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上岛咖啡上演全国关门大戏 加盟商纷纷自立门户

  • 发布时间:2015-07-17 09:31:10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少雷

  一个月前,原上岛咖啡北京梅市口店悄然挂上了“伴岛咖啡”的招牌。咖啡店工作人员介绍,更名原因是退出了上岛咖啡的加盟,改为自营。近年来,全国的上岛咖啡都在上演关门大戏。公开信息显示,成都的上岛咖啡从高峰时的20家店锐减到12家,天津的也从高峰时的70余家减到不足40家。曾经是咖啡连锁界一张王牌的上岛咖啡为何风光不再?

  加盟商纷纷自立门户

  7月11日,北京市丰台区梅市口路的原上岛咖啡店,现在已变成“伴岛咖啡”。除了招牌上的名字更换以外,咖啡店的装饰风格、商品价格等基本保持不变。

  与“伴岛咖啡”不同,另一家退出上岛咖啡加盟的“DDEMETER 丰收馆”,目前的招牌仍然是“上岛咖啡”,不过店内饮品及设施已经全部更新。该咖啡店工作人员表示,咖啡店转为自营后,老板引入了“咖啡邦”服务平台,并对店内的饮品价格及硬件设施进行了重新打磨,新招牌现在正在赶制中。

  就加盟商退出情况,记者致电上岛咖啡总部联系采访,对方称,自己只卖咖啡豆,没有部门与媒体对接。随后,记者以咨询加盟为由,辗转联系到上岛咖啡北京分公司加盟部经理甘先生。据他介绍,公司目前的加盟政策是头4年收取49万元加盟费;4年之后如果续约,加盟费降为3年16万元。

  创立于1968年的上岛咖啡最初在中国台湾只是一家街角小店。30年后的1998年,创始人陈文敏将其带到大陆,并在海南开了大陆第一家门店。为了开拓大陆市场,上岛咖啡的8位股东采用分区经营模式。在加盟费利益的驱动下,上岛咖啡被各大股东拓展到全国各地。但简单的加盟模式令各分公司只能获得初次加盟费以及后期续约费,却无法分享其日常经营收益。于是,各大股东纷纷在利用上岛咖啡品牌的基础上创立新品牌,升级加盟模式。其中,陈文敏又创立了两岸咖啡,另有一位股东王阳发创立了迪欧咖啡。股东们专注打造与上岛咖啡直接竞争的全新品牌,加盟商成为了上岛咖啡的真正支撑。

  松散合作关系遭诟病

  经常光顾上岛咖啡的顾客可能知道,虽然全国3000多家门店都挂着同样的招牌,但顾客在每家店享受的服务却各不相同,全靠加盟商自己施展十八般武艺,甚至连咖啡豆的进货渠道都可以自己做主。正是这种重收费、轻管理的松散加盟模式导致加盟商纷纷退出。

  伴岛咖啡方面告诉记者,之前与上岛咖啡的加盟关系是只要给钱就行,其他包括员工培训、技术支持等,上岛咖啡都不管。老板觉得这个钱花得冤枉,所以就退出加盟了。“初始加盟费用是20万元~30万元;此外,每年还要交5万元~6万元的加盟管理费。初始筹备时,进货全部得用上岛咖啡给的,起码比外面贵50%”。

  对加盟商所说的没有培训,上岛咖啡方面承认:“员工培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做过了。”不过甘先生解释,在正式加盟后,公司会向加盟店派驻经理、厨师,并由经理招聘服务人员。当然,这些人员的工资需由加盟商支付。后期遇到经营问题,公司方面可予以辅助,并且可以调换相关技术人员。

  对于加盟商指责的从公司进货的价格高出市场价的情况,甘先生承认,上岛咖啡提供的咖啡豆价格确实比市场略高。但他表示,上岛咖啡豆是在国外集中采购的,然后由上海总公司的食品厂烘焙,质量比较有保障。甘先生同时表示,由于协议规定加盟商是自主经营的,公司不会干涉,对于加盟商的食材采购,公司约束并不太严。“整体风格上大致统一,经营上,每个区域有不同需求”。

  末路态势凸显管理短板

  近年来,星巴克、COSTA等外资咖啡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上岛咖啡在竞争中引出了价格、运营以及门店管理等问题。在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上岛咖啡近几年始终在吃品牌的老本,没有明确的品牌规划和重新定位。此外,上岛咖啡的消费人群与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等出现重叠,当其他品牌不断完善服务及店面管理时,更加凸显了上岛咖啡的管理短板。“咖啡行业高速扩张的年代已经过去,行业的替代者也有很多。上岛咖啡走到今天,在中国市场已经呈现末路态势了。”朱丹蓬说。

  咖啡业研究员、铂澜咖啡学院创始人齐鸣认为,前期加盟模式太过成功,让上岛咖啡过于依赖品牌加盟这一模式,从而陷入了“船大掉头难”的窘境。

  “上岛咖啡并非没有展开自救的机会”。咖啡时间创始人李伟此前表示,首先,商务模式或者休闲模式的定位需要清晰。其次,近年来国内咖啡消费持续上涨,加盟重心可以逐渐转向三、四线城市。(原载《北京商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