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改革逐浪高 新潮涌荆楚

  • 发布时间:2016-01-12 10:32:53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十二五”期间,湖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办发〔2014〕8号文件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紧密联系湖北实际,强力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涌现出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三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襄阳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以及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等省、市、县先进典型,受到中编办和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样本”在全国推广。一时间,各地来湖北交流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湖北模式”传遍全国。为及时总结宣传好“湖北模式”,为全国正在开展的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整合提供经验借鉴,本报特此刊发长篇报道《改革逐浪高 新潮涌荆楚——湖北强力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纪实》,以飨读者。

  □ 鄂志坚 本报记者 张 华

  金秋十月,荆楚大地稻熟鱼肥,一派丰收景象;更令人欣喜的是,湖北省政府于2015年10月27日在京山县召开现场会,强力推进全省检验检测机构全面深度整合。

  漫卷荆楚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大潮,新浪迭起,新意涌动。

  奠基

  检验检测认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检验检测认证的需求日益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湖北省质监系统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大力加强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力度。目前,该省共有质检总局批准筹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26个,其中:系统外5个;系统内21个,9个已建成。有省级质检中心50个,其中已经建成并通过中心验收的17个。国家质检中心数量居中部六省前列。

  据了解,湖北通过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骨干的公共检测平台网络建设,积极主动为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检测、质量认证等配套服务,对该省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产品形成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全面、优质的检测服务,助推了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对于优化湖北产业基地投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质量强省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整合奠定了基础。

  整合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改革部署后,湖北省结合本省实际,认真落实国办发〔2014〕8号文件要求,以质监部门检验检测机构为突破口,分级部署,分类实施,分阶段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典型。

  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整合思路。长期以来,湖北省检验检测机构在服务行政监管、支撑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检验检测机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繁重的安全监管任务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显突出。2013年初,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整合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任务后。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编办、省质监局认真研究,把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作为解决“三个不适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必须坚持“五个有利于”的原则:

  要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该省检验检测机构具有规模小、布局散、实力弱的特点。全省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共1343家,除少数省本级机构外,有近1200余家机构分散于80余个市县和建工、环保、卫生、交通、食品和农业等19个行业。为此,该省将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基层检测机构小、散、弱的问题。

  要有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质监技术机构作为全省检验检测机构的骨干力量,自垂直管理以来,事业机构和事业编制一直未经省编办重新核定,市州以下13个纤检机构未明确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构性质,造成了人员混编混岗、人才进口不畅、队伍思想不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质监技术机构的改革发展。为此,该省研究提出了检验检测机构整合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结合推进的方案,以机构整合化解问题,以问题化解保障整合。

  要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湖北省检测检测机构大多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存在着体制机制不活,过分依赖行政计划业务生存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行体制越来越为社会各界诟病,也给行政监管部门带来了风险。特别是对于部分实力较强的检验检测机构来说,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制度障碍。为此,该省把能否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判断整合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实现机构整合的“化学反应”。

  要有利于优化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企业、保障民生。为此,湖北坚持一手抓专业化整合,一手抓综合性整合的思路,对于特检、纤检、计量等专业性检测机构,推进纵向整合,实现人才、技术、业务、服务的统一,以优势技术开拓检测市场,以规范服务铸就技术品牌。对基层质检及其他综合性检测机构,推行横向整合,拓宽检测领域,提供综合服务,减少重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满足社会需求。

  要有利于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是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该省特别注重防止对基层检验检测机构“一整了之、一收了之”,加强行政监管与检验检测有效衔接。如在研究谋划全省特检机构整合时,就明确要在各地特检分院设立特种设备调查处理中心,专职衔接配合地方质监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坚持统筹规划,分级分类推进。为确保整合稳步推进,湖北省既选取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大胆破题,同步推进,也注重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实际,充分论证,稳扎稳打。

  彻底完成全省特检机构纵向整合。在省直检验检测机构方面,选择特检机构作为整合工作的突破口。经质检总局、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同意,湖北局整合了原湖北省特检院和15家地市特检机构(武汉市除外),于2014年4月11日正式成立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下辖黄石等15个分院。整合的主要措施有:第一,推进彻底整合,实现统一管理。各分院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全部整合并入湖北特检院,不再保留独立的事业法人资格,各分院以湖北特检院的名义,按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第二,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整合共赢。在经费调节上,明确“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调节15个分院的部分收入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市州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在干部划转上,坚持全员划转,无论聘用还是退休人员,都纳入整合范围,允许特检所有空编的市州局调配充实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同时,共同筹措资金,为特检机构人员全员办理社会保险,彻底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第三,坚守安全底线,建立监检衔接机制。在湖北特检院和各分院分别设立省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及分中心,专门负责与省局和各市州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衔接,确保各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只增不减、只加强不削弱。第四,立足长远发展,预留深化改革接口。明确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实现整合,第二步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第三步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转企改制”。在整合中,湖北特检院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方向,精简综合管理部门,强化市场开发和技术部门,建立了全新的内部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绩效分配模式。在机构名称上也去掉了“省”字,与下一步跨区域整合乃至全国整合无缝对接。

