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价格花活损人不利己

  • 发布时间:2015-11-16 10:34:03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胡立彪

  “剁手党”们“双11”最想剁的可不是自己的手,而是那些让自己吃亏上当的商家的手。媒体调查发现,一些打着“全年击穿最低价”旗号的商家,“双11”商品促销价格并非“最低”,比如著名涂料品牌立邦在京东和天猫的官方旗舰店, 3款同样产品的价格并不相同,京东的都比天猫的贵,显然,京东的店就没做到“最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同款涂料的线上价格不但不低,反而高于线下价格:一款在京东店售价1456元的产品,在线下一专卖店售价才1200元,而且有的产品促销价比几个月前的日常售价不低反高。

  事实上,会玩这种价格花活儿的不止立邦一家,而这种价格猫腻既不局限于某个商品种类,也不局限于某个电商平台,但凡有促销活动,就会大面积发生。数据显示,2014年“双11”网购节期间,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收到消费者关于购物节的投诉量占网购消费投诉的26%,位列投诉首位的就是商家提价后降价。对于这种可以定性为价格欺诈的现象,政府监管部门自然很重视,每年“双11”前工商总局总会召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大户开会,要求他们在做好监督工作,谨防商户采取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欺骗消费者。

  管是管了,可效果并不理想,猫腻依然有人玩。之所以如此,在商家方面,故意之外,也有难言之隐。立邦漆的一位线下专卖店负责人表示,无论消费者在网上看到的产品价格是多少,她店里的同款定价还能做到更低。她解释说,线下能比线上价格低,是因为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是厂商定的价,而线下专卖店由经销商定价,后者还负责帮助电商平台发货、配送。如果愿意降低利润,经销商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到很低,低于电商平台促销时的“最低”,也没问题。

  显然,电商平台商户的定价要受渠道影响,除非自己不想赚钱,就为拉点人气,赔本吆喝,有时很难做到价格“最低”。另外,现在电商营销成本不断上升,如果商家整个流量变现能力不够的话,有可能线上成本还会超过线下。据悉,目前流量成本已经是2009年的两三倍,流量或营销成本已占到整体成本10%,而2009年仅7%。成本提高了不说,电商平台大幅打折搞促销的活动又不得不参加,如果降价幅度没有达到平台的要求,商家的曝光量将受到巨大影响,甚至上不了会场活动,全年业绩都会受挫。因此,被迫降价成为一些商家的割肉之痛,而有些不想因为降价影响到利润的商家,会选择先提价后降价这种铤而走险的方式。

  说了这么多商家的难处,并不是在为他们不诚信的行为开脱,而只是想提醒商家,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讨好了电商平台,得罪了消费者。

  要知道,得罪消费者远比搞不定电商平台危险。道理很简单,就好比穷不能成为偷盗抢劫的理由一样,商家日子再怎么难过,也不能去干违法的事,而消费者没有替你分忧的义务,更何况是通过欺骗的方式让人“分忧”了。商家与电商平台若存在利益或责任纠葛,双方可以进行沟通谈判,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进行调解,实在不行还可以走法律途径,真的没必要冒险去搞价格欺诈。如果不听劝,不光监管部门要管,消费者也会行动起来维权,那时候可就摊上大事儿了。

  最后送商家们一句古诗以为劝诫: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不管有心无心,欺诈这事,先害别人,终毁自己。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