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高调转型 阅读体验重于卖书
- 发布时间:2015-07-23 15:54:28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李春晖
唐宁书店广粤天地店
▲1200bookshop天河北店
7月19日,在广州经营了19年、一度开开关关的唐宁书店,进驻珠江新城广粤天地;开广州24小时书店先河的1200bookshop一年内的第三家分店于7月11日在天河北沃凯街开张。这两家各具气质的独立书店,在广州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广州文艺青年提供了读书阅读的新去处,似乎也给曾被网络书店冲击得生存艰难的实体书店,带来了新的经营方向与思路。
记者直击
唐宁书店高端社区重开店
●占地500平方米,珠江新城最大实体书店
7月20日,唐宁书店广粤天地店开店次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书店现场直击。安静的广粤天地,窗明几净的唐宁书店与一众情调餐厅、进口食品超市为邻。
书区仍然占据了500平方米中的绝大部分面积,高高的书架,书籍按不同分区摆放,方便检索阅读。羊城晚报记者现场看到,周一的下午两点,书店里有十五六人,其中年轻人占多数。
与以往的唐宁书店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文创产品区域大幅减少,而咖啡厅、阅读区以及活动场地的面积大幅增加。每个书籍分区都有可供坐着阅读的沙发或桌椅,比华乐路老店更显宽敞舒服。咖啡区在书店外围落地窗附近,在绿植与书架的环绕中显得安静惬意。拿铁等品种基本在30元左右的主流价格,开业初期购买咖啡还会有送蛋糕等优惠。在高端社区围绕的珠江新城,这样的消费水平不算高。而文创产品则只在入口处设了一个展台,据说未来还将在门口处增加一面陈列架,但这与华乐路老店几乎1/3的空间售卖文创产品的格局,显然有所不同。
对此布局调整,唐宁书店创始人鲁宁馨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没错,我们的重点是阅读空间体验。或者说,考量的是如何让阅读融入日常。不过其实总的基调没有改变。只是新店开在社区,我们会更多顾及社区的特点。同时因为新店空间较大,所以系列主题活动和课程会是今后重点。新唐宁书店已不仅是一间单纯的书店,而是一个生活、文化空间和交流、分享平台。”
24小时书店一年开三家
●占地300平方米,文艺范阅读交流空间
在天河北与天河东交界的沃凯街,第三家1200bookshop占据了首层进门口位置,隆重开张。透过明净的落地玻璃,书店内仍然随处可见店主对“旧物”的喜好,令书店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情味。
3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令新店比体育东的首家店多了更多规划空间。店内有着更为宽敞和不同分区的阅读区,书店正中央是被绿植环绕的免费阅读区,大书桌有种身处图书馆的感觉。书架间隔有方便安静阅读的卡座,书店一旁还有用木板与竹子隔出来的阅读间,可供需要交流的人在此边看书边聊天。喜欢户外空间的人,还可以在书店门外的卡座上,边喝咖啡边阅读,同时更敏感地享受自然光线的变化。甚至这里也有了更独立的“行军房”空间,“守夜”的义工可以在这里休息。大约70个位子的阅读空间,显示出店主“经营阅读空间多于传统卖书”的思路。
2014年7月12日,当刘二囍在体育东开出第一家24小时书店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想法,概念多于现实;一年后,2015年7月11日,当刘二囍在天河北开出第三家24小时书店时,大家才觉得,理想主义的确能在互联网经济横扫一切传统业态的今天,找到生存之道。
刘二囍表示,体育东的第一家1200bookshop现在已经基本达到收支平衡;第二家静悄悄地开在华工大学区,是一家咖啡厅转型的书吧。而现在的第三家,仍然是计划以咖啡饮料的经营收入为主,卖书收入为辅。
“一个城市需要有这样一盏深夜亮着的温暖的灯。”刘二囍这句话显得有点文艺腔,但事实是,24小时书店的名头打响后,的确有人拖着行李专门来这里过夜。“他们可能是第二天一早的飞机,临走前就过来看看书,就像我们去台北的诚品书店刷夜一样。”
记者观察
实体书店如何卷土重来?
7月也许是书店们的黄道吉日?在广州两家标志性书店开张大喜的同时,北京有595年历史的地安门地标燕翅楼,7月20日也转型成为了一家24小时书店。经营方中国书店表示,将在此打造集公共阅读、文化传承、慢生活休闲、文化产品于一体的空间,开业之初还同时进行了海外古籍展、古籍修复现场演示等活动。
南北不同城市文化,但实体书店似乎都在今年有了卷土重来的新思路。实体书店卷土重来?这无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人翘首以盼的事。但要以何种姿势卷土重来?目前广州的这两家书店,似乎都找到一些新方向。
现实问题:
租金仍是生存关键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阅读的内容,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长尾效应”在互联网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没有什么找不到的书,而同样的新书,由于高昂的店铺租金、人力成本、仓储物流压力,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相比几乎找不到优势。
在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中,两家书店都明确表示,租金得到了合作方商场的大力支持。其中1200bookshop更是获得了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优渥条件。因此尽管24小时营业的模式会带来一些额外的成本,但整体的运作压力会减轻很多。
事实上,实体书店要进驻大型商厦,都需要得到商场租金上的支持。以往无论是唐宁进驻中信、方所进驻太古汇,都证明了这一点。而作为商场,引进一家书店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单纯追求销售额的坪效。一家书店能带来更丰富层次的人流、口碑、品牌效应,以及品牌认可度、忠诚度。而作为书店,单纯希望商场为文化产业减免租金,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根本上还是要靠自身找到商业模式才能长久发展下去。
盈利模式:
城市生活需要阅读空间
实体书店的生存不能靠卖书,几乎是许多实体书店的共同认知。其实各种尝试以往也做过不少。唐宁书店的华乐路总店、中信店都曾开辟大面积区域售卖文创产品。相对于图书,类似于买手制的与创意工业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确在一定时间内吸引了许多顾客。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在网上买到。实体书店成为一个阅读的空间似乎更回归本质。“坐在一个独特的空间里看看书,这会吸引生活节奏加速中的城市人。气味相近的人聚在一起,也使书店更容易成为城市人阅读交流空间。”刘二囍说,和开书店一样,开咖啡馆同样是很多人的梦想,所以这个盈利模式更清晰。
也许我们可以预见,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业态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在互联网愈发发达的可见的未来,“运送货物”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互联网来做,所谓的长尾理论会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提供生活方式、有品质的时间这种事情,就可以交给实体书店来做了。
未来方向:
“概念+”书店
“其实商场也需要创新概念的书店丰富业态。”刘二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去年第一家24小时书店开张后,他至少接到上百个合作意向邀请,其中具体深入接洽的有20多个。
“从0到1难,从1到3最难,而从3到5就很容易了!这是我现在总结自己开24小时书店的经验。创意和模式很重要。”刘二囍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言下之意未来的第4、5家分店很快面世?“的确有不少新项目在运筹中,也许在24小时书店的载体上,还可以加上其他模式,例如创业孵化器、城市青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