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财经 > 产经 > 产经要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近100家工业园区海外圈地 成产能输出重要载体

  • 发布时间:2015-06-28 07:40:26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中国近100家工业园海外圈地,成产能输出重要载体

  当最早一批中国商人把产品销售到海外,并试图在当地生产以获得更低廉成本和便捷通道的时候,他们顺便带去了他们所习惯的生产环境、产业链条和组织方式。短短十几年间,这一套体系——开发区模式,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已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从美洲到南亚、欧洲、非洲,从气候温润的德干高原,到莫斯科河畔、非洲红海之滨,几乎每一个看得到中国商品的大陆都能找到中国园区的身影。据商务部研究院中国海外投资咨询中心副主任李志鹏说,在1998年就有国内企业在古巴创建了一个境外加工贸易区,到现在,中国“走出去”的各类海外园区已有上百家,截至2014年年底,商务部重点统计的16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园区,“已经完成投资总额超过100亿人民币,入驻企业超过400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万人”。

  最好的办法是做工业园区

  开发区模式是中国学习而非独创的产物,这三十年中它因地制宜不断演化,产生的速度和效率让它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最珍贵的经验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震惊于中国变化之快并部分归功于开发区模式,以至于上世纪末天津泰达在非洲同埃及共同合作开发苏伊士特区时,埃及一方的管理人员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与泰达开发区一模一样地去做”。

  但对于早期的行动者而言,建立园区的最初目的其实只是为了更方便的本土化生产——园区由主导产业聚集吸引配套产业,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同时也能规避单打独斗的风险。

  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加州建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工业园,两年后,它的第二个海外园区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在该国旁遮普省拉合尔市奠基。对海尔来说,在当时这是一家企业对中国加入WTO后“走出去”战略的响应,也是自身海外“创牌”的开始。当时1.7亿人口的巴基斯坦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其对家用电器的消费正处于上升期,且家电主要来自进口。在建立工业园之前,海尔产品已进入巴基斯坦,销量每年上涨。“2005年之前是一个阶段,叫做企业小规模自主探索的时期”,李志鹏说,“这些零零散散,整体规模也不大,真正开始相对比较有规模、有系统的‘走出去’,应该是在2006年左右”。

  2006年,国家对“走出去”的战略更为重视,商务部将推动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重点工程。初具规模的巴基斯坦海尔家电工业园,升级成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以下简称“鲁巴经济区”),它一期以家电业为主,由海尔负责招商引资,形成家电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二期的主导产业则跳出了海尔的家电产业本身,包括汽车、建材和纺织等。

  这段时间里,海外中国园区开始大规模兴起,投资的主体,招商的对象也往往都是中国企业。几乎同时,民营企业华立集团在泰国建立了罗勇工业园,并吸引了20多家中国企业入驻,这个园区的成功让泰国政府的心理从戒备转向欢迎,“泰国政府发现自己招了那么多年商招不来大陆企业,我们一下就招来了,他就开始主动邀请我们要和我们合作”,全程参与华立泰国罗勇工业园建设的华立集团海外事业部总经理胡海说。

  他说,在当时,中国企业是严重缺乏境外投资能力的,单打独斗是风险很高的,这是华立在海外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工业园区。

  开发区走出去的速度和幅度都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华立的海外园区一步从东南亚迈到南美,相比它的第一个作品,华立在墨西哥建设的园区更加的本地化,更能够融入地方的发展,“第一代园区只满足企业建厂的需要,后续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都是被动做的。第二代的工业园区不单单是把土地推平了,把路修进去,接上水电,还要考虑和当地社区的融合”,胡海说。

  从零散行动到国家战略

  法律、政策、文化、民俗,这些形形色色的环境差异是海外中国园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华立在泰国选择了与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商安美德集团合作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在墨西哥它的合作伙伴则是当地一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做电信电缆的家族企业。海尔在印巴两地也针对不同的文化,对每个地区的运营管理思路也因地制宜进行了调整。

  在适应当地的同时,这些走出去的开发区也在改变着当地。苏伊士特区的白玫瑰制衣车间里全是本地招募来的女工,墙壁上用中文和阿拉伯文写着:“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而在墨西哥,华立和它的合作伙伴们已经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比如试图参与影响地方的城市规划,并引导他们的城市规划向园区倾斜。

  成功的案例最终吸引了最高层的目光,中国园区走出去的方向也开始向一路一带倾斜,由零散的行动融入国家战略。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就是这样的产物:2010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向习近平表达了希望中国在白俄罗斯境内建设工业园区的愿望。次年9月,中白两国签署了合作协定中白工业园由此而生,成为白俄罗斯招商引资的最大项目,也是中白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今年5月中旬,习近平主席访问白俄罗斯期间,前去参观中白工业园,提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发挥政府间协调机制作用,谋划好园区未来发展,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始于一次论坛中的沟通,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也在中国、俄罗斯两国最高层的关注下被迅速推动,按照计划,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将以“一园两地”模式,同时在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成立异地建设、统一管理的两个园区——两个园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促进中俄双方企业互到对方国家投资发展,积极推动中俄企业资源共享,实现互利互惠。

  中国开发区正在走向海外。这是百年来“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从特色到普适的为数不多的实证。推动中国园区走出去的动力是商业的,他们追求的回报也是商业的,而商业的精神无非是合作和共赢。这个过程里,商业之光照亮了中国商人们面对异域土地和陌生文化的迷雾。就好像历史上所有大规模的商业交流都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文化、理念交融一样,中国开发区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和苦涩教训都将成为历史的注脚,它们的内涵将注定不止于商业本身,它们的意义要到下个时代才看得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