么会没有呢?”
快评
“灰色生意经”待澄清
国际通行的是财政不支持学术活动,因此从现阶段来看,想要进行学术交流,离不开企业赞助。然而如果学术会议异化为药企“展台”、公司“广告”的载体,个中哪些环节违规、哪些合理,就很难厘清。
而且,作为一个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中华医学会利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获取医药企业赞助的做法,也被称为“灰色生意经”,受到广泛质疑。
“一些医药企业通过送钱的方式影响医学会,医学会利用准公共机构的权力影响医院和医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说,巨额费用不仅加重了公司负担,也可能直接间接拉高药价。
即使目前尚无法律限制能不能接受赞助,但学会应该把赞助费公之于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在拿到赞助费的时候,不能损害公众的利益,透明是最好的选择。“焦点并非是否可以收企业赞助费,而是如何收、如何用,能否经得起审计。”
专家认为,一方面明确标准,什么钱该收、能收多少;另一方面晒出账本,总共收了多少钱,用在了哪里。只有这样,方能消除“借会聚财”的嫌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