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深入调研 智力扶贫

  • 发布时间:2015-11-24 08:33: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林芊芊 本报记者 吴 彬

  “贫困主要是因为村民中存在着‘等靠要’的惯性思维。要真正摘掉贫穷的帽子,首要任务就是要开展智力扶贫。”日前,广西质监局局长陈鸿起率调研组一行深入该局“十三五”期间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了解了扶贫联系点的现状后,陈鸿起这样说道。

  资源县位于广西桂林市,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却在经济发展上受制于交通、资金、技术的短板;海棠村平均海拔1100米,高海拔种植的西红柿品质优良,产量居全乡之首。然而由于产品缺乏品牌带动,市场竞争力较弱,加之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西红柿的销量;龙塘村两委所在地两旁河水清澈,空气洁净,但仍未建起自来水工程,村民教育文化程度低;石寨村在保持种植业发展势头的同时,还缺少养殖能手和养殖大户;永兴村毗邻资江、五排河等旅游风景区,仅有少量竹木加工作坊,未有成规模的种养殖产业,人均纯收入偏低;同禾村道路两旁农田荒废,森林杂草丛生。

  调研期间,调研组召开了扶贫点与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座谈会和扶贫点调研座谈会,会议听取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情况汇报,与资源县委、县政府领导就如何发挥质监优势,深入有效开展扶贫工作进行了研讨。对于如何开展智力扶贫,调研组建议:一是当地政府和村委要多创造机会,为各类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资源和平台,根据不同教育对象,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如针对县四家班子、乡干部举办质量提升培训班;针对村干部、村民举办质监技术技能培训班,通过结对子帮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等。二是广西质监驻村工作队员及“第一书记”要虚心向当地干部和群众学习,掌握工作方法和必要的农业技能,摆脱浮夸和不实的风气,深入群众,深得民心,做群众的贴心人和实干家;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带领群众找准扶贫项目,分清轻重缓急,规划实施步骤,确保各项扶贫建设抓早抓实。

  2014年,广西质监局在扶贫点百色市西林县采取“生态+项目+科技+质量”的扶贫模式,找准服务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申报培育当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展开“四子工程”建设等方式,打造名牌、创建标准,以质量为先推动了贫困地区升级发展。今年,在复制这一扶贫模式的基础上,广西质监局结合实际,按照部署,高标准、严要求,更加注重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精准识别扶真贫的工作质量,以及扶贫规划制定推行的科学性和持续可行性。

  此行考察调研,该局调研组表示,将加大对资源县的扶贫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到2020年扶贫村一家一户一人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同时拟把资源县列为自治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重点培育对象,围绕各村产业发展特点培育一批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品牌,通过5年时间重点培育5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标准引领和质量效应,带动提升区域质量水平,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