  积极开展市州政府综合性检测平台整合试点。按照省政府关于“有条件的市(州)整合资源建立综合性的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要求。积极推进了市州政府综合性检测平台建设,在该省副中心城市宜昌市开展试点。主要做法是:整合质监、粮食、食药监部门的3家技术机构,组建“三峡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不仅承担法定或政策性检验检测任务,同时作为市场第三方机构,受理宜昌及区域外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客户的检测服务业务。宜昌市政府明确鼓励检验检测中心用计划与市场两条腿走路,对中心非税收入予以全额返还;市政府出资兴建新的检测中心,项目用地合3公顷,拟建设总面积3556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4亿元。在宜昌试点带动下,襄阳、鄂州、荆门、恩施等市州政府正在研究推动当地质检技术机构横向整合,鄂州市编办已经印发鄂州市质检中心组建方案,将把食药、质监、农委、水产、粮食等部门检验检测机构划入该中心。

  全面推进县市政府综合性检测中心组建工作。按照国办发8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全面整合县(市、区)有关部门检验检测资源,建立综合性的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要求,省编办、省质监局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落实力度,在京山县先期试点。2014年4月,京山县政府整合质监、食药监、农业、卫生、畜牧、粮食、水务7个部门的检验机构,组建 “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中心人员工资及基本工作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检验检测工作经费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涉企检验“零收费”,所有检验检测费用由政府“买单”,县财政2014年安排检验检测预算1000万元,并投入700万元用于装备升级。“京山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省委书记李鸿忠、副省长梁惠玲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京山模式”。

  2014年9月12日,中编办、质检总局在武汉召开全国部分省市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座谈会,湖北省质监局、宜昌市政府、京山县政府代表省、市、县三级整合典型,分别在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湖北模式”至此传遍全国。

  推进

  2015年10月27日,湖北省政府召开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现场会,全面推广京山模式,全力推进整合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他说,整合则活,创新则兴。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兴於在作大会发言时说,2013年以来,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市检验检测资源全面整合、行业检验检测机构深度整合等工作,并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作为突出发展的十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予以重点扶持,形成了以京山县公共检测中心、湖北特检院、“三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襄阳市检验检测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工作成果。中编办、质检总局对此高度肯定,在全国广泛推广。这些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实现了从“千根线”向“一股绳”的转变,下好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先手棋”。以京山为代表的全省多个市县整合区域内各部门的技术机构,组建了政府直属的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把原来隶属各条线的检测资源、检测职能拧到了一起。一方面,增强了综合检验检测能力,对本地产业的技术支撑更加有力;另一方面,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一个窗口对外、一支队伍检测、一次检测全覆盖”,进一家门,检百样货,避免了企业多处送检,多头跑、来回跑。同时,还有效避免了设备资源浪费,减少了政府重复投入,真正达到了简政放权、提高效率,节约政府成本的目的。

  实现了从“收费员”向“服务员”的转变,疏通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中梗阻”。创新创业的第一道“紧箍咒”就是税费压力,其中,各类监督检验收费、服务检验收费,量大面广,大量小微企业和老百姓不堪重负。各市县组建的公共检测中心,均采用政府买单的方式,把各类检验检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让检验检测机构从带着大盖帽的“收费员”变成了无偿办事的“服务员”,为企业发展、群众生活排忧解难。最近,省政府又全面取消和暂停了各类检验检测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保障。这是我们服务“双创”最实惠的举措。

  实现了从“办事业”向“办产业”的转变,打响了质量强省、产业升级的“当头炮”。检验检测产业已经成为新的服务业增长极,成为“湖北制造”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但是,我们原来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大多存在机制不活、能力不够、服务不强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快发展,挑起湖北质量经济的大梁。一些行业的省本级技术机构和襄阳、宜昌等地,不断探索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路径,整合吸纳社会资源,做大做强检测品牌,进一步搞活了质量经济,为建设质量强省、助推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王兴於表示,质监部门作为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检验检测行业主管部门,既是整合的参与者,也是整合的推动者,要围绕改革大局,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贡献。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当好“探路石”。坚定不移地执行省委、省政府的整合部署,在质监行业整合上作出表率。在巩固特检机构整合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全省纤检机构纵向整合,以“湖北省纤维制品检测中心”为龙头,推动全省纤维检验检测能力跻身全国前列。探索全省计量检测机构以资产为纽带的自愿整合,构建覆盖全省、中部领先、辐射全国的计量技术体系。

  下力“强筋骨”。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抓住质检总局将湖北作为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综合试点省份的机遇,主动争取支持政策和检测项目,为湖北的整合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积极指导县市政府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在人才、经费、装备、资质、项目方面,不分系统内外,不分层级高低,只要有利于整合,一律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整合后的机构做大做强。

  敢于“动奶酪”。质监系统的技术机构有近200个,拥有2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占全省80.7%),37个省级质检中心(占全省75.7%),每年检测收入近10亿元。这些机构是质监的核心资源。但是,从整合的大局出发,不怕动自己的“奶酪”,只要党委政府需要,不管是整上去,还是整出去,全省质监系统都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担当,坚决把机构拿出来,主动参与整合。

  认真“挑担子”。为了推进全省的整合工作,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配合省编办开展顶层设计,推进长江检测认证集团组建工作,搭建省级整合平台,加快湖北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我们将以百倍的努力,切实完成好这些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各主管部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