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生公司全球裁员3000人 中国地区或受到波及
- 发布时间:2016-01-30 08: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田燕
强生医械全球裁员3000人 中国或受波及
近日,跨国医疗巨头美国强生(Johnson &Johnson)公司宣布,为节约成本,未来两年内将在医疗器械部门裁撤约3000个岗位,约占该部门在全球人力的4%~6%。
根据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来看,强生医疗器械的营收接近190亿美元,但仍下滑了10.4%,为业绩表现最差的部门。
强生发言人表示,本次裁员影响到的部门包括骨科、外科及心血管设备等,具体涉及到的产品尚未有规划,但不涉及消费医疗器材、视力保健产品和糖尿病保健业务。此外,裁员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发言人也没有透露。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强生医疗器材在中国的办事处,想就中国地区可能涉及的裁员状况和市场影响进行采访,1月29日,美国强生总部回应称:“这次的战略计划是为期2年的计划。我们尚未对外公布确切的实施工作。我们致力于在中国整体业务的发展并计划持续投资于我们业务的开展。”
下坡路
公开资料显示,强生医疗器材部门约有6万名员工,约占其全球近12.7万名员工总数的一半。
而强生方面表示,节约下来的成本,将有助于其聚焦发展创新型的产品。重组举措料使年度税前成本节省8亿~1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底时将节省出其中的大多数,其中2016年将节省约2亿美元。
强生新近公布的2015年财报显示,强生第四季度营收为178.1亿美元,同比下滑2.4%,略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
据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及文件称,强生主要股东Artisan Partners已经敦促几个维权投资者共同向强生施压,要求公司考虑将消费产品、制药及医疗器械三个部门拆分成独立的公司,希望借此释放最高达90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但强生发言人对此拒绝评论。
资料显示,美国强生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其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和诊断业务”,它也正在积极实现该目标。与此同时,强生也一直在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强生的消费品业务更为一般顾客所熟知,但医药和医疗器械类产品这两大板块在其销售总额中占比最大。在医疗器械市场,强生主营外科手术、整形外科和消费类医疗器械。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强生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早已悄然生变。仿制药、感冒药以及专利保护到期也给强生带来业绩上的压力。
2014年,强生还因操纵隐形眼镜市场被中国监管机构罚款360万元人民币,而问题隐形眼镜召回事件也屡有发生。
近年来,强生在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强生婴幼儿护理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除了强生多次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婴儿产品,还多次有婴儿洗护用品被中国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销毁。根据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大数据研究实验室在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强生在一众知名度较高的产品中好评率垫底。
由此,在母婴行业强势崛起的中国市场,强生2014年的婴儿护理业务就已经下滑,该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0.4%。在跨境电商兴起的背景下,更多的外资母婴产品涌入,强生早年进入中国市场所攫取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悄悄地“偷走”。
而医疗器械业务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根据本报记者在公开渠道的资料搜索得知,仅在2015年12月份,强生就主动召回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骨定位针、骨科复位钳、皮肤缝合器,以及未在中国销售的其他4款产品。
再往前追溯数年,强生相关医疗器械的召回事件也屡屡可见,仅在2014年的12月份,强生医疗器械就在召回公告中露脸7次。虽说对于医疗器械主动召回并不等于其出现了严重的医疗事故,但出现带缺陷或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产品频次过多,则令人顺理成章对企业在管理、生产研发等方面产生质疑。
此外,2015年3月,强生以1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血管医疗器械制造部门科迪斯公司(Cordis)给美国卡地纳健康集团,从而完成了其推出心血管支架业务的策略。
裁员潮
针对此次的裁员动作,强生公司则重申了其2015年全年预测,并表示,在设备部门的重组举动不会影响到其1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一方面,是中国呈爆发趋势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是跨国药企的大幅度裁员的动作频频。强生的3000人裁员计划,被业内人士看作是这股裁员大浪潮在今年的新一轮开端。
从2014年以来,各大跨国药企先后宣布大幅度裁员。诺华、辉瑞、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诺和诺德、百时美施贵宝等知名药企纷纷进行“瘦身”。百时美施贵宝裁员近1000人,几乎涉及其在中国区的所有事业部门,引发员工抗议并且对薄公堂,也成为在华跨国药企的最大规模裁员案例。
种种事件表明,跨国医疗巨头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业内人士认为,许多大型药企面临专利药到期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内交外困局面,不得不调整企业策略,或改变产品线,或兼并重组,精简人员和压缩开支已是削减成本的常见手段,目的在于集中资金推进研发和新产品的上市。
在国家政策主导的层面,公立医院优先配置使用国产医用设备和器械已经成为业界的全新风向标。受惠于此,以东软、上海联影、迈瑞等诸多中国的本土厂商赢得发展机会,风头正健。而GPS(GE、飞利浦、西门子)等长期占据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跨国巨头,近些年也屡遭外界指其垄断的非议。
中国正在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医疗市场,跨国医疗企业不想拱手让出市场份额,就需要变轨发展。
以血糖仪市场为例,中国作为全球拥有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对血糖仪的需求量巨大。而在中国的血糖仪市场上,强生占到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份额,其余依次是罗氏和雅培,剩下约三分之一分属于国内企业。中国的血糖仪龙头企业 三诺生物 ,凭借低于国外同类产品30%以上的性价比优势,市场份额逐年提升,目前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仅次于强生,追赶势头较猛。
为了抓住中国市场的机遇,强生选择了与中国企业合作,试水移动医疗业务。2015年11月,华为宣布与强生就其旗下的血糖监测品牌稳捷达成合作,通过接口实现强生稳捷血糖仪所测得的数据传送到华为Mate8的手机健康管理平台,由华为运动健康应用完成诊断。
无论如何,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环境确实遭遇到一些新变化,中国经济增速虽然趋于放缓,市场监管也更加规范,本土企业也在崛起,以强生代表的跨国外企在中国仍然享有高于在全球市场表现的增速,如何在中国市场构建贴近本土化需求的竞争优势,还是应当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