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国对华轮胎产品征“双反”税损人不利己
- 发布时间:2015-07-17 07:39:1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金潇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作出终裁,认为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美国商务部将对此类产品征收惩罚性“双反”关税。这是继2009年轮胎特保案后,奥巴马政府再度迎合劳工组织诉求,对华轮胎产品课以重税。
专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应链国际化的背景下,美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违背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不仅严重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令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不必要的损失,是损人不利己之举。
美国政府此次对中国轮胎产品进行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遭到美国专家质疑。
首先,美国商务部是根据劳工组织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对华轮胎产品展开“双反”调查的,美国国内全部9家轮胎制造企业没有一家支持立案,只是在美国工会压力下被迫保持中立。
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执行副总裁劳拉·汤普森今年初表示,作为一家全球运营的跨国轮胎企业,该公司对于美国政府的上述“双反”调查不持任何立场。长期为美国贸易救济调查应诉企业提供辩护的律师戴维·克里斯蒂说,跨国公司向来对此类“双反”申诉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些跨国公司的海外工厂和与其处在同一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都可能受到美国政府裁定的惩罚性关税影响。
美国智库凯托学会贸易政策专家丹尼尔·伊肯森指出,美国9家轮胎制造企业中有8家在中国建厂生产轮胎并向美国出口,因此美国轮胎企业也会因美国政府征收的“双反”关税而遭受损失。他表示,缺少美国轮胎企业的支持,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代表的工人又不到美国轮胎产业就业人数的一半,该劳工组织能否代表整个美国轮胎行业提出“双反”申诉颇值得商榷。
其次,对于中国输美轮胎产品是否对美国轮胎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就连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6名委员也莫衷一是。3位民主党委员全投赞成票,3位共和党委员全投反对票。按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定规则,票数对等的情况视为肯定性裁决,4张反对票以上才能作出否定性裁决,这为美国政府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留下了制度漏洞。
前美国副助理财政部长、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告诉新华社记者,3票对3票的表决结果即使没有掺杂政治因素,也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党派立场,共和党通常支持自由贸易,而民主党倾向于实行贸易保护和维护劳工利益。
赫夫鲍尔认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美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的裁定根本站不住脚。与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相比,目前美国轮胎产业并未明显遭受损害;在2012年轮胎特保措施到期之后,美国轮胎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有所增强。伊肯森指出,美国轮胎产业的营业利润率已从2012年的9.2%升至2014年的12.9%,也远高于去年美国整体制造业7.8%的营业利润率水平。
更重要的是,美国对华轮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不会让美国轮胎产业明显受益,反而会让美国消费者利益受损,这在轮胎特保案中已体现得淋漓尽致。奥巴马政府曾于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三年的特殊保障措施,将税率从原来的4%调高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赫夫鲍尔的研究测算显示,虽然美国因为特保措施保住了轮胎制造业的1200个就业岗位,但2011年美国消费者却因进口轮胎关税上升多付出了11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就业岗位的成本高达约90万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花更多钱购买轮胎对其他商品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美国零售业销售也受到影响,为此损失了2531个就业岗位。因此,美国实际上因为轮胎特保案净损失了1331个岗位,得不偿失。
伊肯森指出,由于美国国内生产的主要是高端型轮胎,而中国生产的主要是低端经济型轮胎,两者的竞争关系不强,对中国轮胎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并不会导致美国国内轮胎产量上升和就业岗位增加,而只会造成美国从其他发展中国家替代进口更多经济型轮胎和推动美国国内轮胎价格上升,增加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
根据美国商务部今年6月份终裁确定的幅度,中国轮胎厂商将被征收14.35%至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至100.77%的反补贴税,两项关税叠加将大大削弱中国轮胎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金额约为26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统计为23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国内此类轮胎消费总额的11.6%。
赫夫鲍尔建议中方就轮胎产品“双反”案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诉讼,他认为中国胜算很大。中国在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挑战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方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一些成果。去年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曾裁定,美国商务部在2006年至2012年间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违反世贸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