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为“中国制造”保驾护航

  • 发布时间:2015-12-24 09:32:06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何 可

  “十二五”期间,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50.6万起,涉案获得金额达238亿元。

  “十二五”期间,查办大案要案10398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514起。

  “十二五”期间,查办电商案件600余件,查处了假冒樱花电器、假冒LV品牌产品等大案。

  “十二五”期间,开展了732次缺陷汽车召回活动,涉及缺陷汽车2088.92万辆。

  ……

  一串串数据反映出质检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讲述着我国质量执法管理领域的种种故事,记载着我国产品质量提升的曲折轨迹。“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五年,也是我国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五年。

  “利剑”高悬铁腕执法

  “十二五”期间,质检总局保持执法打假的高压态势,有效惩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分子,曝光了一批违法企业,打击了一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潜规则”。

  金湖轮胎“返炼胶”事件、“瘦身钢筋”进入宁杭高铁工程和海南文昌保障房工程事件、湖南岳阳中石化加油站“问题油”事件和浙江温州“加水油”事件、河南湖北等地“粉末砖头”事件、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面对一大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的质量违法案件,质检总局精准打击,铁腕执法,毫不留情。

  201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现场曝光山东不法厂商调和有毒汽油牟取暴利问题后,质检总局“神兵天降”,通过“12365单兵可视化移动执法系统”在1小时内完成现场检查、调查,展示了为消费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的“奔雷”速度。

  “十二五”期间,质检总局围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产业结构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先后开展了农资、建材、汽车及配件、汽柴油、酒类产品、家用电器、化妆品、食品用相关产品、儿童用品等“质检利剑”行动。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821万人次,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50.6万起,涉案获得金额达238亿元,查办大案要案10398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514起。其中,查处假冒侵权案件22.7万起,涉案货值111.9亿元,移送公安机关2554起,捣毁窝点10896个。

  如今“质检利剑”行动已经成为质检系统执法打假的品牌工作,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令质量违法分子闻风丧胆,为我国消费品质量安全披荆斩棘。

  “十二五”期间,质检总局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媒体监督、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对全国28个省排查梳理出的375个重点区域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013年12月18日,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在京就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集体约谈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对5个区域质量问题多年整治成效不明显、非法生产出现反弹和质量违法问题严重的地区,与当地政府负责人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了5个重点区域政府负责人的高度认同。

  开辟执法打假“第二战场”

  2014年7月4日,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浙江杭州调研考察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时强调,电子商务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质量安全问题,搞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是质检部门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大挑战。

  据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分析,线下摸排质量违法线索是“面对面”开展工作,但线上摸排线索并取证存在的困难则更为突出。一是追溯难,二是取证难,三是查处难。基于上述困难,质检总局积极开拓执法打假新模式。2013年在杭州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中心。2014年,各地质监部门按照“风险监测、网上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商产品打假。2015年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产品打假维权协作网,形成了多元共治假冒伪劣电商产品的有效工作格局。

  (下转2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